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些行为,严厉查处!

2023-04-25 15:17

依托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

直播行业迅速崛起

直播带货因其互动性强等特点

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成为当前网络购物的重要方式


但由于门槛较低、带货形式多样

直播领域乱象丛生

出现了直播营销人员言行失范

平台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

虚假宣传和数据造假

假冒伪劣商品频现

消费者维权取证困难等问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

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

“守护”专项执法行动

对刷单炒信、网络直播虚假宣传

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进行严厉查处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查处

这些行为是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组织开展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并重,不断拓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度和广度,提升市场竞争整体质量和水平。

专项执法行动突出三个重点


  • 一是以查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重点,严厉查处刷单炒信、网络直播虚假宣传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 二是以规范民生领域营销行为为重点,加强对新型商业营销行为监管,严打医药购销、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商业贿赂违法行为,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 三是以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强商业秘密、商业标识和商业信誉等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图带你

快速了解




延伸

阅读

涉虚假宣传、价格误导

五位“网红主播”被点名


近日,话题

#李佳琦刘畊宏等5位主播被点名#

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微博截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截图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4月24日,消费者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对14位主播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刘畊宏、罗永浩、辛巴这5位主播的相关舆情占比超过9成。      

报告分析指出,疯狂小杨哥和李佳琦的虚假宣传舆情相对突出,刘畊宏、罗永浩和辛巴的产品质量舆情则更突出。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问题明显多于传统电商平台,需重点关注。


直播带货“翻车”  

近半数因产品质量问题   


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的主要问题占比

直播带货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报告提出,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了产品质量(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三无”产品等)、虚假宣传(如夸大商品功效、制造虚假流量等)、不文明带货(如演绎剧本、低俗营销等)、价格误导(如虚标价格、优惠夸张等)、发货(如发货慢、不发货等)、退换货(如不予退换货等)、销售违禁商品(如销售野生动物、无资质销售处方药等)以及诱导场外交易(如直接或间接引导消费者转入原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社交平台或个人进行交易)等7方面问题。

汇总分析舆情数据发现,在涉及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京东、微博、小红书、唯品会、蘑菇街和苏宁易购10家平台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中,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是平台涉及的主要舆情问题。

例如,当事人陈某在直播平台销售一款珍珠盲盒秒拍产品,宣称现场开蚌取珠。直播时,将事先准备好的成品珍珠放入河蚌内,假装现场开蚌取出成品珍珠,再按天然珍珠推介给消费者。


数据分析

哪些主播带货消费舆情占比高


部分主播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占比

哪些主播直播带货“问题”多?在此次报告研究的14位主播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中,涉及“疯狂小杨哥”的维权舆情最多,占比达29.27%;其次是李佳琦,占比28.49%;刘畊宏排第三,占比15.01%。

相比于2021年,辛巴的维权舆情占比有所增加,而罗永浩、散打哥、蛋蛋小盆友、瑜大公子、陈洁、烈儿宝贝、爱美食的猫妹妹等主播的维权舆情占比都有所下降。总体而言,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和刘畊宏3位主播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占到7成多。这说明头部主播的维权舆情与其带货销售量和个人影响力基本保持一致。

汇总分析有关主播带货维权舆情数据发现,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刘畊宏、罗永浩、辛巴这5位主播的维权舆情占到本次采集主播舆情的90.97%。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价格误导、发货问题、退换货和不文明带货等方面。

其中,疯狂小杨哥和李佳琦的虚假宣传舆情相对更突出,刘畊宏、罗永浩和辛巴的产品质量舆情则更突出,李佳琦和罗永浩的价格误导舆情更为突出,李佳琦和辛巴的发货问题舆情较为突出,李佳琦的退换货舆情较为突出,疯狂小杨哥、罗永浩、辛巴的不文明带货舆情较为突出。


建议:“网红”主播应重点监管


报告分析指出,有的主播在直播间以低于品牌市场价的价格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主播为压低利润,大肆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有的主播在直播间展示正品,发货销售的却是残次品;还有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故意夸大产品功效,或者鼓吹“全网最低价”,欺骗和诱导消费者下单;有的主播通过低俗方式吸引流量,有的主播通过剧本式营销,卖惨、套路、炒作,故意营造砍价现场,欺骗和诱导消费者下单。此外,部分商家不按规定公示商家名称、地址、电话和营业执照等信息,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报告建议对直播间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于粉丝量大、影响力大的主播,因其社会关切度高、出现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大,建议重点监管;对于供货不稳定、品质风险较大、被投诉多的直播间,可针对不同违法倾向、违法阶段和违法程度,建立完善针对市场违法苗头性问题的提醒告诫制度,进行阶梯式监管。

