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万亿基地临港生 连云港徐圩打造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2023-08-22 09:57

走进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街灯明亮、大道平坦、居民区与园区规划得井井有条的景象。从一片广袤沉寂的滩涂,到如今连云港市最大的工业经济板块,徐圩新区已历经14年的风雨,而今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基地,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继续奋斗。

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石海波介绍说,徐圩新区重点依托盛虹石化、卫星化学等龙头企业,正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原料多元化、材料高端化、运营智慧化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力争打造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做好顶层设计 创造“后发先至”奇迹

“2009年第一批人来的时候,这里连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搭工棚、搭集装箱。”自开发建设起就加入徐圩新区,现任江苏洋井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曹泓涛指着一张老照片说,建设初期,新区的启动资金仅有3000万元,基础设施几乎为零,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堪称白手起家。

然而就是在一片片盐田与养殖场之上,徐圩新区创造了“后发先至”的工业奇迹,成为江苏省沿海开发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2023年上半年,徐圩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13亿元,同比增长124.5%;规上工业产值843.4亿元,同比增长158.1%;工业应税销售收入804.6亿元,同比增长160.8%。目前,徐圩新区形成了以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卫星化学烯烃综合利用项目、盛虹斯尔邦年产240万吨甲醇制烯烃装置(MTO)等为代表的多个全国乃至全球“之最”。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2年年底公布的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排行榜,徐圩新区在全国643家重点化工园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18位,并且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卫星化学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中化瑞恒一期及碳三产业链项目的陆续投产,今年预计将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到“十四五”末期综合实力将跻身全国化工园区前三位。

徐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厚峰表示,新区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徐圩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2870亿元,建设了全国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最大的日处理量为10万吨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中心、IGCC公用工程岛、地下综合管廊、应急事故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构建了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约5000亿元,预计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告诉调研组,新区超前的顶层设计正带着区内企业蓬勃发展,助力盛虹石化创造了占据国内80%以上丙烯腈出口、实现光伏材料EVA乃至大宗原料乙烯出口的卓越成绩。

临海更要向海 突出港口疏运优势

行驶在徐圩新区的堤道上,抬眼望去,银色、蓝色、棕色的管道紧密排列,上下纵横,将海洋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区域,白色的海鸟不时在远处的海面上飞翔。徐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燚介绍说,新区目前已有11.3千米管廊运行,还有10.7千米管廊正在建设当中。船只停靠在码头边,通过纵深穿越整个园区的管廊,油、气等大批大宗原料无需多余人力,便可自动从码头卸运后输送至炼化工厂的罐区。这里几乎没有工人的身影,却无时无刻不在高效产出化工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着石化力量。

“徐圩新区完成投资约为310亿元,建成了江苏省首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24个大中型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8500万吨。”徐圩新区工作人员介绍道,徐圩港区重点开发建设2、4、6港区,规划建设液化品泊位31个,目前已建成液化品泊位17个,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码头。

巨资投入环保 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心2021年12月投入运行,建设面积5500平方米,是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创新平台,致力于解决新区及企业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负责人说,该中心集体系建设、问题诊断、平台创新和技术研发于一体,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基地保驾护航。

他表示,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华能集团等11家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开展产学研融合,常年配备10余名科研人员驻扎园区,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配合研发,开展氮氧化物近零排放、VOCs高效治理、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国内外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成功研创全球首套化工废气近零排放装置。

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园区对环保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4.15亿元,PM2.5年均浓度从最初的43微克/立方米降至24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44.2%。徐圩新区对工业废水进行分子处理,建成多种工艺的处理厂,废水回收利用达到70%以上;投资3700万元建设全园区的空气、水监测站,去年又投资2200多万元建设网格式空气微站,全力保护新区的生态环境;建成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6座监测微站、1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69个自动监测点位,构成多级环境监测管控体系,实现新区环境监测零死角、全覆盖。

此外,新区内中化瑞恒与盛虹石化、卫星化学在纯苯、氢气、烧碱供给上形成上下游供应链关系,通过管道输送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车载运输带来的风险。

补链强链延链 减油增化外资共建

徐圩新区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立足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目前新区的基础原料转化率已达70%以上,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在81%以上。下一步,徐圩新区将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精准发力提升,全面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指标;聚焦项目建设,全速推进产业投资再升级。

目前,徐圩新区也在积极借鉴其他先进园区的经验,加强下游如己二腈、电解液等精细化工项目的引进,补全产业链;引入外资企业,加强创新技术引领。韩国SK致新与卫星化学合资建设亚洲首个EAA工厂,打破中国EAA全部依赖于进口的局面,从原料端突破新材料供应瓶颈;盛虹石化也正建设全球先进材料研究院,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孵化一批生物基新材料、微电子产品及高端日化等产品,为产业升级和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未来我们炼化的主要产品将从油品快速转向化学品,力争把油品占比压减到15%以下。同时,我们还在研究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在制作甲醇、食品级二氧化碳、合成新材料等方面进行布局。”盛虹石化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左刚表示,依托现有的炼化一体化装置,盛虹石化还瞄准光伏原料POE,规划建设年产50万吨POE光伏膜材料项目,打造横向覆盖、链式延伸的光伏新材料全产业链,实现POE与EVA双线并进。

双轮破浪沧溟开,万亿基地临港生。徐圩新区已然让曾经泥泞的盐碱地焕然一新,成为兼具工业美感与经济性的现代化石化产业基地。

来源:连网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67

走进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街灯明亮、大道平坦、居民区与园区规划得井井有条的景象。从一片广袤沉寂的滩涂,到如今连云港市最大的工业经济板块,徐圩新区已历经14年的风雨,而今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基地,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继续奋斗。

