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丨那年,苏东坡想在镇江置田归隐: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

2023-03-17 22:45

图文/吴斌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缺衣少食没有经济来源的苏轼自食其力,开垦东坡、建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元丰六年东坡因病一段时间没有出门,被讹传已去世,消息传到京城,神宗皇帝深感惋惜,友人趁机帮东坡美言。七年三月苏轼得以改迁河南汝州团练副使。虽然职位相同还是团练副使,但汝州离京城近,在当时已属于优待了。同年七月,东坡到了金陵,拜会了王安石等,然后渡江到瓜步,受到真州(仪征)太守袁陟热情接待,苏东坡写了《赠袁陟》,中有“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在诗中东坡先生除了表示感谢,也表达了自身没有田屋的实际情况。



何处归老田园居

也是不容易啊,到哪都得拖着全家一起跑。刚好同年蒋之奇任江淮发运副使,其驻地在真州,蒋之奇写诗给东坡表示:当年初中进士时约过一起卜居阳羡(宜兴)的,现在老家阳羡有人要卖地,要的话就让族人蒋公裕帮去商谈。东坡有《与蒋公裕》“田事想烦经画”,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了。东坡随即写《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江水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苏东坡的交友遍天下,想与东坡先生约着一起归老田园的当然不止蒋之奇一人。只不过这次刚好是碰到时间点上了。之前东坡有《与张安道书》“已令儿子往荆南买一官庄,若得之,遂为楚郢间人矣”。他跟孔毅父说“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元丰二年“乌台诗案”中东坡还叫苏轼时,被羁押御史台,他的宗叔苏颂也因“陈世儒案”羁押在御史台,两人关押地点仅一墙之隔但却无法通音讯。苏颂听到苏轼被“垢辱通宵”以至于“不忍闻”。写下了“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期待两人都挺过那关,希望苏轼出狱后能到镇江来。苏轼离开京城前也确实看到苏颂的诗,因为苏轼有致苏颂信。


蒜山幸有闲田地

宜兴买地事情安排妥当了,东坡先生想到了在黄州时的朋友——了元和尚已经到了金山寺做了住持,便坐船来到当时还在江中心的金山寺。见到了了元和尚即佛印大和尚,其后苏东坡也饶有兴致地从金山渡江到了镇江西津渡,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居住地:镇江西津渡蒜山的松林。为此他特意写了首诗给金山长老佛印,《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金山元长老是了元即佛印。诗的末四句为“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直接向佛印表明自己的心思:东坡我属于无房户,蒜山这刚好有闲田,我想此生归隐这里。

东坡先生一生仰慕陶渊明,蒜山大概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东坡写过《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后来也有“江水西来也带岷”句。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里可以不必回老家四川,也能看到故乡来的江水,聊慰思乡之情。东坡的学生李之仪写过一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时候的东坡先生或许内心真的后悔自己过于冲动,一下子把所有积蓄全部在阳羡买地了。从《酬许郡公借隐居蒜山》看,应该是镇江知府许遵出面安排东坡在蒜山百年宅住了几天,才让东坡先生觉得蒜山是理想的居住地。

蒜山求田不得的东坡只能北上,未到泗州他就给皇帝写信,讲述自己举家迁汝州连路费都不够,“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说自己在常州的阳羡有薄田可以就食养活家人。皇帝也通情达理,答应了他的要求。同年章惇后来有《寄苏子瞻》:“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身外浮云轻土苴,眼前陈迹付籧篨。涧声山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画馀。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大概章惇也看到东坡写给袁陟的诗了。



蒜山小隐虽为客

若干年过去了,东坡对蒜山的感情一直没变,总是念念不忘。元祐五年左右,镇江新老知府杨杰和林希在蒜山“二翁亭”建好之后,杨杰和林希都将自己写的 “二翁亭”诗寄给了苏东坡。东坡也进行了唱和。《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诗中对未能在蒜山安家仍耿耿于怀。