其次,对风险营销行为采取限制流量、弹窗提示、违规警示、暂停直播等措施,对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进行信息安全适时管理。对违规直播间及主播予以警告、封停、联合惩戒、列入黑名单等处理。



新华网三评“网络乱象”:

乱象要治!作恶要打!歪风要刹!


一评:自媒体造谣乱象,要治!


反转来得很快!

最近网上热传的“中电科加班事件”中的工作群聊天记录,是伪造的!

7日晚,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通报事件调查结果。目前,涉事者陈某龙已被行政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上热点不时上演“反转剧情”,网民关注“感情错付”,真相大白后只能自嘲一句:“下次且得让新闻飞一会儿”……这大概是近年来不少人“网上冲浪”都有过的经历。

“反转剧情”的背后,是网上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的乱象。近年来,“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寒门大学生偷外卖”“刘学州被网暴致死”等热议事件中,混杂着不少自媒体的造谣传谣、恶意炒作。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如今网民要想拨开迷雾看到真相,还真是不容易。

比如,伪造嫁接,以往的谣言大多是一段文字,现在不仅有文字,还有嫁接或者伪造的图片、视频来“佐证”,更有胆大者,连警方账号都敢冒充;

比如,脑补细节,一些自媒体以热点新闻事实为主干,杜撰各种细节进行渲染,一些刑事案件,警方刚接到报案,自媒体已经详细“破案”了;

再比如,评论带节奏,一些自媒体“带怒党”紧跟热点,故意歪曲事实,抓住一些细节大作文章,听起来“正义感”十足,实际上不过是制造噱头,将读者带偏……

自媒体乱象层出不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造谣的成本太低,维权的成本太高。法律要让造谣者心生忌惮,才能打击网上虚假信息,遏制恶意炒作。

近日,中央网信办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就是要让法纪利剑树立权威,让那些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的自媒体付出违法应有的代价。

网络空间从来都不是无法无天的“江湖”,更不是来去自如的“造谣场”。想不负责任地搞事情,想不择手段地赚流量,打这样的如意算盘,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新华网记者:李洁琼 王志艳)


二评:网络水军作恶,要打!


从直播间里的“假人气”,到电商平台上的“刷好评”,再到点评网站上影视作品“未播先评”……在需要数据、热度的地方,总有“网络水军”影影绰绰的暗影。

他们躲在键盘后面,不敢露面,却通过删差评、刷好评、改销量等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从目前相关部门公布的打击“网络水军”典型案例看,涉案者手法不少,比如造谣引流、刷量控评、敲诈勒索、抹黑对手、发起网暴,等等……把好的踩坏、把死的说活、把烂的捧火,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水军出征,寸草不生”“互联网苦水军久矣”,有网友如此描述“网络水军”之害。

“网络水军”作恶,该打!

“网络水军”之所以屡打不绝,主要原因是相关方的利益链条未被斩断,“圈钱至上”“流量至上”的歪风没被根除,滋生“网络水军”的土壤依然存在。要整治“网络水军”,首先要从“利”字入手,彻底斩断“网络水军”的黑色利益链。

“网络水军”不仅要打,还要打准打痛。

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整治“网络水军”。监管部门明确指出,要阻断招募推广渠道、全面查处实施水军活动工具,斩断黑色产业链。除了依法严惩“网络水军”及幕后推手外,也要对恶意雇佣“网络水军”发布虚假信息的不法买方,以及参与其中的“公关公司”等加大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

“网络水军”不仅要打,还要打出“组合拳”。

除监管部门努力外,社会各界也要共同抵制和监督“网络水军”。比如平台方,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技术手段,防范遏制“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等问题。网民要有依法维权意识,遇到“网络水军”,该投诉投诉,该举报就举报。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搜索“打击水军”关键词,可以看到主管部门、合法经营的企业,以及平台方、自媒体、普通网友都在为惩治“网络水军”点赞叫好,在打击“网络水军”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打击“网络水军”,雷霆出击,犁庭扫穴。这是全社会的呼声,也是打击“网络水军”的底气和力量所在。(新华网记者:黄博阳 李洁琼)


三评:网络戾气歪风,要刹!


