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镇江日报》历史报道中溯源“四千四万”精神

2023-03-18 19:23 今日镇江  

□ 石溪声

仿佛一夜之间,“四千”精神重出江湖,传遍大江南北。一些新媒体也纷纷为当年的“四千”精神溯源。

3月13日,李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显然,总理认为,“四千”精神有两个发端之处,浙江和江苏(即“四千四万”精神)。

澎湃新闻报道指出:关于浙江“四千”精神的起源,有温州说、绍兴说、台州说、义乌说等。“比较确信的应该是发端于温州。”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在其所著的《中国模范生——浙江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中写道,最早的完整文字表述见诸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

而文章引用江苏“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的报道称,关于“四千四万”的发源地,省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镇江扬中市。1990年2月3日,扬中召开首次供销员代表大会,县长陆朝银在讲话中提到“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

那么,关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起源,事实如此吗?先看当地新媒体“扬中发布”报道——

对于扬中“四千四万”精神的首次提及,虽时隔33年,但陆朝银(原扬中市委书记、现扬中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记忆犹新:“1990年2月3号,农历正月初八,我县召开首次供销员代表大会,700多名供销员参加,我们表彰100名供销员,为他们披红戴花,我在大会上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发扬由供销员独创的‘四千四万’精神,最早的提法是: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开拓市场。”

根据陆会长的回忆,那是不是意味着,本地最早出现‘四千四万’精神这一说法的时间,是1990年2月呢?当时媒体有无报道此事呢?

事实并非如此——

笔者在查阅《镇江日报》历史报纸时有一个意外发现,早在一年前,即1989年3月15日的《镇江日报》4版组合稿件《城乡并举 以城补乡——拓宽城乡建设综合开发新路》(作者:陈九皋 周伟)中提到:(镇江市城乡建设开发公司)经营人员发扬“四千四万”的精神跑购销,组织和提供建筑材料,为乡镇建设排忧解难。

这是《镇江日报》上首次出现”四千四万“精神。但遗憾的是,文章中未有精神的具体文字说明。但由此可见,“四千四万”真正源于民间,源于实践,早于官方的表述。

差不多一年后的1990年2月18日,《镇江日报》2版刊发了时任市委书记俞兴德在市委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上的报告(摘要)《振奋精神 坚定信心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奋勇前进》。俞兴德在谈到”1990年的经济工作,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第五方面”加强集中调控“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组织好各种原辅材料的供应。”

这是市委书记的公开报道中,首次引出“四千四万”精神。此后,“四千四万”精神被不断传播。来看一组当年《镇江日报》的新闻报道:

——1990年5月5日4版《富足兴旺的前巷村》专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共产党员、天线厂、工具厂供销员朱国荣一九八九年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了“四千四万”精神,取得了全年销售额八十七点五万元的好成绩。

——1990年8月8日,头版通讯《印象·启示·难题——部分市直企业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采访记》“启示之二”中这样写道:“厂里(通用消防器材总厂)的销售人员还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出差山东,在全国银行会议上作灭火棒用来护身的现场表演,收到显著成效,现已收到订货函件一千二百封。”

——1990年10月23日,一版消息《市煤石公司列入全国物资系统前百位企业》称,我市最大的物资供销企业——煤炭石油公司总经理颜庆山要求,各部门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大力抓好产品销售。

——1991年2月7日,一版“短评”《调整求效益 扩销求增产》称,广大供销人员要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深入城乡市场,推销产品,使工交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镇江日报》评论中,首次引用”四千四万“精神)

——1993年10月30日4版《“镇江市十佳青年销售功臣”候选人简介》中,称“左成龙……发扬“四千四万”精神,为厂里培养新手,爱厂如家……”

——1998年12月16日头版《握住“看不见的手”——镇江人才工程二十年风雨路》(作者:刘乃生 景广权 杨春华)中,“此时的人事干部犹如早期争市场、争原料、争资金的乡镇企业供销员,他们以敏锐的嗅觉、“四千四万”的精神,不失时机地为镇江的经济建设引进人才。”

由此可见,“四千四万”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镇江各行各业的发展实践。

20多天后,1999年1月9日《镇江日报》2版刊登时任市委书记方之焯在市委三届十次全委(扩大)会上的讲话《奋力作为 稳中求实 持续发展 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镇江推向新世纪》,讲话称“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的精神,实行买断制大承包,探索新的营销策略。”

这是市委书记第二次引用“四千四万”精神,也是对扬中群众首创的“四千四万”精神的再次肯定。但仍然让人觉得可惜的是,《镇江日报》近10年的报道中,没有一次对“四千四万”精神作出解释。

直到2001年8月29日,《镇江日报》4版“纪念镇江经济开发区建区十周年”专版一文《风雨相伴招商路》(作者:刘福全)中,才首次出现对“四千四万”的详细解释:我们的招商人员就是凭着……“四千四万”(说尽千言万语、走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精神,推动了新区开发建设大业的飞速发展。