其后又有《次韵林子中见寄》:“飘零洛社数遗民,诗酒当年困恶宾。元亮本无适俗韵,孝章要是有名人。蒜山小隐虽为客,江水西来亦带岷。卷却西湖千顷葑,笑看鱼尾更莘莘。”

林子中是东坡的同年好友林希。由诗可见东坡虽然在常州阳羡建房安家了,但他仍然认为自己是无家客,仍想着:蒜山安家虽说是客居,但江水来自老家多少可以有些慰藉。当然也不仅仅是这点。

苏东坡一生先后有十多次到过镇江,足迹遍布镇江城乡的东南西北,也在镇江留有大量的诗文。往西在五州山有苏东坡的“卧看沧江”题字;往东他去白兔山刁约墓祭奠,说“斗酒只鸡,聊写我哀”;在镇江南山,他问鹤林神女何年返的帝乡,亦有珍珠泉得名于他的“泉底珍珠溅客忙”。他从金山直接坐船上焦山。一首“多情多感乃多病,多景楼中”给北固山增色不少。当然城内刁约的藏春坞他喝过酒,寿邱山的普照寺他题过壁。

他不光是喜爱镇江的山水,他还爱着居住在镇江的朋友与亲人。宗叔苏颂去世他正生着病但安排儿子代表自己吊唁、身体好点他亲自祭奠堂妹和堂妹夫柳仲远。给外甥柳闳书说:“北归万里,无足言者,独不见我令妹、贤妹夫,此心如割。”苏东坡为自己盖棺定论的诗也是在镇江写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的《自题金山画像》的诗,好像是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帮东坡画了留在金山的。

镇江只能是他的桃花源,现实中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常州的阳羡。晚年他在居住常州宜兴和居住颍昌之间摇摆不定。他跟常州的钱济明说:“居常之计,本以定矣,为子由书来,苦劝归许,以此胸中殊未定,当俟面议决之。”他给王幼安的信里说:“某初欲就食宜兴,今得子由书,苦劝归颍昌,已决意从之矣。”三子苏过跟东坡最久,知其心意。在东坡去世后选择了去颍昌靠着叔叔苏辙居住。若是能居住镇江,东坡的心肯定是坚定的,说不定会邀请苏辙一起居住镇江。



东坡有帖道原委

很多人都好奇苏东坡和佛印那么好的关系,苏东坡写诗给佛印希望能“招此无家一房客”,佛印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里面肯定有我们不清楚的东西。当时东坡所有钱全部在宜兴买地了,佛印新来金山主事也没有几年,加上与东坡关系亲密,不可能说白送一块地给东坡先生。尤其这时候的东坡还是一个戴罪之身,正如东坡给许遵的次韵诗里称自己是“野人”。真的给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后来的曾布就是例子。曾布想要得到金山寺在下鼻塘一块地,经东坡的表弟程德孺从中协调斡旋帮着解决了。崇宁二年秋天,蔡京斗倒曾布,程德孺因为这事也受到了牵连贬官。东坡有帖:“轼虽已买田阳羡,然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托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这应该就是写给佛印的。帖子说禅师讲蒜山邻庄有房,东坡请得之帮忙去榷谈,包括也谈过刁约家的田地。这里的得之是黄州徐君猷弟弟徐大正。东坡说:徐得之“尝与余约卜邻于江淮间。”东坡的《书浮玉买田》:“浮玉老师元公,欲为吾买田京口,要与浮玉之田相近者,此意殆不可忘。吾昔有诗云:‘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玩。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今有田矣而不归,无乃食言于神也耶。”也是对蒜山归隐的回应。虽然最终没有能在蒜山买田归隐,但东坡还是从内心感谢佛印禅师的。

现在的蒜山属于镇江西津渡景区,景区建了东坡园,也算是了了东坡的一个心愿,算是圆梦桃花源吧。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64

