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读史札记 | 仁恕简静者寿

2023-06-08 23:13

□ 滴石水

“允体素无疾,至是微有不适,尤起居如常,数日而卒,年九十八。”看到《魏书》里的这一记载,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北魏时期,朝堂之上,高允竟然活到九十八岁,而且一觉睡去,驾鹤而走,无疾而终,就是放到今天,也绝对令人惊叹。资料显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人的平均寿命是39岁,女人是46岁(《健康大视野》)。高允超过男人平均寿命一倍还多。

从古代到魏晋南北朝,有长寿翁,葛洪的《神仙传》就记载了九十二位长寿翁,尽管此书不是正式史料,但生活中一定有些影子。不过,这些长寿翁要么是修道养生之人,要么是练功炼丹之人。高允既不修道,也不练功,更没有服什么仙丹妙药,而是一个历经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以及孝文帝元宏五个朝代,出入三个省衙,在北魏朝堂上行走五十多年的大臣。他能如此长寿,秘诀是什么呢?“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济救民命。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这是《魏书》中高允同别人谈到寿命唯一见诸文字记载的一句话。然而,深入研究《资治通鉴》《魏书》等有关史料,我觉得司马光总结高允人生境界“仁恕简静”四个字,更能贴切准确地概括出高允的长寿之因。

首先,高允一生宅心仁厚,绝不限于在中书时有阴德。仁爱莫大于爱民。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诏高允论刑政,问高允:“万机之务,何者为先?”北魏政权建立后一直禁田,大量饥民在京师乞食。高允心甚悯之,见皇上征询,直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饥年,复可忧哉?”世祖(太武帝)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尽管史料中没有此策施行后拯救了多少百姓身家性命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天下苍生获益大也!

魏太子拓跋晃监国,营立园田,与民争利,高允劝谏:“天地无私,故能覆载。”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欲征调民力,扩大宫殿,大兴土木。高允谏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文成帝)纳之。拓跋濬之纳,可是救数万生灵于水火啊!

明·吕坤《呻吟语》中说:“仁者寿,生理完也。”现代医学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仁者自我道德感满满,通过大脑皮层,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产生了有益身心的积极因素。高允应如是也。

其次,高允一生宽容正直,待人处事总是与人为善。司徒崔浩主持编撰史书《国记》,高允参与其中。崔浩信待著作令史闵湛等人,而他们生性奸巧邪佞,投崔浩所好,劝崔浩刊印自己所撰的国史,以图不朽。谁知此书注述疏谬,涉嫌讥讽,引拓跋焘生雷霆之怒,大开杀戒。太子拓跋晃连忙带着高允向太武帝求情,太武帝问:“《国书》皆崔浩作不?”高允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撰,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同作。然浩综务处多,总裁而已。至于注疏,臣多于浩。”拓跋焘听罢,拍案而起:“此甚于浩,安有生路?”太子拓跋晃连忙解释,“臣向备问,皆云浩作。”“如东宫言不?”太武帝又问。“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实不问臣,臣无此言,不敢迷乱。”高允宁死也不推责于浩。“直哉!此亦人情所难,而能临死不移,不亦难乎!且对君以实,贞臣也。宁失一有罪,宜宥之。”参与编撰的临刑之人,听闻高允所言感叹万分:“高允简直就是个圣人。”

《道德经》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高允对自己,什么事都放得开,真可谓心静如水。当年与其一起应招为中书博士之人,大部分都已当了大官,而高允为郎二十七年没有升迁,可他从来没有因为常侍帝左而“祈官乞爵”。文成帝拓跋濬即位,高允谋划有功。然而陆丽等其他人都受到封赏,唯独高允没有。即使如此,高允“终身不言”。拓跋濬后来觉得甚是愧对高允,说:“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少,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高允却始终没有认为失去什么。“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孔子语),高允清心寡欲,减得一分私欲,复得一分天理,生活始终轻快洒脱,十分简易。

第三,高允一生生活始终简约沉静。北魏百官都无俸禄。高允侍奉在皇帝身边,绝无任何巧取豪夺,过的完全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拓跋濬即位后,任命高允为中书令。司徒陆丽说:“高允虽然蒙受恩宠,但家里穷得像普通百姓,妻儿都无以为生。”文成帝怒道:“怎么不早说,现在见我用他,才告诉他的贫困之状。”于是他来到高允家中,见到只有草屋几间,布被麻袍,厨房中只有一点盐菜,十分感叹:“古时的人有清贫到这样的吗?”立即赐给帛和粮食。高允则多次上表坚决推辞。史书中可以看到,皇帝的每次赏赐,高允都分给平民百姓。即使到临终之前的皇上所赐,高允“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賚,得以赡客矣’”。

庄子有言:“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高允生活心斋坐忘,无拘无束,心境始终自由自在。高允好友游雅说:“余与高子遊处四十年矣,未曾见其是非愠喜之色。高子内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曰:‘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以为然。”高允呐呐而不出口,是他静约的常态,而“所乏者矫矫风节”,则是他的本性使然。

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健康养生的方法,有从饮食上研究的,有从运动上研究的,也有从心情上研究的,读罢高允的史料,我觉得诸君也多琢磨琢磨高允的长寿之因。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157

