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 | 探路“碳”路,镇江逐绿向高——写在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召开之际

2023-10-25 17:22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镇江,江河交汇,山水城林,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肯定镇江的低碳发展“卓有成效,走在全国前列”,要求镇江“继续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自成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以来,镇江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十年之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7%,单位GDP能耗下降37.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4%,PM2.5年均浓度下降50.3%,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9.8个百分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和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三个同步”。

许建全 摄

市委书记马明龙说,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着我们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镇江将坚决扛起“双碳”战略使命、持续探索“双碳”落地路径、广泛凝聚“双碳”行动共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更大贡献。

探路“碳”路,镇江正逐绿攀高向未来。

探路“碳”路

十年探寻绿色转型之道、减污降碳之策,是怎样的坚持?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镇江成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彼时,低碳城市没有成功典型,绿色发展也尚未形成成熟理念;另一方面,镇江虽然拥有独特的生态禀赋,但产业结构长期偏重偏化,如此基础如何在低碳发展上大有作为?

面对质疑,镇江鼓足勇气,大胆探索,既咬定生态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又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深化没有坚守就会朝令夕改、难成大事,没有创新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理性认识,闯出了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的新路子。

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开展碳考核。一时间,镇江先行先试、敢作敢为,很多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开创先河。

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简称“碳平台”)便是全国首创,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系统。近年来,碳平台持续优化升级,打通了碳排放数据壁垒,激活碳排放数据价值。

今年,碳平台又“解锁”新功能——开通企业端,深入企业的车间、工段、设备,实时追踪、分析能源流、碳排流,同时为企业提供可视化分析界面。

深秋时节,鹤林水泥厂区内大片绿植依然茂盛,生产线因“碳管家”赋能,注入了更多绿色动能。4500吨/天的生产线上,操作工毕仁源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绿色圆点,“一个绿色圆点代表一台设备,生料的30%-40%是来自废弃物循环利用。”他点击鼠标进行生料磨操作,水泥厂的绿色生产从第一道工序开始。

与之相呼应的是,“数字孪生生产线”同步运行。“我们实现了5秒采集一次用电数据、8小时上传用能情况。哪里能耗高了、碳排放高了,企业端的平台数据都有反馈,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鹤林水泥总经理助理盛新军打开系统,“反映‘碳家底’的线条平稳,就表示我们的运行平稳!”

把抽象的碳排放,变成可观可感、可考核,体现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挥棒”作用,在镇江,这一目标正日渐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碳平台共计接入全市2601家规上企业用能数据,其中102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实现用能数据的采集、动态监测分析和碳资产管理。

基于碳平台,我市对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实时监控,引导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同时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较早地形成一套“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2016年,首届国际低碳大会在镇举行。大会以“技术创新、共享低碳”为主题,吸引了全球众多相关机构和企业参加,展示低碳技术,交流低碳成果,共享低碳机遇。随后,大会每年一届,不断创新发展,至2021年已是第五届。今年10月26日以“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强产业链 聚供应链”为主题的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即将启幕。

举办国际低碳大会既是创举,也是“碳”路。绿色低碳建设的探索和尝试,由此得以展开、论证与落地。2016年,大会首次发布低碳发展“镇江指数”;2017年,大会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并与后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大会推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国内首个评价设区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标准……

低碳路上,镇江的探索几经波折,几多成败,但试点示范意义显而易见。不久前,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点赞镇江“光储充”一体化,通过建立清洁能源“利用、储存、再利用”的循环生态链条,助力电动汽车从“低碳”走向“零碳”。

从试点到示范,低碳镇江渐入佳境。镇江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也广泛吸引国际目光,被认为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指出,镇江的低碳经验对全球都有借鉴意义。

逐绿攀高

试点建设低碳城市,除了改善环境、提升生态外,镇江实践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探索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曾经“靠江吃江”的产业布局,一度令镇江遭遇“重化围江”的困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全面取缔长江水上过驳作业,1个省级园区被取消化工园区定位,累计依法关停化工企业500多家。如今,企业数量已锐减80%以上的镇江化工产业,逐渐迈向绿色高端,质效提升明显,应税销售、税收分别较2016年增长1.75倍、4倍。

