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以做大做强“四群八链”作为“主攻点”,重点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狠下功夫,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要求江苏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镇江如何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9月8日,“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镇江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镇江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以及丹阳市和润州区相关负责同志,详细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工作的成效亮点,以及下一步具体举措。
链式思维 筑牢关键基石
产业链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连接着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决定着一个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基石。
“十四五”以来,我市聚焦“四群八链”,深入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链群培育成效初步明显。截至7月底,“四群”和“八链”分别实现应税销售2313.4亿元和196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75.2%和64%,较2020年底分别提升12.7个和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以上。
全市产业链如何强、如何补、如何延?作为产业链推进工作专班牵头部门,市工信部门思路清、措施实、干劲足——
坚持主体强链,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础。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落实专精特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0家以上。着力培育链主企业,聚焦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做强做优产业链生态。扶持高成长型企业,充分发挥“小升规”激励政策效应,全年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80家。
坚持项目延链,增强产业链发展动能。精准实施项目招引,全年举办境内外综合性招商活动20场以上,新签约“四群八链”项目数占比达到75%。加快推进项目投产达效,推动在手项目尽早全面开工、更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群八链”重大项目投资量占比达到85%。更大力度推动技术改造,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四群八链”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占比达到80%。
坚持创新补链,提升产业链发展韧性。建强创新载体,重点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着力形成“点-链-面”结合的三类技术创新载体。强化项目实施,滚动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项。打造创新生态,全年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6个以上。
加快数智优链,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加强数字设施基础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打造5G全连接工厂,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5家。推进智能制造提升,推进900家企业免费诊断,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系统化服务。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布局信创产业,确保全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营业收入超700亿元。
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信跑起来。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杨京介绍,下一步将综合施策,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持续贡献工信力量。
深化改革 布局未来产业
园区整合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开发园区向来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2022年7月,我市公布第一批保留开发园区名单及四至边界,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
如今,突出生产力布局优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持续深化。我市大力推动各园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进一步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主责主业,目前,各地基本完成“一区多园”架构搭建。通过明晰园区主导产业,按照“一园区一主导产业”方向,明确主体开发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辐射联动园区和提级管理园区重点发展1个主导产业,推动园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史健洁介绍,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市发改委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梳理园区土地资源情况,积极推进闲置低效土地盘活,将能耗、环境、资金等资源要素优先向园区倾斜。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一招。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省内部分城市也先后出台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计划。
着眼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市正在全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对此,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松表示,强化未来技术攻关,鼓励引导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我市用好“揭榜挂帅”新机制,今年已遴选发布55项揭榜挂帅项目。发挥市级科技项目引导作用,下好产业布局“先手棋”。探索设立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做强未来产业前沿支撑。
自2019年起,我市已连续五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供需对接。今年的大会上,来自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的84个专家团队与我市340家企业现场对接,寻求技术合作。
着力推进产学研精准对接,市科技部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培育高水平研发平台,后续将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创建未来技术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全年收集推送先进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促成科技合作550项以上,引进一批未来成果来镇转移转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同时,强化源头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强化梯度培育,积极打造梯次接续、生态茂盛的未来产业集群。
攻坚突破 打造新增长极
聚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各板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扛起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深化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镇江工业重镇的丹阳市,全力推动产业聚链成群,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稳固五金工具、大家居等传统产业优势,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丹阳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该市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助力企业增产增效。丹阳市副市长李培博介绍,今年上半年,丹阳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位列镇江第一,大健康、汽车零部件产业规上销售分别增长36.9%、21.8%。项目攻坚态势不断深化,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润州区将“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为发展主攻方向。2018至2022年五年时间,润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12.3亿元快速增长到25.26亿元,占GDP比重9.02%、占比位列全市第一。
润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坚坦言,“在润州,数智是我们的未来,创新是我们的内核,用心是我们的名片”。为打造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官塘创新社区于2020年10月应势成立,是全市十大保留园区之一。随着数字服务和智能制造“1+2+6”产业发展方向明确,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官塘创新社区不断发力奔跑,“总部经济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山水花园名城样板区”的使命定位逐步变为现实。“今年,我们计划招引落户优质数字经济项目20个以上,并在‘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方向实现新突破。”
随着联东·官塘科技港、中节能等14个优质数字创新项目先后落地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区”的轮廓已逐渐清晰,润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活力正不断迸发。
聚焦“项目攻坚突破年”,各地、各部门正持续吹响产业强市“行动号角”,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标杆企业,壮大产业链群,升级重要载体,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奋力展现新作为。
视频:张宇杰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