□ 滴石水

“允体素无疾,至是微有不适,尤起居如常,数日而卒,年九十八。”看到《魏书》里的这一记载,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北魏时期,朝堂之上,高允竟然活到九十八岁,而且一觉睡去,驾鹤而走,无疾而终,就是放到今天,也绝对令人惊叹。资料显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人的平均寿命是39岁,女人是46岁(《健康大视野》)。高允超过男人平均寿命一倍还多。

从古代到魏晋南北朝,有长寿翁,葛洪的《神仙传》就记载了九十二位长寿翁,尽管此书不是正式史料,但生活中一定有些影子。不过,这些长寿翁要么是修道养生之人,要么是练功炼丹之人。高允既不修道,也不练功,更没有服什么仙丹妙药,而是一个历经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以及孝文帝元宏五个朝代,出入三个省衙,在北魏朝堂上行走五十多年的大臣。他能如此长寿,秘诀是什么呢?“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济救民命。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这是《魏书》中高允同别人谈到寿命唯一见诸文字记载的一句话。然而,深入研究《资治通鉴》《魏书》等有关史料,我觉得司马光总结高允人生境界“仁恕简静”四个字,更能贴切准确地概括出高允的长寿之因。

首先,高允一生宅心仁厚,绝不限于在中书时有阴德。仁爱莫大于爱民。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诏高允论刑政,问高允:“万机之务,何者为先?”北魏政权建立后一直禁田,大量饥民在京师乞食。高允心甚悯之,见皇上征询,直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饥年,复可忧哉?”世祖(太武帝)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尽管史料中没有此策施行后拯救了多少百姓身家性命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天下苍生获益大也!

魏太子拓跋晃监国,营立园田,与民争利,高允劝谏:“天地无私,故能覆载。”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欲征调民力,扩大宫殿,大兴土木。高允谏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文成帝)纳之。拓跋濬之纳,可是救数万生灵于水火啊!

明·吕坤《呻吟语》中说:“仁者寿,生理完也。”现代医学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仁者自我道德感满满,通过大脑皮层,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产生了有益身心的积极因素。高允应如是也。

其次,高允一生宽容正直,待人处事总是与人为善。司徒崔浩主持编撰史书《国记》,高允参与其中。崔浩信待著作令史闵湛等人,而他们生性奸巧邪佞,投崔浩所好,劝崔浩刊印自己所撰的国史,以图不朽。谁知此书注述疏谬,涉嫌讥讽,引拓跋焘生雷霆之怒,大开杀戒。太子拓跋晃连忙带着高允向太武帝求情,太武帝问:“《国书》皆崔浩作不?”高允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撰,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同作。然浩综务处多,总裁而已。至于注疏,臣多于浩。”拓跋焘听罢,拍案而起:“此甚于浩,安有生路?”太子拓跋晃连忙解释,“臣向备问,皆云浩作。”“如东宫言不?”太武帝又问。“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实不问臣,臣无此言,不敢迷乱。”高允宁死也不推责于浩。“直哉!此亦人情所难,而能临死不移,不亦难乎!且对君以实,贞臣也。宁失一有罪,宜宥之。”参与编撰的临刑之人,听闻高允所言感叹万分:“高允简直就是个圣人。”

《道德经》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高允对自己,什么事都放得开,真可谓心静如水。当年与其一起应招为中书博士之人,大部分都已当了大官,而高允为郎二十七年没有升迁,可他从来没有因为常侍帝左而“祈官乞爵”。文成帝拓跋濬即位,高允谋划有功。然而陆丽等其他人都受到封赏,唯独高允没有。即使如此,高允“终身不言”。拓跋濬后来觉得甚是愧对高允,说:“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少,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高允却始终没有认为失去什么。“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孔子语),高允清心寡欲,减得一分私欲,复得一分天理,生活始终轻快洒脱,十分简易。

第三,高允一生生活始终简约沉静。北魏百官都无俸禄。高允侍奉在皇帝身边,绝无任何巧取豪夺,过的完全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拓跋濬即位后,任命高允为中书令。司徒陆丽说:“高允虽然蒙受恩宠,但家里穷得像普通百姓,妻儿都无以为生。”文成帝怒道:“怎么不早说,现在见我用他,才告诉他的贫困之状。”于是他来到高允家中,见到只有草屋几间,布被麻袍,厨房中只有一点盐菜,十分感叹:“古时的人有清贫到这样的吗?”立即赐给帛和粮食。高允则多次上表坚决推辞。史书中可以看到,皇帝的每次赏赐,高允都分给平民百姓。即使到临终之前的皇上所赐,高允“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賚,得以赡客矣’”。

庄子有言:“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高允生活心斋坐忘,无拘无束,心境始终自由自在。高允好友游雅说:“余与高子遊处四十年矣,未曾见其是非愠喜之色。高子内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曰:‘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以为然。”高允呐呐而不出口,是他静约的常态,而“所乏者矫矫风节”,则是他的本性使然。

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健康养生的方法,有从饮食上研究的,有从运动上研究的,也有从心情上研究的,读罢高允的史料,我觉得诸君也多琢磨琢磨高允的长寿之因。

编辑:朱超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