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深度对标苏南 走进苏锡常——常州:智造名城的“非常之道”

2018-07-25 11:15 今日镇江  

 常州 

上世纪80年代,常州“制造”创造出“小桌子上唱大戏”“双手舞出八条龙”的发展奇迹,一跃成为全国工业明星城市。

世易时移,当规模经济的优势逐渐减弱,常州“制造”遭遇成长的烦恼。如何突围?

向改革要资源,以创新求突破,常州大刀阔斧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

CHANGE

从“工业重镇”到“智造名城”,从小企业到大项目,从隐形冠军到全产业链升级,常州走出了转型出关的“非常之道”。


工匠涌现

从碎片化到集成化

距离常州城区约半小时车程,这里是常州最富活力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这里坐落着包括常州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

走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一座硕大无朋的盾构机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模型?

见我们诧异,学院负责人笑言,如假包换。原来这是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提供的盾构原型机全套装备。该校开设地下工程专业,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主攻地铁、隧道工程。专业对口,两家一拍即合,联合共建实践平台。学校提供师资场地,负责培养人才,并与上海城建市政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开设“订单班”,共同制订教学内容和标准。企业提供先进教学设备、实训、就业通道,学校负责培养急需人才,校企合作渐入佳境

如今,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企所共赢的模式,春风化雨般融入了园区院校的办学理念。一批技工院校明确了工匠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专业,常州近年来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围绕“产、教、融”育“巧匠”。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顺应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聚力重点产业转型,常州技工院校开设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物联网、飞行器装备等80多个专业,每年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98%以上。教材不是普通课本,“企业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课程”;上课的老师是学校引进的企业工程师;在实践车间,每个学生都是“工程师助理”。

在常州,高校不再是埋首苦读的象牙塔,学生几乎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因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藩篱被一一打破。每年一大批优秀的高级技工人才走向产业一线,为这座智造名城源源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


科技创新

“智造”集群初露峥嵘

2017年6月,从北京始发开往上海的复兴号列车,一路风驰电掣。在“复兴号”每一节车体的底部,都安装着四套产品——齿轮传动系统。虽然只有半张桌子大小,但它却是让中国高铁“快起来”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这样的核心部件就诞生在常州的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齿轮传动系统是高铁动力传输的关键设备,就好比列车的“关节”,直接决定着高铁跑多快,技术密集度非常高。在看得见的器件上,实现了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在看不见的技术工艺中,则凝聚着中国创造和中国思维。公司齿轮传动系统在“复兴号”上实现大面积使用,目前已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今年1月初,中车戚墅堰所承担的“高铁列车用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正是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加持,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等一批常州传统优势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催生、蜕变出以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刷新常州“智造”底色。

北汽、车和家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先后落户常州,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产业集聚。在上游,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不同新能源整车企业提供定制化电池组件;在下游,万帮新能源集团为传统充电桩加装“智慧大脑”,成功探索充电桩平台化运营模式……目前,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常州正聚焦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大产业”建设,打造一批饱含“黑科技”的未来产业。

今年一季度,常州“十大产业”完成工业产值944.5亿元,同比增长8.33%。其中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同比增长超过20%,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比增长11.87%。常州“智造”集群初露峥嵘。


瞄准高质量

迈向高端打造升级版

“智造”集群的先声夺人,堪称常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影。

每4台机器人,就有1台在常州制造;全国石墨烯产业,一半在常州。”常州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州超100个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200多家国内外行业隐形冠军。过去3年,常州亩均税收超千万企业,由 312家增加到513家。

常州在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的进程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去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累计开票销售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今年一季度,常州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中提速的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9%,增幅居苏南第二、全省第三。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开票销售2626.1亿元,同比增长17.4%。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工业税收为60.2亿元,同比增长24.5%;工业税收占比为4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3个百分点。工作人员特别提醒,不单纯追求总量指标,而是看实打实的硬指标,“工业税金的较快增长及占比继续提升,工业开票销售数据向好,这两个硬指标足见常州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反证常州的经济基础非常稳固和扎实,具备很强的经济后劲。”

制造业迈向高端,既需要广大企业发挥科技创新的“智慧酵母”功能,也离不开政府提供支持的“土壤”。这些土壤即是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推进以重大项目、工业经济“三位一体”战略和上述十大产业链建设等为抓手的一系列富含常州智慧的政策和做法。

重大项目的突破迎来的是发展的新气象。2017年,常州全市共认定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的重大突破项目24个,创历史最好成绩。24个项目中,十大产业链项目有21个,无一不是我国的高端和前沿产业。

一大批优质项目为常州市打造智能制造名城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而这个工业明星城市在迭代升级的征程中,一路气定神闲、蹄疾步稳。


记者手记

常州抓住一个“智”字,用智慧作为黏合剂,推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常州的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石墨烯等产业成为区域标志和新增长极,也成为苏南产业高地上的一道独特的“常州风景”。

常州智造名城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产业、规模经济远远不够。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具有引领性、成长的爆发性?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镇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眼存量升级,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为传统制造注入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的聚合裂变,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注重增量优化,立足已有基础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成一批创新型增长点。

或许只有如此,镇江方能在区域竞合中实现变道超车。

全媒体记者:陈志奎

图片来源:陈希璇  网络综合

编辑:金凯


58

 常州 

上世纪80年代,常州“制造”创造出“小桌子上唱大戏”“双手舞出八条龙”的发展奇迹,一跃成为全国工业明星城市。

世易时移,当规模经济的优势逐渐减弱,常州“制造”遭遇成长的烦恼。如何突围?

