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有没有听过“认知歪曲”这种疾病?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张长春为您解惑

©原创 2018-08-27 10:37

认知歪曲是指个体认知出现扭曲,即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产生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不断巩固脑海中出现的不合理的,歪曲的想法和信念,当它们成为人们的日常思维时,就很难进行准确识别。

比较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几种形式:

“全或无”思维(极端化思维):也称为“非黑即白”思维,这种认知歪曲表现为难以接受“灰色地带”,个体看待事物偏向极端化——要么好要么糟糕,要么完美要么彻底失败。

以偏概全:这种认知歪曲表现为将一次具体事件概括为一个整体模式,即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以偏概全的个体只基于一两次经验对自身和外部环境产生过度推论。

选择性注意:只关注事物或自身的消极面,忽视积极的一面,导致对周围事物产生消极看法。

低估正面信息:承认正性体验,却拒绝它们而不是主动拥抱它们。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得到积极的反馈,却拒绝接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把积极反馈归因于政治正确或老板只是不想说出员工的负面表现。这是一种尤其严重的认知歪曲,因为它会促进负性思维模式的持续,即使在面对大量反面证据时也是如此。

读心术:即使没有什么充分证据,个体还是认为自己知道他人在想什么。

预测未来:在几乎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或预测,并将之视为绝对真理。

过分夸大或过分贬低:这种认知歪曲也称为“双目把戏”,因为你的观点会偷偷地“变形”,这种歪曲包括夸大或贬低事物的重要性或意义。

情感推理:是指个人感受支配了对现实的解释。如“我感觉到了,因此它一定是真的”。这不是一个合理的信念,但却是一个普遍的认知歪曲信念。

“应该”:“应该”的陈述指你“应该”做什么,或你“必须”做什么。个体也可能将某些不恰当的期望强加给他人。当我们要求自己“应该”如何,结果可能往往因无法完成要求而感到内疚;当我们要求他人坚持“应该”如何时,我们通常会因他人未能达到我们的期望而感到失望,从而导致愤怒和怨恨。

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指个体根据某一次事件或经验判断或评估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贴错标签”指的是使用高度情绪化的语言给他人贴标签。(吴兰珍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40

认知歪曲是指个体认知出现扭曲,即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世界产生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不断巩固脑海中出现的不合理的,歪曲的想法和信念,当它们成为人们的日常思维时,就很难进行准确识别。

比较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以下几种形式:

“全或无”思维(极端化思维):也称为“非黑即白”思维,这种认知歪曲表现为难以接受“灰色地带”,个体看待事物偏向极端化——要么好要么糟糕,要么完美要么彻底失败。

以偏概全:这种认知歪曲表现为将一次具体事件概括为一个整体模式,即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以偏概全的个体只基于一两次经验对自身和外部环境产生过度推论。

选择性注意:只关注事物或自身的消极面,忽视积极的一面,导致对周围事物产生消极看法。

低估正面信息:承认正性体验,却拒绝它们而不是主动拥抱它们。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得到积极的反馈,却拒绝接受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把积极反馈归因于政治正确或老板只是不想说出员工的负面表现。这是一种尤其严重的认知歪曲,因为它会促进负性思维模式的持续,即使在面对大量反面证据时也是如此。

读心术:即使没有什么充分证据,个体还是认为自己知道他人在想什么。

预测未来:在几乎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轻易做出结论或预测,并将之视为绝对真理。

过分夸大或过分贬低:这种认知歪曲也称为“双目把戏”,因为你的观点会偷偷地“变形”,这种歪曲包括夸大或贬低事物的重要性或意义。

情感推理:是指个人感受支配了对现实的解释。如“我感觉到了,因此它一定是真的”。这不是一个合理的信念,但却是一个普遍的认知歪曲信念。

“应该”:“应该”的陈述指你“应该”做什么,或你“必须”做什么。个体也可能将某些不恰当的期望强加给他人。当我们要求自己“应该”如何,结果可能往往因无法完成要求而感到内疚;当我们要求他人坚持“应该”如何时,我们通常会因他人未能达到我们的期望而感到失望,从而导致愤怒和怨恨。

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指个体根据某一次事件或经验判断或评估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贴错标签”指的是使用高度情绪化的语言给他人贴标签。(吴兰珍 杨泠)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