一男子因怀疑同事泄露个人行踪,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多次于微信群内辱骂同事,致同事重度抑郁。近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这起网络暴力事件,施暴者和受害者彼此熟知。更多的网暴事件中,“按键伤人者”是躲在隐秘角落的陌生人。

不管是熟人在社交群里口无遮拦,还是素未谋面的人在网上恶意攻击,都对他人造成伤害,让本该清朗的网络空间增添了戾气。

相较于现实社会,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弱化了施暴者言行的边界感和责任感,非理性的情绪渲泄,成为网暴事件的起源,有些甚至造成悲剧性结局。

网络暴力害人不浅,要刹!

刹住这种歪风,法律必须“亮剑”!

四川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后,泄露女医生信息的3人被起诉后获刑;微信群内多次辱骂下属致当事人抑郁的王某,也受到法律制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要付出代价,网络空间里的法律威严同样不容挑战。

依法加强网络治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相关法律也在随之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侮辱、诽谤他人行为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近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两高报告也提及治理网络暴力。

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把“网络戾气”列为整治重点之一,采取严管评论区、整治直播乱象问题、处置网络戾气集中板块等措施。通过这些“组合拳”,让网暴失去存在的土壤。

重要的事情要反复说,网络不是矮化道德标准的“洼地”,更不是法外之地。把控好“言论边界”,也是在保护好“权利边界”。

大家共同努力,让网络空间多些正气,消除戾气,变得天朗气清。为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也少不了法律的加持。

网络戾气歪风,要刹!(新华网记者:马若虎)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直播从业人员应当提高

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严格依照行业规范从事自己的职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治理直播乱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广大网友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共同促进网络直播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真正还网络直播平台一片清朗



来源:市说新语、新华网、北京日报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86

依托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

直播行业迅速崛起

直播带货因其互动性强等特点

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成为当前网络购物的重要方式


但由于门槛较低、带货形式多样

直播领域乱象丛生

出现了直播营销人员言行失范

平台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

虚假宣传和数据造假

假冒伪劣商品频现

消费者维权取证困难等问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

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

“守护”专项执法行动

对刷单炒信、网络直播虚假宣传

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进行严厉查处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查处

这些行为是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决策部署,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组织开展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并重,不断拓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度和广度,提升市场竞争整体质量和水平。

专项执法行动突出三个重点


  • 一是以查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重点,严厉查处刷单炒信、网络直播虚假宣传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 二是以规范民生领域营销行为为重点,加强对新型商业营销行为监管,严打医药购销、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商业贿赂违法行为,提升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 三是以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强商业秘密、商业标识和商业信誉等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图带你

快速了解




延伸

阅读

涉虚假宣传、价格误导

五位“网红主播”被点名


近日,话题

#李佳琦刘畊宏等5位主播被点名#

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微博截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截图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4月24日,消费者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对14位主播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刘畊宏、罗永浩、辛巴这5位主播的相关舆情占比超过9成。      

报告分析指出,疯狂小杨哥和李佳琦的虚假宣传舆情相对突出,刘畊宏、罗永浩和辛巴的产品质量舆情则更突出。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问题明显多于传统电商平台,需重点关注。


直播带货“翻车”  

近半数因产品质量问题   


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的主要问题占比

直播带货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报告提出,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了产品质量(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三无”产品等)、虚假宣传(如夸大商品功效、制造虚假流量等)、不文明带货(如演绎剧本、低俗营销等)、价格误导(如虚标价格、优惠夸张等)、发货(如发货慢、不发货等)、退换货(如不予退换货等)、销售违禁商品(如销售野生动物、无资质销售处方药等)以及诱导场外交易(如直接或间接引导消费者转入原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社交平台或个人进行交易)等7方面问题。

汇总分析舆情数据发现,在涉及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京东、微博、小红书、唯品会、蘑菇街和苏宁易购10家平台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中,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是平台涉及的主要舆情问题。