向改革要资源,以创新求突破,常州大刀阔斧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

CHANGE

从“工业重镇”到“智造名城”,从小企业到大项目,从隐形冠军到全产业链升级,常州走出了转型出关的“非常之道”。


工匠涌现

从碎片化到集成化

距离常州城区约半小时车程,这里是常州最富活力的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这里坐落着包括常州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

走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一座硕大无朋的盾构机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模型?

见我们诧异,学院负责人笑言,如假包换。原来这是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提供的盾构原型机全套装备。该校开设地下工程专业,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主攻地铁、隧道工程。专业对口,两家一拍即合,联合共建实践平台。学校提供师资场地,负责培养人才,并与上海城建市政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开设“订单班”,共同制订教学内容和标准。企业提供先进教学设备、实训、就业通道,学校负责培养急需人才,校企合作渐入佳境

如今,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企所共赢的模式,春风化雨般融入了园区院校的办学理念。一批技工院校明确了工匠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专业,常州近年来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围绕“产、教、融”育“巧匠”。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顺应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聚力重点产业转型,常州技工院校开设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物联网、飞行器装备等80多个专业,每年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98%以上。教材不是普通课本,“企业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课程”;上课的老师是学校引进的企业工程师;在实践车间,每个学生都是“工程师助理”。

在常州,高校不再是埋首苦读的象牙塔,学生几乎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因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藩篱被一一打破。每年一大批优秀的高级技工人才走向产业一线,为这座智造名城源源不断输送着新鲜血液


科技创新

“智造”集群初露峥嵘

2017年6月,从北京始发开往上海的复兴号列车,一路风驰电掣。在“复兴号”每一节车体的底部,都安装着四套产品——齿轮传动系统。虽然只有半张桌子大小,但它却是让中国高铁“快起来”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这样的核心部件就诞生在常州的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齿轮传动系统是高铁动力传输的关键设备,就好比列车的“关节”,直接决定着高铁跑多快,技术密集度非常高。在看得见的器件上,实现了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在看不见的技术工艺中,则凝聚着中国创造和中国思维。公司齿轮传动系统在“复兴号”上实现大面积使用,目前已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今年1月初,中车戚墅堰所承担的“高铁列车用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正是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加持,机械制造、冶金化工等一批常州传统优势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催生、蜕变出以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刷新常州“智造”底色。

北汽、车和家等新能源整车企业先后落户常州,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产业集聚。在上游,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不同新能源整车企业提供定制化电池组件;在下游,万帮新能源集团为传统充电桩加装“智慧大脑”,成功探索充电桩平台化运营模式……目前,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常州正聚焦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大产业”建设,打造一批饱含“黑科技”的未来产业。

今年一季度,常州“十大产业”完成工业产值944.5亿元,同比增长8.33%。其中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同比增长超过20%,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同比增长11.87%。常州“智造”集群初露峥嵘。


瞄准高质量

迈向高端打造升级版

“智造”集群的先声夺人,堪称常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影。

每4台机器人,就有1台在常州制造;全国石墨烯产业,一半在常州。”常州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州超100个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200多家国内外行业隐形冠军。过去3年,常州亩均税收超千万企业,由 312家增加到513家。

常州在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的进程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去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累计开票销售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今年一季度,常州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中提速的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9%,增幅居苏南第二、全省第三。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开票销售2626.1亿元,同比增长17.4%。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工业税收为60.2亿元,同比增长24.5%;工业税收占比为4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3个百分点。工作人员特别提醒,不单纯追求总量指标,而是看实打实的硬指标,“工业税金的较快增长及占比继续提升,工业开票销售数据向好,这两个硬指标足见常州经济的实力和活力,反证常州的经济基础非常稳固和扎实,具备很强的经济后劲。”

制造业迈向高端,既需要广大企业发挥科技创新的“智慧酵母”功能,也离不开政府提供支持的“土壤”。这些土壤即是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推进以重大项目、工业经济“三位一体”战略和上述十大产业链建设等为抓手的一系列富含常州智慧的政策和做法。

重大项目的突破迎来的是发展的新气象。2017年,常州全市共认定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的重大突破项目24个,创历史最好成绩。24个项目中,十大产业链项目有21个,无一不是我国的高端和前沿产业。

一大批优质项目为常州市打造智能制造名城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而这个工业明星城市在迭代升级的征程中,一路气定神闲、蹄疾步稳。


记者手记

常州抓住一个“智”字,用智慧作为黏合剂,推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常州的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石墨烯等产业成为区域标志和新增长极,也成为苏南产业高地上的一道独特的“常州风景”。

常州智造名城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产业、规模经济远远不够。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具有引领性、成长的爆发性?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镇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眼存量升级,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为传统制造注入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的聚合裂变,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注重增量优化,立足已有基础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成一批创新型增长点。

或许只有如此,镇江方能在区域竞合中实现变道超车。

全媒体记者:陈志奎

图片来源:陈希璇  网络综合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