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丨“青云直上”青云门,这里有多少迷人的历史故事?

2023-03-17 22:40

□ 王礼刚

青云门位于北固山南麓,道路的南端是镇江古城曾经闹市小市口,在这里与北固山余脉乌风岭东门坡相接。古时,若从甘露岭登临北固山,是从青云门开始拾级。北固山呈昂首之势,顺着甘露岭越攀越高,有“直上青云”之气势。《至顺镇江志》记曰:“始者因山为基,自谯门而升,逾数百级。”“自谯门而升”,即是从青云门而始。《嘉定镇江志》卷六“山”记云:“《静惠王宏子正义传》: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及上升之,下辇步进。”还记云:“《世说》:荀令则尝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之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由此,足以说明青云门“青云直上”之寓意所在。

镇江形胜,险过金汤。汉末,东吴孙权在北固山前峰建铁瓮城,前峰古称正峰。《至顺镇江志》卷二“地理”记载:“《舆地志》:吴大帝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孙权筑铁瓮城,铁瓮城是镇江古城区历史上第一座城池,也是六朝时期,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最早的一座古城。东吴治所、周瑜帅府都建筑在铁瓮城里。如今,从中山东路步入青云门,抵达道路的最高处北固山前峰,即是曾经的东吴治所、镇江府署所在,现在的镇江烈士陵园。《至顺镇江志》卷十三“治所”记曰:“镇江之京口,在昔为东南之重镇。而北固形胜,实最京口,故北固之上,郡治据焉。”现在青云门道路已经拓宽,南至中山东路,北至市烈士陵园大门口,全长572米,路宽处达7米。

北固山争雄势

北固山枕江而卧,形势险固,三面悬崖临江,峭壁如削。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广陵城如在青霄中,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也许正是由此,刘备登临主峰之上,被北固山雄峙江滨,雄伟气势而震撼,故以“天下第一江山”誉之。南朝梁武帝登临北固山,亲书“天下第一江山”。南宋著名书法家吴琚,重题“天下第一江山”。清康熙四年(1665),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刻石。

铁瓮城,《唐图经》、宋《海录碎事》《演繁露》及一些志书曰:“铁瓮城者,谓固若金城汤池”,“雉堞缘岗,弯环四合……员深之形,正如卓瓮”。从青云门大街到府署还是登北固山,固若金汤的铁瓮城始终在给人们信心。

北固山,龙蟠之地,藏帝王之气,镇江府署北固山前峰千古以来一直是一块龙脉福地。倘若居高俯视北固山,北固山就像一条巨龙,渴饮长江,昂首面楚;主峰就是龙首,龙身就是北固山的中峰、前峰;从青云门至主峰的甘露岭,犹如龙脊;龙爪、龙尾就是北固山延伸漫延古城的日精山、月华山、万岁岭、乌风岭、寿邱山、紫金山等山和岗坡。一条巨龙,蓄势待起。

这里故事不少

青云门不仅是一条道路,也是地名。青云门是镇江古城最古老的街道和地名。一千八百多年来,登临北固山、府署公办、学子科考等等,必须途经青云门。因此,北固山,以及青云门周边传载了许许多多历史故事。

《至顺镇江志》卷二记载了建安九年(204),孙权部将孙韶在京口里“缮治京城”的故事。“吴使孙河屯京城,河因赴宛陵,为妫览所杀,其子韶年十七,收河余众,缮京城,起楼橹以御敌。孙权闻乱,引兵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讙声动地,权使人喻止。明日见韶,甚器之,拜为校尉,食丹徒曲阿二县。”这则故事记载孙韶年轻有为,但又明确告诉世人,在汉末,东吴就已经在镇江建筑了铁瓮城。

建安十五年(210),刘备访问京口,多景楼西有尊石羊,又名狠石,相传刘备、孙权曾踞此石,共商抗曹之计。狠石,现在仍在多景楼下供世人参观。后峰西侧保存“走马涧”古迹。“走马涧”又名跑马坡、驻马坡。相传刘备甘露寺招亲时,孙权与之争胜,两人沿此涧跃马扬鞭,山上山下,几度纵横。临江崖壁上有明人题刻的“勒马”二字。崇祯年间(1628-1644)朱云熙书“溜马涧”碑。清光绪二十年(1894),穆克登布题“古走马涧”石额。

