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丨祖迁曲阿,大唐良相,千古书家……他是谁,为何步入悲剧的深渊?

2023-04-14 23:15

□ 卢政

在唐朝,丹阳出过多个宰相,其中一个宰相名气很大,不仅以政治上的功绩,更以书法上的成就千古知名,他就是初唐的褚遂良。

初见太宗受赏识

褚遂良(596-658),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其先祖褚碶,字武良,晋安东将军,避乱始迁曲阿,居里庄东褚村,遂为丹阳人。父亲褚亮,隋散骑常侍。隋大业末年,褚遂良跟随父亲在陇右,薛举称帝时,授褚遂良为通事舍人。薛举失败后,他投奔唐朝,任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

贞观十年(636),褚遂良由秘书郎迁起居郎。他博览群书,广涉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唐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很得王逸少书体的真髓。”太宗信了,当天就召褚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拿出御府金帛广购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人争着赴京进献古代墨迹。然而难辨真伪,只有遂良可以一一详述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

贞观十五年(641),太宗下诏到泰山封禅,先到洛阳,有彗星出现在太微座,冲犯郎位。遂良对太宗说:“陛下走到洛阳,彗星就出现,或许是上天不许可。况且汉武帝犹豫不决数年,才举行泰山封禅礼,臣下恭请陛下详细考虑抉择。”太宗认可,下诏停止了封禅。

这一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曾问他:“你担任起居,记录什么事,人君能够看吗?”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写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也可以令人主不做非法事,没听说过帝王亲自看史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必定记下吗?”遂良说:“遵守道德不如遵守职责,臣的职责是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黄门侍郎刘洎说:“假若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下来。”太宗认为说的对。

十七年(643),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刀砧板,当时劝谏舜、禹者有十余人。食用器物而已,为何苦谏呢?”遂良答道:“漆器不禁,必用金做,金器不禁,必用玉做。所以谏臣必须劝事于发端。”太宗深以为然。

当时皇子中年幼的多担任都督、刺史等要职,遂良上疏说:“陛下儿子中年岁幼小的,不能统管人的,暂且留在京都,教以经学。审察能够治理州县时,再派遣出京。”太宗认同,采纳了。

这一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魏王李泰入宫服侍,太宗当面应许立他为太子。遂良劝说:“陛下今天既然立魏王,希望陛下另外安置好晋王,才能够安全。”太宗涕泪交下说:“我不能。”当天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与褚遂良等定策,立晋王为皇太子。

那时,经常有飞雉聚集在宫殿里面,太宗问群臣:“是什么祥兆呢?”遂良引秦文公与光武帝有关飞雉的典故回答,认为是彰表完美德行的祥兆。太宗高兴地说:“立身之道,不可以没有学识,遂良博识,是十分可敬重的。”不久授遂良为太子宾客。

可汗薛延陀派使者来求婚,太宗答应把女儿嫁给他,还收纳了财物聘礼,不久又回绝这一婚事。遂良上疏劝太宗不要失信,太宗不纳。

总揽朝政拜宰相

时高丽国莫离支虐弑其主,太宗想亲征高丽,遂良反对,说:“陛下的神威武勇,比超前代帝王,军队渡海伐辽,只期望攻克获胜,万一失败,将无威力示远方,若再发愤怒之兵,则安危难测了。” 太宗深以为然。然而兵部尚书李勣却坚持出兵,最后太宗还是听从李勣之言,策划渡海伐辽。遂良又劝说:“大鱼依于巨海,神龙踞于河泉,这是说人君不可轻易地远出。况且在长辽之左,或遇大雨连绵,水积腾波,平地淹没数尺;带方、玄菟,海途深远无边,不是万乘之尊适宜行践之地。”太宗没有采纳。

贞观十八年(644),拜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并总揽朝政。高丽莫离支派遣使者进贡白金,遂良对太宗说:“古时候,讨伐杀君叛贼,不受其贿赂。臣认为莫离支所献白金不能接受。”太宗采纳,把白金还给了使者。

