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意写作”第九季“我的阅读微故事”第十五批作品展示

2023-04-15 10:07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这一年来,您又读了哪些书?您还在坚持看报吗?您喜欢纸本阅读还是已习惯电子阅读?近年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为阅读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创意写作全城接力”第九季4月10日启动。说说您和阅读有关的微故事吧(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34.一生的陪伴

□ 唐良

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了,但记得给自己买书的时间。六七十年代的孩子没什么零花钱,但牙膏皮、鸡肫皮、旧报纸都可以到收购站换钱,母亲说:“这些都归你,买学习用品。”我却很少买,一支铅笔用到小手握不住时,塞进一支细竹筒继续写,字写错了,手指沾点吐沫在本上擦擦。

小镇上有家新华书店,里面有各种书籍,还有工作日志本,最吸引我的就是连环画,我常常眼巴巴地扒在玻璃橱柜上,钱攒够了就买一本,渐渐地纸箱里放满了小人书,这大概就是我最早的藏书。有时我会把它们摊在地上,叫大院里的小伙伴们来看书,一颗花生、两粒瓜子看一本,半颗糖果看两本,我们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总看不厌。

小学三年级,有了作文课,我总是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发愁,不知是受谁启发,我将平时所看书中的好词好句抄写在一个红皮日记本上,这也是我的第一本读书笔记。后来,我的作文从小学到高中,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

时间像流水,我的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她的衣服都是些地摊货,也不太吃零食,但她喜欢的书籍,我都舍得买,有时还要买些精装的。

这大半辈子,经历过多次的搬家,许多东西都处理了,只有书本杂志和笔记让我无法“断舍离”,还有那些小人书,它陪伴了我们两代人,甚至会是三代、四代。

我的床头,总会放上一两本书,临睡前,我会关掉手机,拿起书翻上几页,有时两行都没看完就进入了梦乡……



35.“窃”书

□ 吴明宝

我从小酷爱读书,家中也略有一些藏书。我10岁左右就开始读四大名著,《康熙字典》也经常翻看。星期天,我常常去出租小人书和图书的店铺看书,偶尔也租些图书回家看。为了节省租金,更为了寻根究底,加上怕家人催我睡觉,只好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到深夜。

文革初期,家中除了革命领袖的书籍,其他的书都被送到废品收购站。租书铺也只剩下与样板戏有关的书籍。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校——镇江二中的图书馆里封存着大量图书。一个星期天,我约了小舅舅壮着胆子来到学校图书馆。图书馆空无一人,但大门紧锁并贴着封条。我俩从阁楼上爬到图书馆上方,轻轻地撬开一块天花板,潜入图书馆。我俩各自匆匆挑选了几本心爱的图书,揣进小书包,小心翼翼地原路返回。回到家里,我们如饥似渴地日夜阅读,看完立即交换。几天以后,又如法炮制,再“窃”再还,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才罢休。

那几个月读的书,比我上山下乡十年读的书还多。我从那些名著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快乐,也为我后来从事业余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每篇提供一至二张相关图片,如图书封面,购书场所,阅读空间,书桌一瞥,书橱一角,包括一些个性元素(如,特别的书签,稿费单,读书笔记,手稿,剪报等等)和关联人物等,与当事人的投稿作品有内在关联。每篇稿件要有标题,尽量写故事,写和阅读有关的故事,可以带一些感言感悟,但不要写成书评。





整理:全媒体记者  朱晶晶  单杉

海报: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112

今日镇江讯  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这一年来,您又读了哪些书?您还在坚持看报吗?您喜欢纸本阅读还是已习惯电子阅读?近年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为阅读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创意写作全城接力”第九季4月10日启动。说说您和阅读有关的微故事吧(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34.一生的陪伴

□ 唐良

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了,但记得给自己买书的时间。六七十年代的孩子没什么零花钱,但牙膏皮、鸡肫皮、旧报纸都可以到收购站换钱,母亲说:“这些都归你,买学习用品。”我却很少买,一支铅笔用到小手握不住时,塞进一支细竹筒继续写,字写错了,手指沾点吐沫在本上擦擦。

小镇上有家新华书店,里面有各种书籍,还有工作日志本,最吸引我的就是连环画,我常常眼巴巴地扒在玻璃橱柜上,钱攒够了就买一本,渐渐地纸箱里放满了小人书,这大概就是我最早的藏书。有时我会把它们摊在地上,叫大院里的小伙伴们来看书,一颗花生、两粒瓜子看一本,半颗糖果看两本,我们不知看了多少遍,但总看不厌。

小学三年级,有了作文课,我总是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发愁,不知是受谁启发,我将平时所看书中的好词好句抄写在一个红皮日记本上,这也是我的第一本读书笔记。后来,我的作文从小学到高中,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

时间像流水,我的孩子也到了读书的年龄,她的衣服都是些地摊货,也不太吃零食,但她喜欢的书籍,我都舍得买,有时还要买些精装的。

这大半辈子,经历过多次的搬家,许多东西都处理了,只有书本杂志和笔记让我无法“断舍离”,还有那些小人书,它陪伴了我们两代人,甚至会是三代、四代。

我的床头,总会放上一两本书,临睡前,我会关掉手机,拿起书翻上几页,有时两行都没看完就进入了梦乡……



35.“窃”书

□ 吴明宝

我从小酷爱读书,家中也略有一些藏书。我10岁左右就开始读四大名著,《康熙字典》也经常翻看。星期天,我常常去出租小人书和图书的店铺看书,偶尔也租些图书回家看。为了节省租金,更为了寻根究底,加上怕家人催我睡觉,只好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到深夜。

文革初期,家中除了革命领袖的书籍,其他的书都被送到废品收购站。租书铺也只剩下与样板戏有关的书籍。于是,我想到了我的母校——镇江二中的图书馆里封存着大量图书。一个星期天,我约了小舅舅壮着胆子来到学校图书馆。图书馆空无一人,但大门紧锁并贴着封条。我俩从阁楼上爬到图书馆上方,轻轻地撬开一块天花板,潜入图书馆。我俩各自匆匆挑选了几本心爱的图书,揣进小书包,小心翼翼地原路返回。回到家里,我们如饥似渴地日夜阅读,看完立即交换。几天以后,又如法炮制,再“窃”再还,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才罢休。

那几个月读的书,比我上山下乡十年读的书还多。我从那些名著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快乐,也为我后来从事业余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温馨提示:

请好友投稿时,尽量每篇提供一至二张相关图片,如图书封面,购书场所,阅读空间,书桌一瞥,书橱一角,包括一些个性元素(如,特别的书签,稿费单,读书笔记,手稿,剪报等等)和关联人物等,与当事人的投稿作品有内在关联。每篇稿件要有标题,尽量写故事,写和阅读有关的故事,可以带一些感言感悟,但不要写成书评。





整理:全媒体记者  朱晶晶  单杉

海报: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