图文/吴斌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缺衣少食没有经济来源的苏轼自食其力,开垦东坡、建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元丰六年东坡因病一段时间没有出门,被讹传已去世,消息传到京城,神宗皇帝深感惋惜,友人趁机帮东坡美言。七年三月苏轼得以改迁河南汝州团练副使。虽然职位相同还是团练副使,但汝州离京城近,在当时已属于优待了。同年七月,东坡到了金陵,拜会了王安石等,然后渡江到瓜步,受到真州(仪征)太守袁陟热情接待,苏东坡写了《赠袁陟》,中有“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在诗中东坡先生除了表示感谢,也表达了自身没有田屋的实际情况。



何处归老田园居

也是不容易啊,到哪都得拖着全家一起跑。刚好同年蒋之奇任江淮发运副使,其驻地在真州,蒋之奇写诗给东坡表示:当年初中进士时约过一起卜居阳羡(宜兴)的,现在老家阳羡有人要卖地,要的话就让族人蒋公裕帮去商谈。东坡有《与蒋公裕》“田事想烦经画”,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了。东坡随即写《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江水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苏东坡的交友遍天下,想与东坡先生约着一起归老田园的当然不止蒋之奇一人。只不过这次刚好是碰到时间点上了。之前东坡有《与张安道书》“已令儿子往荆南买一官庄,若得之,遂为楚郢间人矣”。他跟孔毅父说“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元丰二年“乌台诗案”中东坡还叫苏轼时,被羁押御史台,他的宗叔苏颂也因“陈世儒案”羁押在御史台,两人关押地点仅一墙之隔但却无法通音讯。苏颂听到苏轼被“垢辱通宵”以至于“不忍闻”。写下了“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期待两人都挺过那关,希望苏轼出狱后能到镇江来。苏轼离开京城前也确实看到苏颂的诗,因为苏轼有致苏颂信。


蒜山幸有闲田地

宜兴买地事情安排妥当了,东坡先生想到了在黄州时的朋友——了元和尚已经到了金山寺做了住持,便坐船来到当时还在江中心的金山寺。见到了了元和尚即佛印大和尚,其后苏东坡也饶有兴致地从金山渡江到了镇江西津渡,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居住地:镇江西津渡蒜山的松林。为此他特意写了首诗给金山长老佛印,《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金山元长老是了元即佛印。诗的末四句为“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直接向佛印表明自己的心思:东坡我属于无房户,蒜山这刚好有闲田,我想此生归隐这里。

东坡先生一生仰慕陶渊明,蒜山大概就是他心中的桃花源。东坡写过《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后来也有“江水西来也带岷”句。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里可以不必回老家四川,也能看到故乡来的江水,聊慰思乡之情。东坡的学生李之仪写过一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时候的东坡先生或许内心真的后悔自己过于冲动,一下子把所有积蓄全部在阳羡买地了。从《酬许郡公借隐居蒜山》看,应该是镇江知府许遵出面安排东坡在蒜山百年宅住了几天,才让东坡先生觉得蒜山是理想的居住地。

蒜山求田不得的东坡只能北上,未到泗州他就给皇帝写信,讲述自己举家迁汝州连路费都不够,“今虽已至泗州,而资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说自己在常州的阳羡有薄田可以就食养活家人。皇帝也通情达理,答应了他的要求。同年章惇后来有《寄苏子瞻》:“君方阳羡卜新居,我亦吴门葺旧庐。身外浮云轻土苴,眼前陈迹付籧篨。涧声山色苍云上,花影溪光罨画馀。他日扁舟约来往,共将诗酒狎樵渔。”大概章惇也看到东坡写给袁陟的诗了。



蒜山小隐虽为客

若干年过去了,东坡对蒜山的感情一直没变,总是念念不忘。元祐五年左右,镇江新老知府杨杰和林希在蒜山“二翁亭”建好之后,杨杰和林希都将自己写的 “二翁亭”诗寄给了苏东坡。东坡也进行了唱和。《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诗中对未能在蒜山安家仍耿耿于怀。

