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江苏无锡:河湖共治巧做“加减法”,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2023-03-18 20:51 无锡新传媒  

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胜利闭幕。无锡全市上下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最近,从江苏省两会到全国两会,太湖水治理难题多次被摆在会议桌上引起热议。眼下,2023年度太湖安全度夏工作已全面启动,无锡市连续第16年吹响了治太“冲锋号”。随着太湖治理的深入推进,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质改善边际效应愈发凸显,面对“全国湖泊治理标杆”的新定位,该如何更好“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久久为功,方得始终

水质好于大型湖泊“朋友圈”

乍暖还寒之际,鼋头渚到三山岛的广阔湖面上,只要有游船开动,就有上千只红嘴鸥跟着船尾的浪花盘旋、俯冲、捕食,场面壮观,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乘船给红嘴鸥投食已经成为了太湖游的新项目。”游船上的讲解员李小姐告诉记者,“蓝天精灵”多了,说明太湖水体生态变好了。

“太湖、巢湖、滇池是国家重点整治的‘三湖’,目前均为Ⅳ类水,其中太湖的营养状态指数最低,为56.0,呈轻度富营养化。”省生态环境厅太湖处处长刘朝阳介绍,太湖水质在全省、全国类似大型湖泊中处于靠前位置。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数据显示:该市已先后实施两轮太湖生态清淤,累计完成清淤2970万立方米,占全湖清淤量70%以上,从湖体取出总氮4.42万吨、总磷1.29万吨、有机质82.67万吨;2007年以来累计打捞处置蓝藻2055万吨,占全湖打捞量90%以上,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5487吨的氮和1389吨的磷。

然而,治太成效依然脆弱,来不得丝毫松懈。“目前,太湖仍存在超环境容量的污染输入和累积问题。”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处长罗清吉表示,去年夏季罕见高温少雨,造成湖体底质大量释放内源磷,可见湖体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减磷控氮压力仍未减轻,发生大面积蓝藻聚集甚至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藻泥资源化利用也未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

久久为功,方得始终。只有牢固树立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坚持不懈抓好治理与防控工作,才能还太湖碧波荡漾。据了解,下阶段该市治太重点仍着眼陆域控源截污和水域清淤捞藻来强化系统治理,持续做好生态污染“减法”和生态工程建设“加法”。

内源减负、外源减量

深挖河湖病灶、斩断陆基病根

底泥疏浚,是为太湖“减负”的重要环节。太湖西岸兰山咀断面周边水域,应急清淤任务正马不停蹄开展。监测数据表明,清淤后湖体总磷浓度有了明显下降。“不难看出,清淤对改善湖体水质能产生直接效果。”业内人士表示。

深挖病灶、开方下药,从一张清淤工程量“清单”看出无锡的治太担当。针对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该市计划五年内要完成约1804万立方米,这将有效减少湖体内源负荷。滆湖、蠡湖的生态清淤同样不可忽视,前者计划五年内完成约630万立方米,后者今年要完成约50万立方米。同时出炉的还有全市河道轮浚三年方案,计划轮浚河道158条、清淤总量2000多万立方米。此外,该市还在积极探索建设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设施,防止淤泥“二次污染”。

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病根也要斩。“砸笼换绿”做减法,是近年太湖无锡流域擘画高质量发展下定的决心。以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为契机,江阴将全力推动印染行业整治,实现印染行业企业总数和氮磷污染物排放量双双减少50%。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应分尽分”的脚步正在加快。今年,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北尖公园净水厂等多个污水处理厂都在施工中,未来三年预计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日,到2025年底实现城市污水100%集中收集处理,大幅提升污染物削减率。

来到宜兴,碎片化、小规模养殖池塘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养殖区里还新辟了生态涵养区、增殖放流区……当前,池塘生态化改造正如火如荼。据悉,到2025年,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将取消直播稻,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3%和2.5%,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联动加力、河湖共治