位于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是化工企业绿色发展的标杆。随着氯化石蜡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个新标杆正“拔地而起”。

老厂区2公里之外的项目现场建设正酣,一座现代化工厂呼之欲出,预计11月份可以生产。“新项目自动工之日起,就融入了‘新概念工厂’的理念,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化工行业中自动化程度领先的工厂。”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维护处经理张军辉,将新项目的第一重标杆意义和盘托出。另一层标杆意义在于,新项目投产后将构建起“企业版”循环经济——产品氯气是剧毒气体,“就地转化”可以有效降低运输风险,而且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三废”少、能耗低,契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

在逐绿向高的道路上,创新发挥了最大力量。

一方面,制度创新倒逼发展方式转变。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我市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制定出台《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2018年,全市根据保护条例主动腾退18公里长江岸线并恢复生态,同时提高港口利用效率。今年1-8月,我市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67亿吨,同比增长13.60% 。

另一方面,镇江通过创新发展和使用智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十年来,镇江在低碳技术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3项。

你能想象吗?上海食客寿司盘中的一块干冰,可能出自镇江一家火电厂的烟囱。这一“奇思妙想”正源自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在碳循环利用中的技术创新。

除了传统的脱硫脱硝外,企业还配备了碳捕集设施,把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固化为食品级干冰,纯度可达99%以上。

在碳捕集生产车间里,一块块冒着“白烟”的干冰从管道落入蓝色的食品箱中,最终打包配送给商家。这一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可年捕集二氧化碳10000吨。

近年来,镇江聚力培育高含绿量、高含新量、高含金量的“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今年1-9月,“四群八链”分别完成应税销售3058.7亿元、2559.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76.7%和64.2%。

转型力量、市场力量、创新力量、绿色力量,镇江对绿色低碳的探索实践,使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地,进而让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短板长项

600万千瓦时,这是科莱恩特殊化学品(镇江)有限公司全年的用电量。今年,这些用电需求全部由绿电满足,为此企业将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00吨二氧化碳当量。

随着“双碳”战略落地,越来越多的镇江企业“逐绿前行”。目前,科莱恩特殊化学品、爱思开新材料、索尔维化学、巴斯夫化学等4家企业,已实现100%绿电供应。

来自镇江供电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9月全国范围内启动绿电交易以来,镇江全市绿电交易量已达到1.8亿千瓦时。今年1至9月,我市116家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户数同比增长892%,交易电量0.73亿千瓦时、交易电量同比增长248%。其中,37家企业购买了绿证,绿证成交8.3万张。

绿电涌动的镇江,曾经却是烟囱耸立的火电大市,火力发电耗煤每年达到1673万吨。2012年8月,镇江赴国家发改委进行低碳试点城市的申报答辩时,专家组在肯定试点建设方案的同时提出,镇江自然环境良好,但碳排放具有一定强度,要应对好火力发电带来的减碳压力。

但近年来,镇江能源变革坚持稳基础和调结构并重,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截至今年8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86.4万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长87.6%。

除了光,水也在助力镇江构建多元化储能体系。“十四五”是碳达峰也是抽水蓄能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镇江正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省级抽水蓄能电站集群。除了目前在建的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规划布局的还有句容石砀山、韦岗青山湖、韦岗永兴坝等3座、共5个点位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储能总规模可达640万千瓦。

石小刚 摄

水成绿色发展之源,水也因绿色发展可亲。临江而立的镇江,近年来水环境也从“短板”变“长项”。近日,长江航运公安局镇江分局民警在辖区开展水上巡逻时发现江豚群,这已是今年以来第7次在巡逻时发现江豚。

从江豚几乎绝迹到江豚频频戏水,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不断落地生效,镇江长江段水环境越来越好。回首治水之路,镇江人都有心得:“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持续抓“根源”,调结构优产业治污染,换来水清岸绿美景。

在今年全国81个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镇江市被评为优良等次,位列第十四。蓝天和碧水之间,生态宜人、生活美好值得期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让人满怀信心。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211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婕)镇江,江河交汇,山水城林,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肯定镇江的低碳发展“卓有成效,走在全国前列”,要求镇江“继续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自成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以来,镇江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十年之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0.7%,单位GDP能耗下降37.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0.4%,PM2.5年均浓度下降50.3%,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9.8个百分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和碳排放强度大幅降低“三个同步”。