太宗灭了高昌国,每年调派一千多人去防守,劳民伤财。遂良上疏说:“选高昌可立者立之,征给首领,送还本国,使他们承受洪恩,长为边境屏障,不扰中国。”这一策略诚恳实在,然而太宗有志取西域,搁置不用。

西突厥寇西州,太宗说:“以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贞观二十年(646),太宗在寝殿旁另设庭院,让太子居住,不让他去东宫。遂良又上疏进谏,说:“礼说,男子十岁出门拜师读书,住宿在外,为的是他的学业。太子不离膝下,常住宫内,师傅说教不畅顺,蔑视经论道理。试以十天为界,使太子一半时间回宫,专心学艺,润泽自身,布芳声于天下。”太宗听从了。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次,多被太宗采纳。这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贞观二十一年(647),以本官检校大理卿,不久因父丧解官。第二年,复旧职,接着拜为中书令(宰相,正三品)。

死谏高宗拒武后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召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卧室,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的后事一切都委托你们。太子仁义忠孝,你们全知道,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又望着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遂良草拟诏书。

高宗即位,赐爵遂良为河南县公。永徽元年(650),进封郡公。寻坐事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担任光禄大夫。当月,又兼任太子宾客。三年(652)征入朝廷,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依旧主持政事。

永徽六年(655),高宗准备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进宫一起策划这事。遂良决定死谏,说:“皇后至今没闻有过失,不能废。臣今天不敢曲从,特请陛下再三思审。愚臣只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把上朝手板放到殿前台阶上,解下头巾叩头,直至流血。高宗大怒,命令带遂良出殿。武氏从幄后呼道:“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遗诏为顾命大臣,有罪不加刑。”第二天,高宗问李勣册立武昭仪一事,李勣善于迎合,说:“这是陛下家事,不宜问外人。”关键时候李勣的一句话,改变了唐朝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悲剧的深渊。

远贬南陲魂还乡

高宗册立昭仪为皇后,降遂良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转任桂州都督。没有多久,又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第二年,遂良死在任上,终年62岁。

遂良死后二年多,许敬宗、李义府奏告遂良与长孙无忌一起逆谋,于是高宗追削遂良的官爵,把他的子孙发配流放到爱州,儿子彦甫、彦冲到了爱州被杀。直到弘道元年(683)二月,高宗遗诏把他们放回本郡。神龙元年(705),武则天遗诏恢复遂良的爵位。德宗时又追赠遂良为太尉。

纵观褚遂良的一生,为大唐的社稷江山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聪明才智,最后落得远贬边陲,客死他乡的下场,令人扼腕叹息。然而,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流芳千古,一直被人敬仰。褚遂良工于书法,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初学虞世南,后法王羲之,终成正果,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数十种。褚遂良书体新范一出,天下竞相效仿,成为时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其名望也不减,其遒媚飘逸的书品和率直的人品一直为人乐道。

有关褚遂良的葬地,《新唐书》中言:“咸通九年,诏访其后护丧归葬阳翟。”这一记载有误,因为镇江及丹阳方志上有明确的褚遂良墓记载。

《至顺镇江志》卷十二载:“唐褚遂良墓,在竹塘,今十都竹塘后西褚、万庄分途处是其地。其碣土人取以为桥,今不存。”《乾隆丹阳县志》卷十九载:“唐仆射褚遂良墓,在县东南竹塘村。今十都竹塘后西褚、范庄分途处,是其地也。其碣土人取为桥,久废。”又载:“宋扬州教授郭珣瑜墓,在竹塘,墓碑为土人所匿。褚遂良、蔡肇、洪兴祖、郭珣瑜俱葬竹塘。四贤之墓,累累相望。”

由此可知,褚遂良不是葬祖籍地“阳翟”,而是葬于故乡丹阳。现竹塘一带有东褚、元褚、居褚、望褚桥等地名,都与褚遂良家族有关。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202