强化夏病冬治、筑牢绿色屏障

梅梁湖口拖山岛附近,站在船上望去,深井旁的三段围隔,像爪子一样延伸至外太湖,通过对水面进行导流,蓝藻就能流进控藻深井中。眼前的这道保护屏障便是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一期工程,而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屏障建成后,梅梁湖将消除蓝藻‘拥堵’现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防、挡、治三道“阵线”齐发力,梅梁湖岸边可减少客藻90%以上。

3月尚属太湖枯水季的有利窗口期,各地正用好“夏病冬治”这张药方,扎实推进离岸防控、近岸清基、断面整治等应急防控工作,各项治太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据了解,2007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施治太重点项目7108个,投入治太资金1125亿元,治太工程完成率名列全省前茅。尤其是去年,该市年度实际投入达到102亿元,为历年来首次治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百亿元。今年,治太投入持续加码,目前已安排了各类治太项目160余个,计划年度投资约110亿元,再创新高。

太湖是长三角共同的“大水缸”。沿湖各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号角下,正打破行政界限,组成“联盟军”。过去一年,无锡和湖州在协同合作机制下,互相“取经”的频次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一艘艘来回作业的加压控藻船往返于两地。“太湖治理需形成‘流域治理一盘棋’。”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通过执行流域统一排放标准、建立湖体水质共考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加强协同治太。

从新吴区科技商务中心大楼推窗往下远眺,翡翠河宛如一条绿色项链环绕于水广场周边。从Ⅳ类水提升为Ⅱ类水,这条离太湖约3公里的河道实现完美蝶变。“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建立跨界联动、联控、联治机制,形成河湖共治合力,持续推进上下游、左右岸一体化治水。”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说,今年无锡将全力推进360条幸福河湖建设,开展白屈港、锡澄运河等重点河道整治和市区水系连通工程,同时围绕主要入湖河流、引江济太调水通道实施生态化改造,打造生态绿廊,为太湖长治久清贡献更多干净的“源头活水”。

来源:无锡新传媒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

213

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胜利闭幕。无锡全市上下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最近,从江苏省两会到全国两会,太湖水治理难题多次被摆在会议桌上引起热议。眼下,2023年度太湖安全度夏工作已全面启动,无锡市连续第16年吹响了治太“冲锋号”。随着太湖治理的深入推进,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质改善边际效应愈发凸显,面对“全国湖泊治理标杆”的新定位,该如何更好“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唱响新时代的“太湖美”?

久久为功,方得始终

水质好于大型湖泊“朋友圈”

乍暖还寒之际,鼋头渚到三山岛的广阔湖面上,只要有游船开动,就有上千只红嘴鸥跟着船尾的浪花盘旋、俯冲、捕食,场面壮观,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乘船给红嘴鸥投食已经成为了太湖游的新项目。”游船上的讲解员李小姐告诉记者,“蓝天精灵”多了,说明太湖水体生态变好了。

“太湖、巢湖、滇池是国家重点整治的‘三湖’,目前均为Ⅳ类水,其中太湖的营养状态指数最低,为56.0,呈轻度富营养化。”省生态环境厅太湖处处长刘朝阳介绍,太湖水质在全省、全国类似大型湖泊中处于靠前位置。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数据显示:该市已先后实施两轮太湖生态清淤,累计完成清淤2970万立方米,占全湖清淤量70%以上,从湖体取出总氮4.42万吨、总磷1.29万吨、有机质82.67万吨;2007年以来累计打捞处置蓝藻2055万吨,占全湖打捞量90%以上,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5487吨的氮和1389吨的磷。

然而,治太成效依然脆弱,来不得丝毫松懈。“目前,太湖仍存在超环境容量的污染输入和累积问题。”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处长罗清吉表示,去年夏季罕见高温少雨,造成湖体底质大量释放内源磷,可见湖体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减磷控氮压力仍未减轻,发生大面积蓝藻聚集甚至湖泛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藻泥资源化利用也未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