中峰西侧山脚有两块石头,名“试剑石”,中间皆有裂缝如削,石上刻有“试剑石”三字。相传刘备、孙权曾以石试剑,暗卜各自事业成败。孙刘二人试剑之石,现坐落在凤凰池中,已成为民间传颂的传奇故事和历史古迹。

学子“青云直上”

青云门,古称青云门大街,石板铺筑的府治大道,古朴而又壮观。青云门大街的南端有一座拱门,拱门门额上刻有“青云门”三个大字。学科考场,设在青云门大街北面的镇江府署内,考生从青云门大街进入考场,一步比一步登高,寓意学子“青云直上”。考生凡由此门进入,皆挺胸昂首,满怀信心。遗憾的是,青云门拱门于1949年拆除。

连接青云门的巷道叫东门坡,为府署和小市口通往东门的一条通道。因为乌风岭是镇江古城“三山五岭八大寺”“五岭”之一,乌风岭山坡,故名东门坡。东门坡有条三台栈巷,因紧靠府学和考场,三台栈巷又是步入考场、府学的必经巷道。这里开设了客栈,方便考生投宿。三台栈巷取“三台”,寓意并祝考生高中“三台”。“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之简称。

青云门的古迹

铁瓮城南城门,建筑在青云门的坡顶。城门上的城楼叫谯楼,又叫钟鼓楼。城楼上钟鼓虽然以节昼夜,但是,也向人们提示警醒。《寿邱晓钟》警句云:“亿千万劫山长在,一百八声天未明。”警句虽然是佛语,但钟鼓之声却告诫人们要勤劳自律,奉公守法。铁瓮城,无论是作为东吴治所,还是郡城,城门口,都有威严的军士把守,彰显这座古城府署的庄严。

顺青云门而上,镇江府署正门前,凿留有“龙眼”(井)一对。明代王朝刚建时,朱元璋看不得北固山龙脉风水,派刘伯温在钟鼓楼正中地面,筑一石笋,称“歼龙石”,以此石为“定石”,定住镇江龙脉风水。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用飞机携带炸弹炸毁了钟鼓楼。

镇江铁瓮城是龙脉风水宝地。汉代,汉荆王刘贾墓葬在青云门坡顶偏东的位置,即现在的鼓楼岗二村一号院内。青云门大街东侧是镇江“三山五岭八大寺”“三山”之一的日精山、“八大寺”之一的灵建寺、北宋年间建有的镇江府学和孔庙、民国时期江苏省教育厅。府学原址,现为三五九医院。青云门大街西侧原称八卦阵,后改现名城隍庙东。

陆秀夫祠也建在青云门大街。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京口人,登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第,时年十八。陆秀夫初为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幕僚。咸淳十年(1274)为参议官。德祐二年(1276),任礼部侍郎。宋朝末年,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继续抗元,进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端宗景炎三年(1278),在元军的追击下,流亡于海上的赵昰病逝。他们又拥立赵昺为皇帝,陆秀夫为左丞相,坚持在广东崖山一带抗元争取复宋。陆秀夫44岁那年,崖山兵败,陆秀夫视死如归,先驱妻子、儿子跳入大海,自己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清同治十二年(1873),陆秀夫裔孙陆长庆,把建在镇江南山鹤林寺毁损的陆秀夫祠移建到了青云门大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青云门位于北固山下的地理位置没有改变,考古部门考古的铁瓮城谯楼下城墙遗址,已经大面积展现给世人。铁瓮城,已经列为全国文保单位。青云门,千古地名记载着千古故事。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168

□ 王礼刚

青云门位于北固山南麓,道路的南端是镇江古城曾经闹市小市口,在这里与北固山余脉乌风岭东门坡相接。古时,若从甘露岭登临北固山,是从青云门开始拾级。北固山呈昂首之势,顺着甘露岭越攀越高,有“直上青云”之气势。《至顺镇江志》记曰:“始者因山为基,自谯门而升,逾数百级。”“自谯门而升”,即是从青云门而始。《嘉定镇江志》卷六“山”记云:“《静惠王宏子正义传》: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及上升之,下辇步进。”还记云:“《世说》:荀令则尝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之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由此,足以说明青云门“青云直上”之寓意所在。