□ 卢政

在唐朝,丹阳出过多个宰相,其中一个宰相名气很大,不仅以政治上的功绩,更以书法上的成就千古知名,他就是初唐的褚遂良。

初见太宗受赏识

褚遂良(596-658),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其先祖褚碶,字武良,晋安东将军,避乱始迁曲阿,居里庄东褚村,遂为丹阳人。父亲褚亮,隋散骑常侍。隋大业末年,褚遂良跟随父亲在陇右,薛举称帝时,授褚遂良为通事舍人。薛举失败后,他投奔唐朝,任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

贞观十年(636),褚遂良由秘书郎迁起居郎。他博览群书,广涉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唐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征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征说:“褚遂良下笔遒劲,很得王逸少书体的真髓。”太宗信了,当天就召褚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拿出御府金帛广购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人争着赴京进献古代墨迹。然而难辨真伪,只有遂良可以一一详述源流出处,没有一点错误。

贞观十五年(641),太宗下诏到泰山封禅,先到洛阳,有彗星出现在太微座,冲犯郎位。遂良对太宗说:“陛下走到洛阳,彗星就出现,或许是上天不许可。况且汉武帝犹豫不决数年,才举行泰山封禅礼,臣下恭请陛下详细考虑抉择。”太宗认可,下诏停止了封禅。

这一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曾问他:“你担任起居,记录什么事,人君能够看吗?”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写人君的言行事迹,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也可以令人主不做非法事,没听说过帝王亲自看史的。”太宗说:“朕有不好的事,你也必定记下吗?”遂良说:“遵守道德不如遵守职责,臣的职责是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黄门侍郎刘洎说:“假若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下来。”太宗认为说的对。

十七年(643),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刀砧板,当时劝谏舜、禹者有十余人。食用器物而已,为何苦谏呢?”遂良答道:“漆器不禁,必用金做,金器不禁,必用玉做。所以谏臣必须劝事于发端。”太宗深以为然。

当时皇子中年幼的多担任都督、刺史等要职,遂良上疏说:“陛下儿子中年岁幼小的,不能统管人的,暂且留在京都,教以经学。审察能够治理州县时,再派遣出京。”太宗认同,采纳了。

这一年,太子李承乾因罪被废黜,魏王李泰入宫服侍,太宗当面应许立他为太子。遂良劝说:“陛下今天既然立魏王,希望陛下另外安置好晋王,才能够安全。”太宗涕泪交下说:“我不能。”当天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与褚遂良等定策,立晋王为皇太子。

那时,经常有飞雉聚集在宫殿里面,太宗问群臣:“是什么祥兆呢?”遂良引秦文公与光武帝有关飞雉的典故回答,认为是彰表完美德行的祥兆。太宗高兴地说:“立身之道,不可以没有学识,遂良博识,是十分可敬重的。”不久授遂良为太子宾客。

可汗薛延陀派使者来求婚,太宗答应把女儿嫁给他,还收纳了财物聘礼,不久又回绝这一婚事。遂良上疏劝太宗不要失信,太宗不纳。

总揽朝政拜宰相

时高丽国莫离支虐弑其主,太宗想亲征高丽,遂良反对,说:“陛下的神威武勇,比超前代帝王,军队渡海伐辽,只期望攻克获胜,万一失败,将无威力示远方,若再发愤怒之兵,则安危难测了。” 太宗深以为然。然而兵部尚书李勣却坚持出兵,最后太宗还是听从李勣之言,策划渡海伐辽。遂良又劝说:“大鱼依于巨海,神龙踞于河泉,这是说人君不可轻易地远出。况且在长辽之左,或遇大雨连绵,水积腾波,平地淹没数尺;带方、玄菟,海途深远无边,不是万乘之尊适宜行践之地。”太宗没有采纳。

贞观十八年(644),拜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并总揽朝政。高丽莫离支派遣使者进贡白金,遂良对太宗说:“古时候,讨伐杀君叛贼,不受其贿赂。臣认为莫离支所献白金不能接受。”太宗采纳,把白金还给了使者。