久久为功,方得始终。只有牢固树立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坚持不懈抓好治理与防控工作,才能还太湖碧波荡漾。据了解,下阶段该市治太重点仍着眼陆域控源截污和水域清淤捞藻来强化系统治理,持续做好生态污染“减法”和生态工程建设“加法”。

内源减负、外源减量

深挖河湖病灶、斩断陆基病根

底泥疏浚,是为太湖“减负”的重要环节。太湖西岸兰山咀断面周边水域,应急清淤任务正马不停蹄开展。监测数据表明,清淤后湖体总磷浓度有了明显下降。“不难看出,清淤对改善湖体水质能产生直接效果。”业内人士表示。

深挖病灶、开方下药,从一张清淤工程量“清单”看出无锡的治太担当。针对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该市计划五年内要完成约1804万立方米,这将有效减少湖体内源负荷。滆湖、蠡湖的生态清淤同样不可忽视,前者计划五年内完成约630万立方米,后者今年要完成约50万立方米。同时出炉的还有全市河道轮浚三年方案,计划轮浚河道158条、清淤总量2000多万立方米。此外,该市还在积极探索建设河湖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设施,防止淤泥“二次污染”。

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病根也要斩。“砸笼换绿”做减法,是近年太湖无锡流域擘画高质量发展下定的决心。以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为契机,江阴将全力推动印染行业整治,实现印染行业企业总数和氮磷污染物排放量双双减少50%。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应分尽分”的脚步正在加快。今年,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北尖公园净水厂等多个污水处理厂都在施工中,未来三年预计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万吨/日,到2025年底实现城市污水100%集中收集处理,大幅提升污染物削减率。

来到宜兴,碎片化、小规模养殖池塘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养殖区里还新辟了生态涵养区、增殖放流区……当前,池塘生态化改造正如火如荼。据悉,到2025年,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将取消直播稻,化肥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3%和2.5%,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联动加力、河湖共治

强化夏病冬治、筑牢绿色屏障

梅梁湖口拖山岛附近,站在船上望去,深井旁的三段围隔,像爪子一样延伸至外太湖,通过对水面进行导流,蓝藻就能流进控藻深井中。眼前的这道保护屏障便是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一期工程,而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屏障建成后,梅梁湖将消除蓝藻‘拥堵’现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防、挡、治三道“阵线”齐发力,梅梁湖岸边可减少客藻90%以上。

3月尚属太湖枯水季的有利窗口期,各地正用好“夏病冬治”这张药方,扎实推进离岸防控、近岸清基、断面整治等应急防控工作,各项治太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据了解,2007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施治太重点项目7108个,投入治太资金1125亿元,治太工程完成率名列全省前茅。尤其是去年,该市年度实际投入达到102亿元,为历年来首次治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百亿元。今年,治太投入持续加码,目前已安排了各类治太项目160余个,计划年度投资约110亿元,再创新高。

太湖是长三角共同的“大水缸”。沿湖各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号角下,正打破行政界限,组成“联盟军”。过去一年,无锡和湖州在协同合作机制下,互相“取经”的频次越来越多,经常能看到一艘艘来回作业的加压控藻船往返于两地。“太湖治理需形成‘流域治理一盘棋’。”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通过执行流域统一排放标准、建立湖体水质共考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加强协同治太。

从新吴区科技商务中心大楼推窗往下远眺,翡翠河宛如一条绿色项链环绕于水广场周边。从Ⅳ类水提升为Ⅱ类水,这条离太湖约3公里的河道实现完美蝶变。“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建立跨界联动、联控、联治机制,形成河湖共治合力,持续推进上下游、左右岸一体化治水。”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说,今年无锡将全力推进360条幸福河湖建设,开展白屈港、锡澄运河等重点河道整治和市区水系连通工程,同时围绕主要入湖河流、引江济太调水通道实施生态化改造,打造生态绿廊,为太湖长治久清贡献更多干净的“源头活水”。

来源:无锡新传媒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