徐圩新区党工委书记石海波介绍说,徐圩新区重点依托盛虹石化、卫星化学等龙头企业,正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原料多元化、材料高端化、运营智慧化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力争打造中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做好顶层设计 创造“后发先至”奇迹

“2009年第一批人来的时候,这里连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搭工棚、搭集装箱。”自开发建设起就加入徐圩新区,现任江苏洋井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曹泓涛指着一张老照片说,建设初期,新区的启动资金仅有3000万元,基础设施几乎为零,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堪称白手起家。

然而就是在一片片盐田与养殖场之上,徐圩新区创造了“后发先至”的工业奇迹,成为江苏省沿海开发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2023年上半年,徐圩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13亿元,同比增长124.5%;规上工业产值843.4亿元,同比增长158.1%;工业应税销售收入804.6亿元,同比增长160.8%。目前,徐圩新区形成了以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卫星化学烯烃综合利用项目、盛虹斯尔邦年产240万吨甲醇制烯烃装置(MTO)等为代表的多个全国乃至全球“之最”。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2年年底公布的全国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排行榜,徐圩新区在全国643家重点化工园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18位,并且随着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卫星化学烯烃综合利用项目、中化瑞恒一期及碳三产业链项目的陆续投产,今年预计将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到“十四五”末期综合实力将跻身全国化工园区前三位。

徐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厚峰表示,新区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徐圩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2870亿元,建设了全国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最大的日处理量为10万吨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中心、IGCC公用工程岛、地下综合管廊、应急事故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构建了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约5000亿元,预计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总裁白玮告诉调研组,新区超前的顶层设计正带着区内企业蓬勃发展,助力盛虹石化创造了占据国内80%以上丙烯腈出口、实现光伏材料EVA乃至大宗原料乙烯出口的卓越成绩。

临海更要向海 突出港口疏运优势

行驶在徐圩新区的堤道上,抬眼望去,银色、蓝色、棕色的管道紧密排列,上下纵横,将海洋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区域,白色的海鸟不时在远处的海面上飞翔。徐圩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燚介绍说,新区目前已有11.3千米管廊运行,还有10.7千米管廊正在建设当中。船只停靠在码头边,通过纵深穿越整个园区的管廊,油、气等大批大宗原料无需多余人力,便可自动从码头卸运后输送至炼化工厂的罐区。这里几乎没有工人的身影,却无时无刻不在高效产出化工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着石化力量。

“徐圩新区完成投资约为310亿元,建成了江苏省首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24个大中型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8500万吨。”徐圩新区工作人员介绍道,徐圩港区重点开发建设2、4、6港区,规划建设液化品泊位31个,目前已建成液化品泊位17个,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码头。

巨资投入环保 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心2021年12月投入运行,建设面积5500平方米,是新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创新平台,致力于解决新区及企业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负责人说,该中心集体系建设、问题诊断、平台创新和技术研发于一体,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基地保驾护航。

他表示,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华能集团等11家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开展产学研融合,常年配备10余名科研人员驻扎园区,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配合研发,开展氮氧化物近零排放、VOCs高效治理、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国内外前沿技术研发应用,成功研创全球首套化工废气近零排放装置。

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园区对环保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4.15亿元,PM2.5年均浓度从最初的43微克/立方米降至24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44.2%。徐圩新区对工业废水进行分子处理,建成多种工艺的处理厂,废水回收利用达到70%以上;投资3700万元建设全园区的空气、水监测站,去年又投资2200多万元建设网格式空气微站,全力保护新区的生态环境;建成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6座监测微站、1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69个自动监测点位,构成多级环境监测管控体系,实现新区环境监测零死角、全覆盖。

此外,新区内中化瑞恒与盛虹石化、卫星化学在纯苯、氢气、烧碱供给上形成上下游供应链关系,通过管道输送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车载运输带来的风险。

补链强链延链 减油增化外资共建

徐圩新区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显示,立足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集群,目前新区的基础原料转化率已达70%以上,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在81%以上。下一步,徐圩新区将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精准发力提升,全面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指标;聚焦项目建设,全速推进产业投资再升级。

目前,徐圩新区也在积极借鉴其他先进园区的经验,加强下游如己二腈、电解液等精细化工项目的引进,补全产业链;引入外资企业,加强创新技术引领。韩国SK致新与卫星化学合资建设亚洲首个EAA工厂,打破中国EAA全部依赖于进口的局面,从原料端突破新材料供应瓶颈;盛虹石化也正建设全球先进材料研究院,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应用开发,孵化一批生物基新材料、微电子产品及高端日化等产品,为产业升级和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未来我们炼化的主要产品将从油品快速转向化学品,力争把油品占比压减到15%以下。同时,我们还在研究对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在制作甲醇、食品级二氧化碳、合成新材料等方面进行布局。”盛虹石化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左刚表示,依托现有的炼化一体化装置,盛虹石化还瞄准光伏原料POE,规划建设年产50万吨POE光伏膜材料项目,打造横向覆盖、链式延伸的光伏新材料全产业链,实现POE与EVA双线并进。

双轮破浪沧溟开,万亿基地临港生。徐圩新区已然让曾经泥泞的盐碱地焕然一新,成为兼具工业美感与经济性的现代化石化产业基地。

来源:连网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