其后又有《次韵林子中见寄》:“飘零洛社数遗民,诗酒当年困恶宾。元亮本无适俗韵,孝章要是有名人。蒜山小隐虽为客,江水西来亦带岷。卷却西湖千顷葑,笑看鱼尾更莘莘。”

林子中是东坡的同年好友林希。由诗可见东坡虽然在常州阳羡建房安家了,但他仍然认为自己是无家客,仍想着:蒜山安家虽说是客居,但江水来自老家多少可以有些慰藉。当然也不仅仅是这点。

苏东坡一生先后有十多次到过镇江,足迹遍布镇江城乡的东南西北,也在镇江留有大量的诗文。往西在五州山有苏东坡的“卧看沧江”题字;往东他去白兔山刁约墓祭奠,说“斗酒只鸡,聊写我哀”;在镇江南山,他问鹤林神女何年返的帝乡,亦有珍珠泉得名于他的“泉底珍珠溅客忙”。他从金山直接坐船上焦山。一首“多情多感乃多病,多景楼中”给北固山增色不少。当然城内刁约的藏春坞他喝过酒,寿邱山的普照寺他题过壁。

他不光是喜爱镇江的山水,他还爱着居住在镇江的朋友与亲人。宗叔苏颂去世他正生着病但安排儿子代表自己吊唁、身体好点他亲自祭奠堂妹和堂妹夫柳仲远。给外甥柳闳书说:“北归万里,无足言者,独不见我令妹、贤妹夫,此心如割。”苏东坡为自己盖棺定论的诗也是在镇江写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的《自题金山画像》的诗,好像是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帮东坡画了留在金山的。

镇江只能是他的桃花源,现实中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常州的阳羡。晚年他在居住常州宜兴和居住颍昌之间摇摆不定。他跟常州的钱济明说:“居常之计,本以定矣,为子由书来,苦劝归许,以此胸中殊未定,当俟面议决之。”他给王幼安的信里说:“某初欲就食宜兴,今得子由书,苦劝归颍昌,已决意从之矣。”三子苏过跟东坡最久,知其心意。在东坡去世后选择了去颍昌靠着叔叔苏辙居住。若是能居住镇江,东坡的心肯定是坚定的,说不定会邀请苏辙一起居住镇江。



东坡有帖道原委

很多人都好奇苏东坡和佛印那么好的关系,苏东坡写诗给佛印希望能“招此无家一房客”,佛印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这里面肯定有我们不清楚的东西。当时东坡所有钱全部在宜兴买地了,佛印新来金山主事也没有几年,加上与东坡关系亲密,不可能说白送一块地给东坡先生。尤其这时候的东坡还是一个戴罪之身,正如东坡给许遵的次韵诗里称自己是“野人”。真的给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后来的曾布就是例子。曾布想要得到金山寺在下鼻塘一块地,经东坡的表弟程德孺从中协调斡旋帮着解决了。崇宁二年秋天,蔡京斗倒曾布,程德孺因为这事也受到了牵连贬官。东坡有帖:“轼虽已买田阳羡,然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托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及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这应该就是写给佛印的。帖子说禅师讲蒜山邻庄有房,东坡请得之帮忙去榷谈,包括也谈过刁约家的田地。这里的得之是黄州徐君猷弟弟徐大正。东坡说:徐得之“尝与余约卜邻于江淮间。”东坡的《书浮玉买田》:“浮玉老师元公,欲为吾买田京口,要与浮玉之田相近者,此意殆不可忘。吾昔有诗云:‘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玩。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今有田矣而不归,无乃食言于神也耶。”也是对蒜山归隐的回应。虽然最终没有能在蒜山买田归隐,但东坡还是从内心感谢佛印禅师的。

现在的蒜山属于镇江西津渡景区,景区建了东坡园,也算是了了东坡的一个心愿,算是圆梦桃花源吧。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