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三农"故事搬上艺术舞台——我市原创音乐剧《大田多稼》创作侧记

2023-06-22 23:56

今日镇江讯 近日,镇江市艺术剧院原创音乐剧《大田多稼》荣获选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

该剧由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广旅局、镇江文广集团共同出品,由镇江市艺术剧院演出。

这部剧的创意来源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糜林等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技兴农带动农民致富的事迹与精神,用艺术讲述的他们故事,是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群体的一次致敬。

两年时间打磨剧本

《大田多稼》剧名取自于《诗经》《大田》,寓意以赵亚夫为代表的农科人与茅山老区“新农人”共同携手,用勤劳与智慧,让田土一片金黄,农民脱贫致富。该剧融合了话剧、音乐剧和舞剧多重元素,从采风、素材选取、剧本构思、音乐创作、舞蹈设计、主题提炼几乎从零做起。出品方特别邀请著名媒体人、话剧《龙凤呈祥》导演尹韬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雷担任编剧,并由尹韬亲自执导;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姜景洪担任音乐设计;舞剧《苏东坡》《江山美人》舞蹈编导雷雨担任编舞。

原创舞台剧,首先难在好剧本难觅,如何通过原型人物讲好“三农”发展的故事?为了打磨剧本,主创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三易其稿,最终选择用宏阔的叙事视角,生动呈现一个横跨60多年的“三农故事”,同时讲好“愿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这个“亚夫信念”走过的60多年风雨历程。

为了找寻创作灵感,主创团队与赵亚夫进行了面对面采访沟通,了解生活中的赵亚夫。在交谈中,主创们了解到,赵亚夫扎根茅山六十年,每年有上百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撰写十几万字的科普读物,却没有时间写论文,研究员职称评定硬是评了三次才通过;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带领群众走出了“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主创团队被赵亚夫和糜林的故事深深打动,决心将“亚夫精神”与“三农”工作艺术融合,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在用艺术弘扬楷模故事的同时,通过演绎他们与农田结下的不解之缘,把聚焦“三农”发展的精神塑立在舞台上。

今年初春时节,《大田多稼》剧本在经过两轮修改后进入了实际排练,剧中不仅有赵亚夫、糜林为代表的农科工作者形象,还塑造了笪二生、付大志为代表的农民角色,通过讲述农民的生活、命运和成长,表现出中国农民诚实、善良、朴素、坚韧等鲜明的性格特质。江苏省演艺集团优秀青年演员王谦、赵雨阳和镇江籍演员赵艺宇担任部分主演,演绎茅山老区农民阶梯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塑造与时俱进的新农人群像。

田间地头找寻灵感

随着排练的推进,主创们不断对剧本、音乐、舞美进行修改打磨,剧本更是进行了大篇幅的第三次修改。为充分展现江南文化特色与农科工作者、时代新农人的成长历程,主创们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拉家常、做朋友。剧组成员前往镇江市农科院、茅山、白兔镇、戴庄村等地实地采风,拜访了赵亚夫的故交好友,他的传人万春雁、已故劳模糜林的女儿糜蓉,走访了和他们并肩奋斗过的第一批种植有机桃农户王柏生、村民和村支书等。

为创造出最适合本剧的舞美和服装,主创们还多次走入南方田间,拜访乡亲、了解民风民俗。视觉艺术设计尽可能地还原具有时代特色的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组探究南北方的农民装束的差异,创作更贴合江南的服装;音乐设计在器乐上融入江南丝竹元素,曲调上融合江南小调的音乐特色,同时结合江南戏曲曲艺,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在光影的层叠渲染下,音乐烘托铺陈,实现感官上的强烈冲击,具有年代感的布景准确还原了跨越60年的历史场景。

剧组通过多媒体、舞台、音响与灯光相结合,突破了传统舞台的限制,紧跟剧中人物内心变化与情感转折,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展现时代感和意境感。

这部“三农”题材的艺术作品,是江南水田里生长出的艺术之花,它是农村农业的发展史,也是农民的奋斗史和心灵史。出品方不仅仅是要打造舞台剧的新形式,更是致力于传承匠人精神,融合各类优秀的艺术形式,创作经典“三农”主题舞台剧。剧本从无到有、生发构思,然后再用适当的技术把构思呈现好,并且要与同类、同题材的剧目相区别,进行个性化创作。

