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苏教育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① 悠悠赤子心,逐梦正当时

2023-05-22 16:43

孟夏之月,万物并秀,江苏大地处处孕育着蓬勃生机。2022年5月18日,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惊喜和鼓舞。“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也是对广大留学人员和年轻学子的殷殷期许。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一年以来,江苏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从总书记重要回信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躬身实干“再创佳绩”“争当表率”,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当中。

根扎越深,树越繁茂

去年5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李秀强教授还在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真挚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在海内外学术界迅速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让我心头一热,更加坚定了回国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李秀强说。

在南京大学与省教育厅5月18日联合举办的报告会上,李秀强等10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现场交流。他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紧紧扎根于祖国的土壤,留学归国青年们才能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自觉追求中迅速拔节生长。

2018年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李秀强先后在美国杜克大学和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开展研究。去年7月,他辞去国外工作加入了南航,如今他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所负责的课题组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在国际期刊发表6篇论文,“我们最近一项工作突破了太阳能界面光热技术产水的极限,有助于实现水—能源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李秀强觉得,回国后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动力。

“自去年5月以来,总书记的回信成了我教学科研的座右铭,时刻鞭策并激励着我的成长。” 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3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0后老师李柯于2021年10月回母校工作。入职一年多来,李柯身份转变很快,一篇关于极端气候和空气污染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被重要期刊收录,他主讲和参与4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所在团队一起荣获2022年度全国气象教学团队,以主要作者参与编著的《气候变化丛书》第七卷获国家教材科学基金资助。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干劲!”这一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加深对回信内容的理解,一步步坚定了拼搏的方向与决心。回国5年来,谭海仁带领团队向着全球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发起持续冲锋,“24.4%、26.4%、28%——我国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这背后是无数创新技术点和无数次尝试。”谭海仁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团队正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在苏州建设的全球首条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马上要量产。”

育苗成树,聚木成林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今年3月18日起,来自南京大学李四光留学报国精神宣讲团的近40名青年教师分赴全国30余所重点中学,开展60余场宣讲活动。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学良说:“在宣讲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一生襟抱为国开’的崇高精神品格,深刻认识了地理学科的家国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学科特征,更加坚定了勇攀高峰、科教报国的信念追求。”

在将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讲给更多学生听时,苏州大学海归讲师团成员、苏大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娟教授越发为所在学科而骄傲,“我们学科有鲜明的‘核’特色,很多前辈都参与到了‘两弹一星’的工作中,在我们学院海归青年也特别多,经常在一起热烈讨论,碰撞出一个很好的思路想法就会激动不已尽快实践。” 第五娟说,回国后她所做的科研工作解答了一些重要基础科学的问题,但更让她有成就感的是,看到了这些成果在我国核工业和核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潜力。第五娟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两弹一星”特色思政教育活动,“针对国家战略所需,我们要抓紧培养勇于奉献、以‘核’报国的新时代放射化学青年人才。”

越过关山而爱国之情不改,远渡重洋而报国之志弥坚。一个个学以报国的故事让更多青年学子笃定“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信念。

再过不久,由南大学子担纲主创的《千流归海——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青春纪实》即将出版。从策划立项、寻访调研,到汇编成稿,前后历时近一年。这几天,团队负责人、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彭睿智正和小伙伴一起全力冲刺付印前最后的校对工作。“我们来自不同院系的30名本硕博同学,走访了14个院系25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他们留学归国的心路历程深深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希望能够辐射到全省、全国更多的年轻人中去。”彭睿智说。

上天入海,续写华章

新时代新征程上,留学报国的华章正在如火如荼地书写,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2月17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完成全部在轨试验项目交出“满分答卷”,在去年8月30日首批成果发布会上它创下了5个世界首次。“羲和目前状态正佳,会产出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此外,我们正在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以及推动羲和二号。通过我们自研的探测设备,解决一些长期依赖于国外卫星数据的‘卡脖子’问题。”“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川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南京大学现代天文和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40余名教师,其中绝大部分是海外归国人员,他们正在不同方向上发力,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做好前瞻性研究。

茫茫大海上,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部署的海上浮式平台如一片落叶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漂浮,太湖实验室工程师许心愿和团队成员定期在平台上驻守,负责平台试验设备设施的监测管理,而这一守就是两个月。“海洋浮式风电平台、深远海养殖装备平台、大型旅游平台等都是海洋浮式平台,我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海洋工程科学与离岸工程。”目前,许心愿和团队已实现了多项海洋浮式平台关键技术的首创,对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工程转化,“我们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上去,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这一年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谷成教授带领团队在新污染物的识别检测和降解技术上持续攻关,不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还成功将科学技术辐射到了海外。“我们瞄准全球最受关注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开发了一项降解技术,美国一家企业闻讯主动联系到团队,以48万美元获得专利技术授权。”谷成说,对团队来说最大的启发是,过去我们都是购买美国技术,如今我们自己的技术获得了国际认可。虽然这只是个开始,但正如中国科学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上的飞跃一样,新的变化已经在发生。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从出国潮到回国潮的转变,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研究水平,我们已经与国外并跑,在某些领域甚至更加领先。”谷成感慨地说,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被大家写在笔记上,更记在心里,引导大家不懈奋斗。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对环保事业越来越重视,投入也不断增加,“这给我们学院带来了发展机遇,学院一半以上老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大家都在围绕国家所需找准科研发力点。未来,我们将联合起来聚力攻关,引领所在领域最先进技术的研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