许建全 摄

市委书记马明龙说,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着我们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镇江将坚决扛起“双碳”战略使命、持续探索“双碳”落地路径、广泛凝聚“双碳”行动共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更大贡献。

探路“碳”路,镇江正逐绿攀高向未来。

探路“碳”路

十年探寻绿色转型之道、减污降碳之策,是怎样的坚持?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镇江成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彼时,低碳城市没有成功典型,绿色发展也尚未形成成熟理念;另一方面,镇江虽然拥有独特的生态禀赋,但产业结构长期偏重偏化,如此基础如何在低碳发展上大有作为?

面对质疑,镇江鼓足勇气,大胆探索,既咬定生态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又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深化没有坚守就会朝令夕改、难成大事,没有创新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理性认识,闯出了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的新路子。

提出碳峰值,建设碳平台,实施碳评估,开展碳考核。一时间,镇江先行先试、敢作敢为,很多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开创先河。

城市碳排放核算与管理平台(简称“碳平台”)便是全国首创,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系统。近年来,碳平台持续优化升级,打通了碳排放数据壁垒,激活碳排放数据价值。

今年,碳平台又“解锁”新功能——开通企业端,深入企业的车间、工段、设备,实时追踪、分析能源流、碳排流,同时为企业提供可视化分析界面。

深秋时节,鹤林水泥厂区内大片绿植依然茂盛,生产线因“碳管家”赋能,注入了更多绿色动能。4500吨/天的生产线上,操作工毕仁源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绿色圆点,“一个绿色圆点代表一台设备,生料的30%-40%是来自废弃物循环利用。”他点击鼠标进行生料磨操作,水泥厂的绿色生产从第一道工序开始。

与之相呼应的是,“数字孪生生产线”同步运行。“我们实现了5秒采集一次用电数据、8小时上传用能情况。哪里能耗高了、碳排放高了,企业端的平台数据都有反馈,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鹤林水泥总经理助理盛新军打开系统,“反映‘碳家底’的线条平稳,就表示我们的运行平稳!”

把抽象的碳排放,变成可观可感、可考核,体现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挥棒”作用,在镇江,这一目标正日渐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碳平台共计接入全市2601家规上企业用能数据,其中102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实现用能数据的采集、动态监测分析和碳资产管理。

基于碳平台,我市对重点企业的碳排放实时监控,引导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同时以县域为单位,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较早地形成一套“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2016年,首届国际低碳大会在镇举行。大会以“技术创新、共享低碳”为主题,吸引了全球众多相关机构和企业参加,展示低碳技术,交流低碳成果,共享低碳机遇。随后,大会每年一届,不断创新发展,至2021年已是第五届。今年10月26日以“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强产业链 聚供应链”为主题的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即将启幕。

举办国际低碳大会既是创举,也是“碳”路。绿色低碳建设的探索和尝试,由此得以展开、论证与落地。2016年,大会首次发布低碳发展“镇江指数”;2017年,大会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并与后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大会推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国内首个评价设区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标准……

低碳路上,镇江的探索几经波折,几多成败,但试点示范意义显而易见。不久前,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点赞镇江“光储充”一体化,通过建立清洁能源“利用、储存、再利用”的循环生态链条,助力电动汽车从“低碳”走向“零碳”。

从试点到示范,低碳镇江渐入佳境。镇江的一系列探索实践,也广泛吸引国际目光,被认为丰富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指出,镇江的低碳经验对全球都有借鉴意义。

逐绿攀高

试点建设低碳城市,除了改善环境、提升生态外,镇江实践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探索一条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曾经“靠江吃江”的产业布局,一度令镇江遭遇“重化围江”的困扰。“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全面取缔长江水上过驳作业,1个省级园区被取消化工园区定位,累计依法关停化工企业500多家。如今,企业数量已锐减80%以上的镇江化工产业,逐渐迈向绿色高端,质效提升明显,应税销售、税收分别较2016年增长1.75倍、4倍。