精品剧作不负时代

导演尹韬要求每位参演人员撰写人物小传,并且导演自己也写了一套人物小传,以此比较分析演员们对角色的认知、理解与导演对于人物创作的表现方向和创作初衷是否一致。每晚主创团队复盘排练时遇到问题,都会不断地推倒重来,只为搭建更细致的剧情和塑造更精准的人物形象。

《大田多稼》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人物年龄和时间跨度大,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节奏鲜明。在发扬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表现主义手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借鉴吸收影视、戏曲等艺术元素,拓宽了艺术表现力与舞台张力。本剧注重与当代观众审美心理接轨,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让时代楷模可触可感可学,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彰显舞台剧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农村巨大变革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主创们跳出了固有农村题材的叙事模式,给这个主题一个跨越60多年的历史纵深,用宏阔的视角、展示时代巨变。赵亚夫和糜林得到如此高的荣誉,是因为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坚守为农民服务的信念,他们的事业很复杂,但又很单纯,他们只是想造福农民,响应党的号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他们用行动告诉观众,踏实地做好一件事,只要是正确的,光明的,哪怕付出一生也不后悔。

在取得省艺术基金后,团队将进一步打磨这部作品,深入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进行剧本的研讨与论证,继续全面升级舞美效果,融入当下流行元素,进行音乐再制作,力争在明年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中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剧体验,并决心打造一台年轻人爱看、中年人叫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剧作,用这样一部舞台作品传承、弘扬、发展“亚夫精神”,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镇江市艺术剧院坚持狠抓精品文艺创作,在继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实现“即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口碑双成功之后,与丹阳市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丹剧《凤先生》获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复排反映女作家赛珍珠传奇一生的舞剧《大地·珍珠》也在江苏大剧院成功上演。据了解,另一部由北京保利演出公司与镇江市艺术剧院共同合作的,以纪念澳门回归25周年为题材的大型音乐剧也正在紧张筹备中。未来,镇江市艺术剧院将坚持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不断繁荣镇江文艺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邓敏 张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171

今日镇江讯 近日,镇江市艺术剧院原创音乐剧《大田多稼》荣获选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

该剧由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广旅局、镇江文广集团共同出品,由镇江市艺术剧院演出。

这部剧的创意来源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糜林等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技兴农带动农民致富的事迹与精神,用艺术讲述的他们故事,是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群体的一次致敬。

两年时间打磨剧本

《大田多稼》剧名取自于《诗经》《大田》,寓意以赵亚夫为代表的农科人与茅山老区“新农人”共同携手,用勤劳与智慧,让田土一片金黄,农民脱贫致富。该剧融合了话剧、音乐剧和舞剧多重元素,从采风、素材选取、剧本构思、音乐创作、舞蹈设计、主题提炼几乎从零做起。出品方特别邀请著名媒体人、话剧《龙凤呈祥》导演尹韬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雷担任编剧,并由尹韬亲自执导;中国戏剧学院教授、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姜景洪担任音乐设计;舞剧《苏东坡》《江山美人》舞蹈编导雷雨担任编舞。

原创舞台剧,首先难在好剧本难觅,如何通过原型人物讲好“三农”发展的故事?为了打磨剧本,主创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三易其稿,最终选择用宏阔的叙事视角,生动呈现一个横跨60多年的“三农故事”,同时讲好“愿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这个“亚夫信念”走过的60多年风雨历程。

为了找寻创作灵感,主创团队与赵亚夫进行了面对面采访沟通,了解生活中的赵亚夫。在交谈中,主创们了解到,赵亚夫扎根茅山六十年,每年有上百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撰写十几万字的科普读物,却没有时间写论文,研究员职称评定硬是评了三次才通过;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带领群众走出了“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主创团队被赵亚夫和糜林的故事深深打动,决心将“亚夫精神”与“三农”工作艺术融合,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在用艺术弘扬楷模故事的同时,通过演绎他们与农田结下的不解之缘,把聚焦“三农”发展的精神塑立在舞台上。