此后,2002年04月18日《镇江日报》“发展私个经济系列评论”之四中,再次对“四千四万”作出解释,文章说:“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去经营,千家万户搞协作,千山万水找市场”,当前,提倡这“四千四万”精神,在广大私个经济创业者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次的解释与去年的有较大的差别,句式结构也不一样。

2004年10月26日,在《镇江日报》长篇通讯《岛城崛起雄风正健——“百年扬中”系列报道之二》(作者:严峰 顾永生 程金文)中,第三次出现“四千四万”精神的注解,文章称:靠着“跑遍千山万水,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度过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扬中逐渐形成一支规模庞大的供销员队伍……这一说法最接近于李强总理关于“四千”精神的表述。

2005年01月26日,《镇江日报》刊发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省级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因此,我们要在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淡化“官本位”的人文意识,强化创业致富的市场观念,重振苏商跑码头办实业的雄风,学习浙江人走天下创大业的胆量,弘扬苏南人“四千四万”创业的韧劲。

这是源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被广泛应用于苏南人的创业精神。

又一年后,2006年3月10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消息《扬中奏响“四千四万”新乐章》(作者:严峰 蔡小俊 鲍金才)称,“改革开放之初,扬中农民放下裤腿走出家乡,凭着‘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成就了“供销员经济”奇迹,乡镇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这次关于“四千四万”的解释,出现了后来说的“千军万马”。

2007年01月09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通讯《创新转型 赢在国际》(作者:蔡小俊 鲍金才)称扬中,凭着“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乡镇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地区综合实力连续11年跻身全国百强。

由此可见,“四千四万”精神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并一直未有固定的解释。此后“四千四万”仍然频见于报端,但未有新的注解。

2010年08月08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消息《扬中大量民间资金转为创业资本》(作者:蔡小俊 高绍海)写道,扬中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因此产生了的“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供销员经济。

这一次见报的“四千四万”解释,和3年前见报的一样。应该算是形成比较约定俗成的表述了。

尽管具体表述不一样,但源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和李强总理关于“四千”精神的解读,其实异曲同工。因为那是一代代创业者共同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历炼。也许真的难以用相同的文字表达,这恰恰是感慨万千的真实写照,但其精神是一样的难能可贵。

就像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样,江苏和浙江孕育的“四千”(四万)精神,创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奇迹。而“四千”精神,也不断历经演变,从供销员精神到私个企业精神,从乡镇企业精神到民营经济精神,从企业家精神到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与时俱进,从未消失。

当前,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更需要弘扬新时代的“四千”精神和“四敢”精神,踔厉奋发、敢拼敢闯,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

99

□ 石溪声

仿佛一夜之间,“四千”精神重出江湖,传遍大江南北。一些新媒体也纷纷为当年的“四千”精神溯源。

3月13日,李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显然,总理认为,“四千”精神有两个发端之处,浙江和江苏(即“四千四万”精神)。

澎湃新闻报道指出:关于浙江“四千”精神的起源,有温州说、绍兴说、台州说、义乌说等。“比较确信的应该是发端于温州。”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在其所著的《中国模范生——浙江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中写道,最早的完整文字表述见诸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

而文章引用江苏“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的报道称,关于“四千四万”的发源地,省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镇江扬中市。1990年2月3日,扬中召开首次供销员代表大会,县长陆朝银在讲话中提到“走遍千山万水,寻访千家万户,历尽千辛万苦……”

那么,关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起源,事实如此吗?先看当地新媒体“扬中发布”报道——

对于扬中“四千四万”精神的首次提及,虽时隔33年,但陆朝银(原扬中市委书记、现扬中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记忆犹新:“1990年2月3号,农历正月初八,我县召开首次供销员代表大会,700多名供销员参加,我们表彰100名供销员,为他们披红戴花,我在大会上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发扬由供销员独创的‘四千四万’精神,最早的提法是: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开拓市场。”

根据陆会长的回忆,那是不是意味着,本地最早出现‘四千四万’精神这一说法的时间,是1990年2月呢?当时媒体有无报道此事呢?

事实并非如此——

笔者在查阅《镇江日报》历史报纸时有一个意外发现,早在一年前,即1989年3月15日的《镇江日报》4版组合稿件《城乡并举 以城补乡——拓宽城乡建设综合开发新路》(作者:陈九皋 周伟)中提到:(镇江市城乡建设开发公司)经营人员发扬“四千四万”的精神跑购销,组织和提供建筑材料,为乡镇建设排忧解难。

这是《镇江日报》上首次出现”四千四万“精神。但遗憾的是,文章中未有精神的具体文字说明。但由此可见,“四千四万”真正源于民间,源于实践,早于官方的表述。

差不多一年后的1990年2月18日,《镇江日报》2版刊发了时任市委书记俞兴德在市委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上的报告(摘要)《振奋精神 坚定信心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奋勇前进》。俞兴德在谈到”1990年的经济工作,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第五方面”加强集中调控“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组织好各种原辅材料的供应。”

这是市委书记的公开报道中,首次引出“四千四万”精神。此后,“四千四万”精神被不断传播。来看一组当年《镇江日报》的新闻报道:

——1990年5月5日4版《富足兴旺的前巷村》专版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共产党员、天线厂、工具厂供销员朱国荣一九八九年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了“四千四万”精神,取得了全年销售额八十七点五万元的好成绩。

——1990年8月8日,头版通讯《印象·启示·难题——部分市直企业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采访记》“启示之二”中这样写道:“厂里(通用消防器材总厂)的销售人员还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出差山东,在全国银行会议上作灭火棒用来护身的现场表演,收到显著成效,现已收到订货函件一千二百封。”

——1990年10月23日,一版消息《市煤石公司列入全国物资系统前百位企业》称,我市最大的物资供销企业——煤炭石油公司总经理颜庆山要求,各部门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大力抓好产品销售。

——1991年2月7日,一版“短评”《调整求效益 扩销求增产》称,广大供销人员要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深入城乡市场,推销产品,使工交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镇江日报》评论中,首次引用”四千四万“精神)

——1993年10月30日4版《“镇江市十佳青年销售功臣”候选人简介》中,称“左成龙……发扬“四千四万”精神,为厂里培养新手,爱厂如家……”

——1998年12月16日头版《握住“看不见的手”——镇江人才工程二十年风雨路》(作者:刘乃生 景广权 杨春华)中,“此时的人事干部犹如早期争市场、争原料、争资金的乡镇企业供销员,他们以敏锐的嗅觉、“四千四万”的精神,不失时机地为镇江的经济建设引进人才。”

由此可见,“四千四万”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镇江各行各业的发展实践。

20多天后,1999年1月9日《镇江日报》2版刊登时任市委书记方之焯在市委三届十次全委(扩大)会上的讲话《奋力作为 稳中求实 持续发展 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镇江推向新世纪》,讲话称“继续发扬“四千四万”的精神,实行买断制大承包,探索新的营销策略。”

这是市委书记第二次引用“四千四万”精神,也是对扬中群众首创的“四千四万”精神的再次肯定。但仍然让人觉得可惜的是,《镇江日报》近10年的报道中,没有一次对“四千四万”精神作出解释。

直到2001年8月29日,《镇江日报》4版“纪念镇江经济开发区建区十周年”专版一文《风雨相伴招商路》(作者:刘福全)中,才首次出现对“四千四万”的详细解释:我们的招商人员就是凭着……“四千四万”(说尽千言万语、走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精神,推动了新区开发建设大业的飞速发展。

此后,2002年04月18日《镇江日报》“发展私个经济系列评论”之四中,再次对“四千四万”作出解释,文章说:“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去经营,千家万户搞协作,千山万水找市场”,当前,提倡这“四千四万”精神,在广大私个经济创业者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一次的解释与去年的有较大的差别,句式结构也不一样。

2004年10月26日,在《镇江日报》长篇通讯《岛城崛起雄风正健——“百年扬中”系列报道之二》(作者:严峰 顾永生 程金文)中,第三次出现“四千四万”精神的注解,文章称:靠着“跑遍千山万水,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度过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扬中逐渐形成一支规模庞大的供销员队伍……这一说法最接近于李强总理关于“四千”精神的表述。

2005年01月26日,《镇江日报》刊发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省级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因此,我们要在全省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文化,淡化“官本位”的人文意识,强化创业致富的市场观念,重振苏商跑码头办实业的雄风,学习浙江人走天下创大业的胆量,弘扬苏南人“四千四万”创业的韧劲。

这是源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被广泛应用于苏南人的创业精神。

又一年后,2006年3月10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消息《扬中奏响“四千四万”新乐章》(作者:严峰 蔡小俊 鲍金才)称,“改革开放之初,扬中农民放下裤腿走出家乡,凭着‘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成就了“供销员经济”奇迹,乡镇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这次关于“四千四万”的解释,出现了后来说的“千军万马”。

2007年01月09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通讯《创新转型 赢在国际》(作者:蔡小俊 鲍金才)称扬中,凭着“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乡镇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地区综合实力连续11年跻身全国百强。

由此可见,“四千四万”精神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并一直未有固定的解释。此后“四千四万”仍然频见于报端,但未有新的注解。

2010年08月08日,《镇江日报》头版头条消息《扬中大量民间资金转为创业资本》(作者:蔡小俊 高绍海)写道,扬中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因此产生了的“跑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上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供销员经济。

这一次见报的“四千四万”解释,和3年前见报的一样。应该算是形成比较约定俗成的表述了。

尽管具体表述不一样,但源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和李强总理关于“四千”精神的解读,其实异曲同工。因为那是一代代创业者共同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历炼。也许真的难以用相同的文字表达,这恰恰是感慨万千的真实写照,但其精神是一样的难能可贵。

就像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样,江苏和浙江孕育的“四千”(四万)精神,创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奇迹。而“四千”精神,也不断历经演变,从供销员精神到私个企业精神,从乡镇企业精神到民营经济精神,从企业家精神到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与时俱进,从未消失。

当前,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更需要弘扬新时代的“四千”精神和“四敢”精神,踔厉奋发、敢拼敢闯,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