位于镇江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是化工企业绿色发展的标杆。随着氯化石蜡产业链延伸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个新标杆正“拔地而起”。

老厂区2公里之外的项目现场建设正酣,一座现代化工厂呼之欲出,预计11月份可以生产。“新项目自动工之日起,就融入了‘新概念工厂’的理念,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化工行业中自动化程度领先的工厂。”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维护处经理张军辉,将新项目的第一重标杆意义和盘托出。另一层标杆意义在于,新项目投产后将构建起“企业版”循环经济——产品氯气是剧毒气体,“就地转化”可以有效降低运输风险,而且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三废”少、能耗低,契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

在逐绿向高的道路上,创新发挥了最大力量。

一方面,制度创新倒逼发展方式转变。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我市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制定出台《镇江市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2018年,全市根据保护条例主动腾退18公里长江岸线并恢复生态,同时提高港口利用效率。今年1-8月,我市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67亿吨,同比增长13.60% 。

另一方面,镇江通过创新发展和使用智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转变工业生产方式。十年来,镇江在低碳技术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53项。

你能想象吗?上海食客寿司盘中的一块干冰,可能出自镇江一家火电厂的烟囱。这一“奇思妙想”正源自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在碳循环利用中的技术创新。

除了传统的脱硫脱硝外,企业还配备了碳捕集设施,把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固化为食品级干冰,纯度可达99%以上。

在碳捕集生产车间里,一块块冒着“白烟”的干冰从管道落入蓝色的食品箱中,最终打包配送给商家。这一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可年捕集二氧化碳10000吨。

近年来,镇江聚力培育高含绿量、高含新量、高含金量的“四群八链”新兴主导产业。今年1-9月,“四群八链”分别完成应税销售3058.7亿元、2559.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76.7%和64.2%。

转型力量、市场力量、创新力量、绿色力量,镇江对绿色低碳的探索实践,使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地,进而让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短板长项

600万千瓦时,这是科莱恩特殊化学品(镇江)有限公司全年的用电量。今年,这些用电需求全部由绿电满足,为此企业将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00吨二氧化碳当量。

随着“双碳”战略落地,越来越多的镇江企业“逐绿前行”。目前,科莱恩特殊化学品、爱思开新材料、索尔维化学、巴斯夫化学等4家企业,已实现100%绿电供应。

来自镇江供电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9月全国范围内启动绿电交易以来,镇江全市绿电交易量已达到1.8亿千瓦时。今年1至9月,我市116家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户数同比增长892%,交易电量0.73亿千瓦时、交易电量同比增长248%。其中,37家企业购买了绿证,绿证成交8.3万张。

绿电涌动的镇江,曾经却是烟囱耸立的火电大市,火力发电耗煤每年达到1673万吨。2012年8月,镇江赴国家发改委进行低碳试点城市的申报答辩时,专家组在肯定试点建设方案的同时提出,镇江自然环境良好,但碳排放具有一定强度,要应对好火力发电带来的减碳压力。

但近年来,镇江能源变革坚持稳基础和调结构并重,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截至今年8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86.4万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长87.6%。

除了光,水也在助力镇江构建多元化储能体系。“十四五”是碳达峰也是抽水蓄能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镇江正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省级抽水蓄能电站集群。除了目前在建的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列入规划布局的还有句容石砀山、韦岗青山湖、韦岗永兴坝等3座、共5个点位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储能总规模可达640万千瓦。

石小刚 摄

水成绿色发展之源,水也因绿色发展可亲。临江而立的镇江,近年来水环境也从“短板”变“长项”。近日,长江航运公安局镇江分局民警在辖区开展水上巡逻时发现江豚群,这已是今年以来第7次在巡逻时发现江豚。

从江豚几乎绝迹到江豚频频戏水,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不断落地生效,镇江长江段水环境越来越好。回首治水之路,镇江人都有心得:“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持续抓“根源”,调结构优产业治污染,换来水清岸绿美景。

在今年全国81个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镇江市被评为优良等次,位列第十四。蓝天和碧水之间,生态宜人、生活美好值得期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让人满怀信心。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