太宗灭了高昌国,每年调派一千多人去防守,劳民伤财。遂良上疏说:“选高昌可立者立之,征给首领,送还本国,使他们承受洪恩,长为边境屏障,不扰中国。”这一策略诚恳实在,然而太宗有志取西域,搁置不用。

西突厥寇西州,太宗说:“以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贞观二十年(646),太宗在寝殿旁另设庭院,让太子居住,不让他去东宫。遂良又上疏进谏,说:“礼说,男子十岁出门拜师读书,住宿在外,为的是他的学业。太子不离膝下,常住宫内,师傅说教不畅顺,蔑视经论道理。试以十天为界,使太子一半时间回宫,专心学艺,润泽自身,布芳声于天下。”太宗听从了。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次,多被太宗采纳。这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贞观二十一年(647),以本官检校大理卿,不久因父丧解官。第二年,复旧职,接着拜为中书令(宰相,正三品)。

死谏高宗拒武后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召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卧室,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的后事一切都委托你们。太子仁义忠孝,你们全知道,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又望着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遂良草拟诏书。

高宗即位,赐爵遂良为河南县公。永徽元年(650),进封郡公。寻坐事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担任光禄大夫。当月,又兼任太子宾客。三年(652)征入朝廷,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依旧主持政事。

永徽六年(655),高宗准备废王皇后,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进宫一起策划这事。遂良决定死谏,说:“皇后至今没闻有过失,不能废。臣今天不敢曲从,特请陛下再三思审。愚臣只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把上朝手板放到殿前台阶上,解下头巾叩头,直至流血。高宗大怒,命令带遂良出殿。武氏从幄后呼道:“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说:“遂良受先朝遗诏为顾命大臣,有罪不加刑。”第二天,高宗问李勣册立武昭仪一事,李勣善于迎合,说:“这是陛下家事,不宜问外人。”关键时候李勣的一句话,改变了唐朝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悲剧的深渊。

远贬南陲魂还乡

高宗册立昭仪为皇后,降遂良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转任桂州都督。没有多久,又被贬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第二年,遂良死在任上,终年62岁。

遂良死后二年多,许敬宗、李义府奏告遂良与长孙无忌一起逆谋,于是高宗追削遂良的官爵,把他的子孙发配流放到爱州,儿子彦甫、彦冲到了爱州被杀。直到弘道元年(683)二月,高宗遗诏把他们放回本郡。神龙元年(705),武则天遗诏恢复遂良的爵位。德宗时又追赠遂良为太尉。

纵观褚遂良的一生,为大唐的社稷江山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聪明才智,最后落得远贬边陲,客死他乡的下场,令人扼腕叹息。然而,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流芳千古,一直被人敬仰。褚遂良工于书法,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初学虞世南,后法王羲之,终成正果,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数十种。褚遂良书体新范一出,天下竞相效仿,成为时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其名望也不减,其遒媚飘逸的书品和率直的人品一直为人乐道。

有关褚遂良的葬地,《新唐书》中言:“咸通九年,诏访其后护丧归葬阳翟。”这一记载有误,因为镇江及丹阳方志上有明确的褚遂良墓记载。

《至顺镇江志》卷十二载:“唐褚遂良墓,在竹塘,今十都竹塘后西褚、万庄分途处是其地。其碣土人取以为桥,今不存。”《乾隆丹阳县志》卷十九载:“唐仆射褚遂良墓,在县东南竹塘村。今十都竹塘后西褚、范庄分途处,是其地也。其碣土人取为桥,久废。”又载:“宋扬州教授郭珣瑜墓,在竹塘,墓碑为土人所匿。褚遂良、蔡肇、洪兴祖、郭珣瑜俱葬竹塘。四贤之墓,累累相望。”

由此可知,褚遂良不是葬祖籍地“阳翟”,而是葬于故乡丹阳。现竹塘一带有东褚、元褚、居褚、望褚桥等地名,都与褚遂良家族有关。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