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直立病,属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表现。最容易出现在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特殊人群,如交警、教师、外科医生、商场营业员及孕妇等。长期站立、静坐或负重可以增加下肢静脉内的压力,使静脉扩张、瓣膜关闭不全失去单向开放作用,最终导致浅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为毛细血管扩张样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皮肤表面可形成蚯蚓状突起,最后可形成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腿”而迁延不愈。
传统的高位结扎和抽剥术创伤较大,疤痕多,影响术后恢复和美观。江大附院介入科采用新型“打针”的方法,在DSA设备监视下在曲张静脉血管内注入泡沫硬化剂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精确阻断血流、几近无创、不留疤痕、术后即可正常行走等特点。
该方法将泡沫硬化剂直接注射入曲张静脉及大隐静脉主干,通过气泡的作用使靶静脉中的血液得到最大限度的排空,同时减少血流对硬化剂的冲刷,更充分地发挥硬化剂对静脉内皮组织的作用。曲张静脉内皮在硬化剂的作用下立即脱水而坏死,静脉发生痉挛,形成血栓并最终机化而闭塞。而DSA设备的监测使得整个操作非常安全,操作医师通过“血流排空”效应可明确观察到泡沫硬化剂的流向,为精准治疗及避免严重并发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自2015年3月江大附院介入科开展此项目以来,已经为数十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DSA监视下泡沫硬化治疗,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孙卉 古瑾)
【链接】
下肢静脉曲张的十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静脉曲张不痛不痒,没什么大问题
下肢静脉曲张在早期确实不痛不痒,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小腿皮肤变黑,甚至溃烂,有少数情况下还会危及生命,比如破裂出血,形成血栓。
正常人的静脉出血只要压迫数分钟就可以止血,而曲张的静脉压力很高,出血量会很大而且不易止血。因为出血时没有疼痛感觉,往往不知晓,夜间出血就比较危险。至于血栓形成,如果蔓延到深静脉,则有可能导致肺栓塞。
误区二 静脉曲张就是大隐静脉曲张
尽管大多数的下肢静脉曲张是和大隐静脉病变有关,但是仍然有超过10%的静脉曲张和其他病变相关是小隐静脉病变引起。小隐静脉因为位置深,病变不易发现,加上常规手术体位难以够到,如果主刀医生不在术前亲自做超声检查的话,很容易漏诊。特别强调:静脉曲张做超声检查时,患者必须采用站立位。
误区三 静脉曲张多见于农村地区的男性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静脉曲张可达人群的20-30%,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发病率超过农村,而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根据医学研究表明,除了体力劳动者,长期坐位的白领由于小腿肌肉缺乏收缩,容易造成血液淤滞导致静脉曲张。
为什么人们看到的大多是农村男性体力劳动者腿上的静脉曲张呢?这是因为城市人群对小腿外观形象比注意,不会轻易把小腿暴露在外。另外,城市人群一旦出现明显静脉曲张,往往会接受早期手术治疗。
误区四 得了静脉曲张要少走路
小腿腓肠肌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步行时有节律的收缩,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站立或者静坐过久,会导致血液淤积,步行锻炼可以促进回流。
误区五 静脉曲张会遗传
因为静脉曲张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还有些家族发病倾向,因此常常可见一个家庭里多人发病的现象。但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静脉曲张会遗传。
误区六 静脉曲张都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不是所有的静脉曲张都适合手术。比如,下肢深静脉堵塞的情况下,形成的曲张的静脉往往是一种代偿的形式,不能手术。同样,一些先天性血管畸形也可以表现为静脉曲张,但是手术往往无法根治,复发率很高。
误区七 静脉曲张是简单的小手术
静脉曲张是专科性很强的疾病,传统的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只有经过规范训练的专科医生,才能避免误诊漏诊,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误区八 热水泡脚可以缓解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回流问题,而不是供血问题。热水泡脚时温度增加会扩张动脉血管,增加回流的负担。因此,静脉曲张患者要避免热水泡脚。
误区九 注射硬化剂可以根治静脉曲张
硬化剂是一种利用化学品注入静脉,人为造成静脉炎以达到闭塞静脉的作用。但是,静脉曲张的根源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因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注射疗法多用于手术的补充和辅助。
误区十 放血疗法可以治疗静脉曲张
静脉是四通八达的网络,局部放血后虽然患者淤积症状会减轻,但是静脉很快恢复到充盈状态。另外,放血还会造成血肿或感染的概率增加。(张强)
责任编辑:崔骏 郑海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