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镇江高新区团山睿谷项目享受到施工图网上全流程联合审查利好。住建、消防、气象、民防等单位变“接力跑”为网上“同步跑”,审图流程再造催生效率变革。放在以前,先花四五天“晒图”,然后将图纸运到审图中心,出图和运输成本均较高。现在,设计单位将符合电子签名要求的电子文档直接传送到审查平台,还可及时修改。平均下来,每万平方米大约可节省成本1000元。
“五省”模式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镇江深度以“五省”模式打造“不见面审批”升级版,即:网上办更省力、并联审更省时、代办制更省钱、全周期更省事、精准化更省心。
网上办并联审,省力更省时
镇江保安堂大药房有限公司在京口区开设新门店,通过“e办事”平台网上申请,市食药监局现场查勘、网上公示后,以往30天才能完成的药品经营许可流程,现在6天(含公示5天时间)即可办好,《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EMS江苏政务专递直接寄给企业。
体验者使用“e办事审批服务平台”。辛一 摄
公司负责人谢丽君表示:
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就能完成《药品经营许可证》办理,真切享受到政府部门‘店小二’般的高效服务。
网上办,不单是将审批事项搬上网,更要以标准化流程操作。按照“应上尽上”原则,镇江建成“e办事”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市县两级已有6285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全程不见面率超过82%。
同时,全面取消600余项“模糊兜底条款”,实现线下申报一次性告知;将所有线上政务服务事项细分至“不可再分”的详尽子项,实现线上审批服务事项的申报材料、审核标准、办理流程全面标准化,推动企业和群众“不进一扇门、不见一个人、办成所有事”改革目标。
并联审的核心是以系统思维对审批事项、审批主体、审批流程进行集成重塑。在率先探索“多评合一”基础上,镇江拓展“多规选址”“多图联审”等新模式。 华电句容发电公司二期工程是当地重点项目,句容市行政审批局组织国土、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审批,施工许可证0.5个工作日就办结,施工图第一次审查意见7个工作日内完成。
运用“多规选址”,显著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通过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协调融合,迅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地块供企业备选,有效解决项目落地难、空间管控难、规划精简难、部门协调难的问题。
区域评也是镇江的一大探索。由政府购买服务,对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评估等开展区域评估,项目在市、区两级审批时均适用区域评估结果,无需企业再单独评估。目前,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已完成全市域范围的区域评估,文物评估、地质灾害评估的区域评估正在全市各主要区域落地。
代办制全周期,省钱更省事
镇江高新区正在打造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区,在项目前期就召集14个部门召开对接会,高新区工作人员全程提供代办服务。镇江建立了覆盖市本级、辖市(区)、开发园区(镇街)的三级代办服务体系。
新区全市率先试水“容缺预审代办制”
代办员既是为企业跑审批、跑材料的办事员,更是为企业谋发展的参谋长、为政府提建议的调研员。一方面,从市场主体设立到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主动提供全流程无偿服务;另一方面,梳理审批事项、环节、流程、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审批部门改进工作、提高效能。
拿地即开工,在镇江已逐步成为现实。考虑到工业建设项目集中在工业园区,镇江探索“模拟审批”。审批部门在项目办理土地上市出让时提前介入,对后续审批环节同步实行模拟审批;土地出让合同正式签订后,相关审批部门立即跟进实行集中审批,即时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正式核发法定文书。
图为代办员仇家鹏(左)和企业代表路易兴交流办理审批事宜。李明明 摄
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在审批环节获得便利,更需要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镇江推出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全面提供企业诉求帮办、政策信息咨询、创业辅导、专题性业务培训和人才开发、管理咨询、法律援助、融资服务、产品市场开拓等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办结企业诉求2000余件,牵线融资贷款26亿元。同时,设立收费“e”监管平台系统,第一时间落实各类收费调整政策,让企业享受到普惠性政策;整合全市73条公共服务热线,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答”。
精准监管,既不失管也不扰民
“放管服”,既要更大力度“放”、更高质量“服”,还要更精准“管”。镇江推进张弛有道、包容审慎的监管改革,在前期工商、质监、食药领域试点基础上,镇江市委深改组前不久审议通过《关于开展精准监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将改革扩大至全市域、全领域,推动事中事后监管“既不失管、也不扰民”。
事前审批‘宽进’,事中事后‘严管’。‘严管’不是变相增加企业负担,将市场‘管死’,而是增强监管的靶向性、针对性,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
镇江市编办、市审改办主任顾小俊表示,
对涉及群众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权益的重点领域,实行“零容忍”的全覆盖监管;对贴近群众生活、监管标准明确且社会危害轻微的监管领域,实行“无举报不擅管”的依举报监管;对其它领域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原载8月22日新华日报2版
编辑:缪小兵 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