212

孟夏之月,万物并秀,江苏大地处处孕育着蓬勃生机。2022年5月18日,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惊喜和鼓舞。“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也是对广大留学人员和年轻学子的殷殷期许。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一年以来,江苏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从总书记重要回信中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躬身实干“再创佳绩”“争当表率”,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当中。

根扎越深,树越繁茂

去年5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李秀强教授还在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真挚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在海内外学术界迅速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让我心头一热,更加坚定了回国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李秀强说。

在南京大学与省教育厅5月18日联合举办的报告会上,李秀强等10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现场交流。他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紧紧扎根于祖国的土壤,留学归国青年们才能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自觉追求中迅速拔节生长。

2018年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李秀强先后在美国杜克大学和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开展研究。去年7月,他辞去国外工作加入了南航,如今他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所负责的课题组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在国际期刊发表6篇论文,“我们最近一项工作突破了太阳能界面光热技术产水的极限,有助于实现水—能源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李秀强觉得,回国后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动力。

“自去年5月以来,总书记的回信成了我教学科研的座右铭,时刻鞭策并激励着我的成长。” 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3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0后老师李柯于2021年10月回母校工作。入职一年多来,李柯身份转变很快,一篇关于极端气候和空气污染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被重要期刊收录,他主讲和参与4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所在团队一起荣获2022年度全国气象教学团队,以主要作者参与编著的《气候变化丛书》第七卷获国家教材科学基金资助。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干劲!”这一年,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加深对回信内容的理解,一步步坚定了拼搏的方向与决心。回国5年来,谭海仁带领团队向着全球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发起持续冲锋,“24.4%、26.4%、28%——我国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这背后是无数创新技术点和无数次尝试。”谭海仁对未来充满信心,目前团队正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在苏州建设的全球首条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马上要量产。”

育苗成树,聚木成林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今年3月18日起,来自南京大学李四光留学报国精神宣讲团的近40名青年教师分赴全国30余所重点中学,开展60余场宣讲活动。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学良说:“在宣讲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一生襟抱为国开’的崇高精神品格,深刻认识了地理学科的家国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学科特征,更加坚定了勇攀高峰、科教报国的信念追求。”

在将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讲给更多学生听时,苏州大学海归讲师团成员、苏大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娟教授越发为所在学科而骄傲,“我们学科有鲜明的‘核’特色,很多前辈都参与到了‘两弹一星’的工作中,在我们学院海归青年也特别多,经常在一起热烈讨论,碰撞出一个很好的思路想法就会激动不已尽快实践。” 第五娟说,回国后她所做的科研工作解答了一些重要基础科学的问题,但更让她有成就感的是,看到了这些成果在我国核工业和核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潜力。第五娟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两弹一星”特色思政教育活动,“针对国家战略所需,我们要抓紧培养勇于奉献、以‘核’报国的新时代放射化学青年人才。”

越过关山而爱国之情不改,远渡重洋而报国之志弥坚。一个个学以报国的故事让更多青年学子笃定“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信念。

再过不久,由南大学子担纲主创的《千流归海——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青春纪实》即将出版。从策划立项、寻访调研,到汇编成稿,前后历时近一年。这几天,团队负责人、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彭睿智正和小伙伴一起全力冲刺付印前最后的校对工作。“我们来自不同院系的30名本硕博同学,走访了14个院系25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他们留学归国的心路历程深深感染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希望能够辐射到全省、全国更多的年轻人中去。”彭睿智说。

上天入海,续写华章

新时代新征程上,留学报国的华章正在如火如荼地书写,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2月17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完成全部在轨试验项目交出“满分答卷”,在去年8月30日首批成果发布会上它创下了5个世界首次。“羲和目前状态正佳,会产出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此外,我们正在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轴对称太阳望远镜以及推动羲和二号。通过我们自研的探测设备,解决一些长期依赖于国外卫星数据的‘卡脖子’问题。”“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的总设计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川教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南京大学现代天文和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40余名教师,其中绝大部分是海外归国人员,他们正在不同方向上发力,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做好前瞻性研究。

茫茫大海上,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部署的海上浮式平台如一片落叶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漂浮,太湖实验室工程师许心愿和团队成员定期在平台上驻守,负责平台试验设备设施的监测管理,而这一守就是两个月。“海洋浮式风电平台、深远海养殖装备平台、大型旅游平台等都是海洋浮式平台,我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学习的专业是海洋工程科学与离岸工程。”目前,许心愿和团队已实现了多项海洋浮式平台关键技术的首创,对多项关键技术实现工程转化,“我们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上去,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这一年来,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谷成教授带领团队在新污染物的识别检测和降解技术上持续攻关,不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还成功将科学技术辐射到了海外。“我们瞄准全球最受关注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开发了一项降解技术,美国一家企业闻讯主动联系到团队,以48万美元获得专利技术授权。”谷成说,对团队来说最大的启发是,过去我们都是购买美国技术,如今我们自己的技术获得了国际认可。虽然这只是个开始,但正如中国科学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上的飞跃一样,新的变化已经在发生。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从出国潮到回国潮的转变,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研究水平,我们已经与国外并跑,在某些领域甚至更加领先。”谷成感慨地说,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被大家写在笔记上,更记在心里,引导大家不懈奋斗。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对环保事业越来越重视,投入也不断增加,“这给我们学院带来了发展机遇,学院一半以上老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大家都在围绕国家所需找准科研发力点。未来,我们将联合起来聚力攻关,引领所在领域最先进技术的研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交汇点

编辑:缪小兵

审核:解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