今年初春时节,《大田多稼》剧本在经过两轮修改后进入了实际排练,剧中不仅有赵亚夫、糜林为代表的农科工作者形象,还塑造了笪二生、付大志为代表的农民角色,通过讲述农民的生活、命运和成长,表现出中国农民诚实、善良、朴素、坚韧等鲜明的性格特质。江苏省演艺集团优秀青年演员王谦、赵雨阳和镇江籍演员赵艺宇担任部分主演,演绎茅山老区农民阶梯性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塑造与时俱进的新农人群像。

田间地头找寻灵感

随着排练的推进,主创们不断对剧本、音乐、舞美进行修改打磨,剧本更是进行了大篇幅的第三次修改。为充分展现江南文化特色与农科工作者、时代新农人的成长历程,主创们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户拉家常、做朋友。剧组成员前往镇江市农科院、茅山、白兔镇、戴庄村等地实地采风,拜访了赵亚夫的故交好友,他的传人万春雁、已故劳模糜林的女儿糜蓉,走访了和他们并肩奋斗过的第一批种植有机桃农户王柏生、村民和村支书等。

为创造出最适合本剧的舞美和服装,主创们还多次走入南方田间,拜访乡亲、了解民风民俗。视觉艺术设计尽可能地还原具有时代特色的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组探究南北方的农民装束的差异,创作更贴合江南的服装;音乐设计在器乐上融入江南丝竹元素,曲调上融合江南小调的音乐特色,同时结合江南戏曲曲艺,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在光影的层叠渲染下,音乐烘托铺陈,实现感官上的强烈冲击,具有年代感的布景准确还原了跨越60年的历史场景。

剧组通过多媒体、舞台、音响与灯光相结合,突破了传统舞台的限制,紧跟剧中人物内心变化与情感转折,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展现时代感和意境感。

这部“三农”题材的艺术作品,是江南水田里生长出的艺术之花,它是农村农业的发展史,也是农民的奋斗史和心灵史。出品方不仅仅是要打造舞台剧的新形式,更是致力于传承匠人精神,融合各类优秀的艺术形式,创作经典“三农”主题舞台剧。剧本从无到有、生发构思,然后再用适当的技术把构思呈现好,并且要与同类、同题材的剧目相区别,进行个性化创作。

精品剧作不负时代

导演尹韬要求每位参演人员撰写人物小传,并且导演自己也写了一套人物小传,以此比较分析演员们对角色的认知、理解与导演对于人物创作的表现方向和创作初衷是否一致。每晚主创团队复盘排练时遇到问题,都会不断地推倒重来,只为搭建更细致的剧情和塑造更精准的人物形象。

《大田多稼》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人物年龄和时间跨度大,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节奏鲜明。在发扬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表现主义手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借鉴吸收影视、戏曲等艺术元素,拓宽了艺术表现力与舞台张力。本剧注重与当代观众审美心理接轨,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让时代楷模可触可感可学,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彰显舞台剧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农村巨大变革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主创们跳出了固有农村题材的叙事模式,给这个主题一个跨越60多年的历史纵深,用宏阔的视角、展示时代巨变。赵亚夫和糜林得到如此高的荣誉,是因为他们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坚守为农民服务的信念,他们的事业很复杂,但又很单纯,他们只是想造福农民,响应党的号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他们用行动告诉观众,踏实地做好一件事,只要是正确的,光明的,哪怕付出一生也不后悔。

在取得省艺术基金后,团队将进一步打磨这部作品,深入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进行剧本的研讨与论证,继续全面升级舞美效果,融入当下流行元素,进行音乐再制作,力争在明年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中带给观众更好的观剧体验,并决心打造一台年轻人爱看、中年人叫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剧作,用这样一部舞台作品传承、弘扬、发展“亚夫精神”,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镇江市艺术剧院坚持狠抓精品文艺创作,在继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实现“即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口碑双成功之后,与丹阳市丹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丹剧《凤先生》获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复排反映女作家赛珍珠传奇一生的舞剧《大地·珍珠》也在江苏大剧院成功上演。据了解,另一部由北京保利演出公司与镇江市艺术剧院共同合作的,以纪念澳门回归25周年为题材的大型音乐剧也正在紧张筹备中。未来,镇江市艺术剧院将坚持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为不断繁荣镇江文艺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邓敏 张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万嘉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