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竺捷)石明是江苏大学安全保卫处副处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江大教职工曲艺俱乐部会长。如果说前者是他的本职工作,那么后者便是业余爱好,这一兴趣从年少开始延续,至今乐此不疲。
他祖籍湖北孝感,从小在镇江长大,很早就喜欢相声。1989年石明入伍,在山东莱阳当兵,其爱好一下子有了施展的舞台,军营里每年都有文艺演出,能够在台上说相声的肯定属于文艺积极分子了。这些相声都由石明自编自演,取材于火热的部队生活,当时的舞台应该不算小,全旅官兵有千把人以上,石明的“抖包袱”可以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后来,石明考进蚌埠坦克学院,爱好有了进一步发展。这里我们要交代一下当时军队文艺创作的大背景,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部队文艺团体百花争艳的日子,当时北京军区有战友文工团,南京军区有前线文工团,济南军区有前卫文工团,都是赫赫有名。他们编创文艺节目,服务基层官兵,营造出浓浓的拥军爱民氛围。以相声为例,只要是部队专业团体创作的,质量都挺高。石明军校毕业后,回到原部队,当上了排长。那段时间他创作了相声《新兵和老兵》,获济南军区文艺汇演创作三等奖。
这次获奖得益于石明之前参加的军区文艺创作培训班。那次培训请来了总政话剧团一级编剧王宏授课,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十分受用。其实这些学员都不缺生活,而是缺少提炼,经老师一点拨,立马茅塞顿开。应该说,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军旅情怀赤子心,以央视春晚为例,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小品演员孙涛、邵峰都是那段时间成长起来的,前者已成为继赵本山之后,当之无愧的春晚小品王。可见部队大熔炉确实培养了不少人。
石明(右)与摄像师沟通细节
2003年,石明转业来到江苏大学,面对新环境首先要适应,他暂时放下心头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石明在网上看到“网络编剧大赛”的启事,忍不住“技痒”,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了稿。写的啥呢?既不是军营故事,也不是校园故事,而是家庭故事,以祖孙三代人的体质状况为切入点,主题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估计是有感而发吧。结果拿了个优秀奖,主办方特地寄来了“业余编剧”证书,并开始跟石明约稿——为各类企业、医院、学校举办庆祝活动提供原创剧本。这对他来说小菜一碟,结果前后写了十多个本子,手上很快有了感觉。
这段时间,大学校园成为石明重点关注的对象,不久便写出了小品《“艾”的约会》,在江大教职工汇报演出中获一等奖。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的是一名高校辅导员的感情生活经历,她姓“艾”,因为忙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结果错过了与男友的约会。男友借酒浇愁,将自己灌醉,最后被人抬了回来……这样的故事有很强的代入感,自然能引起很多师生的共鸣。
江大教职工曲艺俱乐部于2018年成立,从此石明有了新的阵地,他以创作为抓手,带领成员很快进入角色。这就要聊到几件抗疫主题的原创作品了,疫情防控期间,俱乐部排演了小品《坚守》和《请党考验》,皆由石明创作编导,小品将江大“守门人”的事迹搬上舞台,生动地反映了他们不畏风险、坚守岗位的敬业奉献精神。此外,石明还创作了防疫科普相声《毒家访谈》、防疫快板《免家军大破毒门阵》,宣传效果不俗。至于下面的计划嘛,他准备将弘扬江大学科带头人拼搏精神的小品再推敲推敲,争取今年能排出来……
如果你是一位小品演员,那么客串影视剧多半也能应付,因为舞台剧是一次成型,而影视剧靠多次打磨。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石明,作为一名有着多年舞台表演经验的相声小品演员,他演起微电影来驾轻就熟,颇有江大“戏骨”的风范。今年他在市总工会出品的微电影《匠者》中饰演“明哥”一角,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怎么给人一种本色出演的感觉:自带气场,眼里有戏,讲霸气侧漏似乎并不过分。戏份多寡姑且不论,刻画入心方为正途,这或许才是小品导演的真正修养吧!
编辑:黄昕彤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