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石水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是医界公认的“外科鼻祖”。《三国志·华佗传》和相关史料记载,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闻其绝技而相召,“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原来曹操得了一种头风病,每次发作,头晕眼花,疼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召来华佗诊视,华佗在曹操的膈俞穴施针,片刻曹操即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曹操总揽朝政、柄权国事后,要华佗专门为其治病。谁知华佗却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即告诉曹操:你的病短期很难医治,长期治疗,才能延寿。曹操听后,心中非常不悦,只是藏怒不显。
华佗不仅不专注治曹操的头风病,还以接到家书为由,“方欲暂还耳”,回家去了。不仅回去了,而且“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以妻子生病为由,几次延长假期,不肯返回。“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曹操多次写信催促,并且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征发遣送,华佗就是躲着不回。“太祖大怒,使人往检”,知道华佗就是不想回,“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把华佗交付给许县监狱,下令审定后斩杀,一代名医,就这样送了性命。
建安时期的曹操,正势头日盛,炙手可热,威震中原,天下之才投奔曹操可谓趋之若鹜,而华佗为何反其道而行,要躲开曹操呢?陈寿在《三国志》里说:“佗久远家思归。”如果是这样,那回去跟家人团聚一段时间,就应返回,而不至于让“太祖累书呼”就是不返。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因为华佗以医术为业,而时人视之为“贱业”,心中常感懊悔,不想以此作为终身追求。如果真是这样,曹操急召他,正是他改变命运、谋得一官半职的极佳机会,根本不至于躲着不返而被杀头。观其一生,他行医各地,精通内、外、儿、针灸各科,深受世人尊敬,是百姓心中的活神仙,不太可能为自己的“方技”而心生懊悔。
我认为华佗躲着曹操的原因,是古今一直存在的权重扰医现象。“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曹操这个奸雄的处世哲学。曹操的狠毒,曹操的蛮横,天下人共知,游走于民间百姓和达官贵人之间的神医华佗,不可能不知道。让他成为曹操呼来唤去的私属品,等到哪一天华佗的针炙不管用了,等待他的结果是什么,华佗心里很清楚。像曹操这样的病人,以个人意志决定一切,不可能很好配合治疗,躲开是最好的选择。华佗的医术完全是在外界自由行医、医患之间互相作用得到的。曹操的宫殿,戒备森严,充满肃杀之气,医患之间不可能互相商量,医者的心始终是悬着的,性命朝不保夕。这样的地方根本不是华佗想呆的地方,因此三十六计走为上。只不过遇上曹操这样的主,华佗是无法真正躲掉的。
权重扰医严重存在于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公元868年,唐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病故,被圈在皇宫的御医韩宗绍、康仲殷等二十余名医官被杀,还株连了他们的宗族亲人三百多人。这样的诛杀,谁不想躲开?谁给皇亲国戚治病不害怕?明仁宗朱高炽当太子时,其妃张氏十多个月没来月经,众人皆认为她怀孕了,太医院的医生盛寅诊后认定是患疾,献了一副药方,朱高炽命人将盛寅抓起来关押,吃了药的张氏没死,盛寅的诊断是对的,这才被放回家。但吓尿了的盛寅“求出为南京太医院”,想方设法躲开了。明“壬寅宫变”时,御医许绅把嘉靖皇帝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嘉靖帝赏其为太子太保,没两天许绅就死了,遗言中说:“吾不起矣。曩(意过去)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直接被吓死了。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