例如,当事人陈某在直播平台销售一款珍珠盲盒秒拍产品,宣称现场开蚌取珠。直播时,将事先准备好的成品珍珠放入河蚌内,假装现场开蚌取出成品珍珠,再按天然珍珠推介给消费者。


数据分析

哪些主播带货消费舆情占比高


部分主播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占比

哪些主播直播带货“问题”多?在此次报告研究的14位主播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中,涉及“疯狂小杨哥”的维权舆情最多,占比达29.27%;其次是李佳琦,占比28.49%;刘畊宏排第三,占比15.01%。

相比于2021年,辛巴的维权舆情占比有所增加,而罗永浩、散打哥、蛋蛋小盆友、瑜大公子、陈洁、烈儿宝贝、爱美食的猫妹妹等主播的维权舆情占比都有所下降。总体而言,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和刘畊宏3位主播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占到7成多。这说明头部主播的维权舆情与其带货销售量和个人影响力基本保持一致。

汇总分析有关主播带货维权舆情数据发现,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刘畊宏、罗永浩、辛巴这5位主播的维权舆情占到本次采集主播舆情的90.97%。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价格误导、发货问题、退换货和不文明带货等方面。

其中,疯狂小杨哥和李佳琦的虚假宣传舆情相对更突出,刘畊宏、罗永浩和辛巴的产品质量舆情则更突出,李佳琦和罗永浩的价格误导舆情更为突出,李佳琦和辛巴的发货问题舆情较为突出,李佳琦的退换货舆情较为突出,疯狂小杨哥、罗永浩、辛巴的不文明带货舆情较为突出。


建议:“网红”主播应重点监管


报告分析指出,有的主播在直播间以低于品牌市场价的价格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主播为压低利润,大肆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商品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有的主播在直播间展示正品,发货销售的却是残次品;还有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故意夸大产品功效,或者鼓吹“全网最低价”,欺骗和诱导消费者下单;有的主播通过低俗方式吸引流量,有的主播通过剧本式营销,卖惨、套路、炒作,故意营造砍价现场,欺骗和诱导消费者下单。此外,部分商家不按规定公示商家名称、地址、电话和营业执照等信息,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报告建议对直播间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于粉丝量大、影响力大的主播,因其社会关切度高、出现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大,建议重点监管;对于供货不稳定、品质风险较大、被投诉多的直播间,可针对不同违法倾向、违法阶段和违法程度,建立完善针对市场违法苗头性问题的提醒告诫制度,进行阶梯式监管。

其次,对风险营销行为采取限制流量、弹窗提示、违规警示、暂停直播等措施,对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进行信息安全适时管理。对违规直播间及主播予以警告、封停、联合惩戒、列入黑名单等处理。



新华网三评“网络乱象”:

乱象要治!作恶要打!歪风要刹!


一评:自媒体造谣乱象,要治!


反转来得很快!

最近网上热传的“中电科加班事件”中的工作群聊天记录,是伪造的!

7日晚,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通报事件调查结果。目前,涉事者陈某龙已被行政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上热点不时上演“反转剧情”,网民关注“感情错付”,真相大白后只能自嘲一句:“下次且得让新闻飞一会儿”……这大概是近年来不少人“网上冲浪”都有过的经历。

“反转剧情”的背后,是网上虚假信息和谣言泛滥的乱象。近年来,“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寒门大学生偷外卖”“刘学州被网暴致死”等热议事件中,混杂着不少自媒体的造谣传谣、恶意炒作。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如今网民要想拨开迷雾看到真相,还真是不容易。

比如,伪造嫁接,以往的谣言大多是一段文字,现在不仅有文字,还有嫁接或者伪造的图片、视频来“佐证”,更有胆大者,连警方账号都敢冒充;

比如,脑补细节,一些自媒体以热点新闻事实为主干,杜撰各种细节进行渲染,一些刑事案件,警方刚接到报案,自媒体已经详细“破案”了;

再比如,评论带节奏,一些自媒体“带怒党”紧跟热点,故意歪曲事实,抓住一些细节大作文章,听起来“正义感”十足,实际上不过是制造噱头,将读者带偏……

自媒体乱象层出不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造谣的成本太低,维权的成本太高。法律要让造谣者心生忌惮,才能打击网上虚假信息,遏制恶意炒作。

近日,中央网信办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出台一系列整治措施,就是要让法纪利剑树立权威,让那些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的自媒体付出违法应有的代价。

网络空间从来都不是无法无天的“江湖”,更不是来去自如的“造谣场”。想不负责任地搞事情,想不择手段地赚流量,打这样的如意算盘,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新华网记者:李洁琼 王志艳)


二评:网络水军作恶,要打!


