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的通知,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
碑刻是古代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等文字石刻的统称。这次江苏境内入选《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总共有73处。
其中位于连云港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有两处,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较为完整、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唯一的汉代界域刻石,弥足珍贵。对汉代的行政区划、历史地理以及古代书法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有着“大字之祖”称誉的镇江《瘗(yì)鹤铭》碑这次也成功入选。
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讲解员黄仟表示:“《瘗鹤铭》原来刻于焦山西麓的崖壁上,后因山体滑坡坠入江中,长达七百余年,由清康熙五十二年的知府陈鹏年募资打捞上来。现有五方残石,一共九十三字,其中十一字不全。它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字体,被黄庭坚称为大字之祖《瘗鹤铭》。”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拥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历史。从东汉光和四年的“校官之碑”开始,目前,有案可查的碑刻达500多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城”。
碑刻是凝固的历史,也是流动的文化,江苏一直很注重对石刻石碑的保护,苏州、无锡、镇江、宜兴等城市已相继建成碑刻博物馆。
经过整理,位于江苏省境内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有这些——
西汉时期:苏马湾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羊窝头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均位于连云港。
东汉时期:东汉潘乾校官碑,收藏于南京博物院;东汉永寿元年墓志铭,收藏于邳州市博物馆。
三国时期:国山碑,位于无锡市;东魏石刻造像碑块,收藏于淮安市楚州博物馆;三国葛祚碑,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东晋时期: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东晋王建之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东晋王建之妻刘媚子石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东晋谢鲲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东晋张镇石墓碑志,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南北朝时期:瘗鹤铭,位于镇江市;梁文帝建陵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碑,位于镇江市;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一),位于南京市;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二),位于南京市;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石刻,位于南京市;北魏元显隽墓志,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南朝宋明昙憘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南朝梁桂阳王萧融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南朝梁桂阳王王妃王慕韶墓志,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南齐永明五年刘岱石墓志,收藏于镇江博物馆;江总碑,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唐代: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位于镇江市;唐贞观《金刚经》偈句摩崖石刻,位于镇江市;明征君碑,位于南京市;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位于连云港市;平西将军周府君碑,位于无锡市;延陵季子碑,位于镇江市。
五代:南唐东海徐夫人墓志,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宋代:天文图、坠理图、帝王绍运图、平江图,均位于苏州市;陆游踏雪观《瘗鹤铭》摩崖石刻,位于镇江市;祖无择三言诗刻、南宋“宋四士”题刻、谭亨甫宋人诗刻,均位于连云港市;贞义女碑,位于无锡市;苏轼《行香子》碑、米芾题字、杨万里题刻、蔡元长题字,均位于淮安市;北宋治平三年张奕墓志铭碑及清刻跋文碑、南宋无锡县学淳祐癸卯续增养士田记碑、南宋庆元六年明阳观额敕牒碑,均位于无锡市;南宋绍兴十二年禹迹图石碑,位于镇江市;汉中殿石,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元代:“徽州路达鲁花赤捏古伯通议”墓志碑、“波斯人赡思丁”墓志碑、“阿拉伯人阿依莎·哈通”墓志碑、“阿拉伯人阿莱丁”墓志碑,均位于扬州市;赵孟頫“天下第二泉”碑刻、重修周将军祠宇记碑、元至元三十一年圣旨碑,位于无锡市。
明代: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位于南京市;董其昌明故徐豫庵瘾君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倪瓒题本中书室图·问字惭荒老碑、宋濂送徐生碑、文壁内翰徐公像赞碑、黄道周赠徐霞客·天下骏马骑不得碑,均位于无锡市;王同“飞泉”题刻,位于连云港市。
清代:“治隆唐宋”碑,位于南京市;二王法帖之破羌帖碑、仁聚堂法帖之赵孟頫书兰亭序碑,均位于苏州市;澄鉴堂石刻、乾隆御碑,位于镇江市;颜真卿三表稿碑,位于扬州市;雍正六年王澍“天下第二泉”石刻,位于无锡市;御制重修惠济祠碑,位于淮安市;邓石如心经碑刻,位于扬州市。
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相关保管、收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列入《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的碑刻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工作。
来源:江苏新闻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