从直播间里的“假人气”,到电商平台上的“刷好评”,再到点评网站上影视作品“未播先评”……在需要数据、热度的地方,总有“网络水军”影影绰绰的暗影。

他们躲在键盘后面,不敢露面,却通过删差评、刷好评、改销量等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从目前相关部门公布的打击“网络水军”典型案例看,涉案者手法不少,比如造谣引流、刷量控评、敲诈勒索、抹黑对手、发起网暴,等等……把好的踩坏、把死的说活、把烂的捧火,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水军出征,寸草不生”“互联网苦水军久矣”,有网友如此描述“网络水军”之害。

“网络水军”作恶,该打!

“网络水军”之所以屡打不绝,主要原因是相关方的利益链条未被斩断,“圈钱至上”“流量至上”的歪风没被根除,滋生“网络水军”的土壤依然存在。要整治“网络水军”,首先要从“利”字入手,彻底斩断“网络水军”的黑色利益链。

“网络水军”不仅要打,还要打准打痛。

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整治“网络水军”。监管部门明确指出,要阻断招募推广渠道、全面查处实施水军活动工具,斩断黑色产业链。除了依法严惩“网络水军”及幕后推手外,也要对恶意雇佣“网络水军”发布虚假信息的不法买方,以及参与其中的“公关公司”等加大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

“网络水军”不仅要打,还要打出“组合拳”。

除监管部门努力外,社会各界也要共同抵制和监督“网络水军”。比如平台方,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技术手段,防范遏制“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等问题。网民要有依法维权意识,遇到“网络水军”,该投诉投诉,该举报就举报。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搜索“打击水军”关键词,可以看到主管部门、合法经营的企业,以及平台方、自媒体、普通网友都在为惩治“网络水军”点赞叫好,在打击“网络水军”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打击“网络水军”,雷霆出击,犁庭扫穴。这是全社会的呼声,也是打击“网络水军”的底气和力量所在。(新华网记者:黄博阳 李洁琼)


三评:网络戾气歪风,要刹!


一男子因怀疑同事泄露个人行踪,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多次于微信群内辱骂同事,致同事重度抑郁。近日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这起网络暴力事件,施暴者和受害者彼此熟知。更多的网暴事件中,“按键伤人者”是躲在隐秘角落的陌生人。

不管是熟人在社交群里口无遮拦,还是素未谋面的人在网上恶意攻击,都对他人造成伤害,让本该清朗的网络空间增添了戾气。

相较于现实社会,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弱化了施暴者言行的边界感和责任感,非理性的情绪渲泄,成为网暴事件的起源,有些甚至造成悲剧性结局。

网络暴力害人不浅,要刹!

刹住这种歪风,法律必须“亮剑”!

四川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后,泄露女医生信息的3人被起诉后获刑;微信群内多次辱骂下属致当事人抑郁的王某,也受到法律制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要付出代价,网络空间里的法律威严同样不容挑战。

依法加强网络治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不断发展,相关法律也在随之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均对侮辱、诽谤他人行为的处罚、量刑作出相应规定。近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两高报告也提及治理网络暴力。

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把“网络戾气”列为整治重点之一,采取严管评论区、整治直播乱象问题、处置网络戾气集中板块等措施。通过这些“组合拳”,让网暴失去存在的土壤。

重要的事情要反复说,网络不是矮化道德标准的“洼地”,更不是法外之地。把控好“言论边界”,也是在保护好“权利边界”。

大家共同努力,让网络空间多些正气,消除戾气,变得天朗气清。为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也少不了法律的加持。

网络戾气歪风,要刹!(新华网记者:马若虎)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直播从业人员应当提高

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严格依照行业规范从事自己的职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治理直播乱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广大网友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共同促进网络直播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真正还网络直播平台一片清朗



来源:市说新语、新华网、北京日报

编辑:黄昕彤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