镇江形胜,险过金汤。汉末,东吴孙权在北固山前峰建铁瓮城,前峰古称正峰。《至顺镇江志》卷二“地理”记载:“《舆地志》:吴大帝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开南、西二门。”孙权筑铁瓮城,铁瓮城是镇江古城区历史上第一座城池,也是六朝时期,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最早的一座古城。东吴治所、周瑜帅府都建筑在铁瓮城里。如今,从中山东路步入青云门,抵达道路的最高处北固山前峰,即是曾经的东吴治所、镇江府署所在,现在的镇江烈士陵园。《至顺镇江志》卷十三“治所”记曰:“镇江之京口,在昔为东南之重镇。而北固形胜,实最京口,故北固之上,郡治据焉。”现在青云门道路已经拓宽,南至中山东路,北至市烈士陵园大门口,全长572米,路宽处达7米。

北固山争雄势

北固山枕江而卧,形势险固,三面悬崖临江,峭壁如削。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广陵城如在青霄中,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也许正是由此,刘备登临主峰之上,被北固山雄峙江滨,雄伟气势而震撼,故以“天下第一江山”誉之。南朝梁武帝登临北固山,亲书“天下第一江山”。南宋著名书法家吴琚,重题“天下第一江山”。清康熙四年(1665),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刻石。

铁瓮城,《唐图经》、宋《海录碎事》《演繁露》及一些志书曰:“铁瓮城者,谓固若金城汤池”,“雉堞缘岗,弯环四合……员深之形,正如卓瓮”。从青云门大街到府署还是登北固山,固若金汤的铁瓮城始终在给人们信心。

北固山,龙蟠之地,藏帝王之气,镇江府署北固山前峰千古以来一直是一块龙脉福地。倘若居高俯视北固山,北固山就像一条巨龙,渴饮长江,昂首面楚;主峰就是龙首,龙身就是北固山的中峰、前峰;从青云门至主峰的甘露岭,犹如龙脊;龙爪、龙尾就是北固山延伸漫延古城的日精山、月华山、万岁岭、乌风岭、寿邱山、紫金山等山和岗坡。一条巨龙,蓄势待起。

这里故事不少

青云门不仅是一条道路,也是地名。青云门是镇江古城最古老的街道和地名。一千八百多年来,登临北固山、府署公办、学子科考等等,必须途经青云门。因此,北固山,以及青云门周边传载了许许多多历史故事。

《至顺镇江志》卷二记载了建安九年(204),孙权部将孙韶在京口里“缮治京城”的故事。“吴使孙河屯京城,河因赴宛陵,为妫览所杀,其子韶年十七,收河余众,缮京城,起楼橹以御敌。孙权闻乱,引兵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讙声动地,权使人喻止。明日见韶,甚器之,拜为校尉,食丹徒曲阿二县。”这则故事记载孙韶年轻有为,但又明确告诉世人,在汉末,东吴就已经在镇江建筑了铁瓮城。

建安十五年(210),刘备访问京口,多景楼西有尊石羊,又名狠石,相传刘备、孙权曾踞此石,共商抗曹之计。狠石,现在仍在多景楼下供世人参观。后峰西侧保存“走马涧”古迹。“走马涧”又名跑马坡、驻马坡。相传刘备甘露寺招亲时,孙权与之争胜,两人沿此涧跃马扬鞭,山上山下,几度纵横。临江崖壁上有明人题刻的“勒马”二字。崇祯年间(1628-1644)朱云熙书“溜马涧”碑。清光绪二十年(1894),穆克登布题“古走马涧”石额。

中峰西侧山脚有两块石头,名“试剑石”,中间皆有裂缝如削,石上刻有“试剑石”三字。相传刘备、孙权曾以石试剑,暗卜各自事业成败。孙刘二人试剑之石,现坐落在凤凰池中,已成为民间传颂的传奇故事和历史古迹。

学子“青云直上”

青云门,古称青云门大街,石板铺筑的府治大道,古朴而又壮观。青云门大街的南端有一座拱门,拱门门额上刻有“青云门”三个大字。学科考场,设在青云门大街北面的镇江府署内,考生从青云门大街进入考场,一步比一步登高,寓意学子“青云直上”。考生凡由此门进入,皆挺胸昂首,满怀信心。遗憾的是,青云门拱门于1949年拆除。

连接青云门的巷道叫东门坡,为府署和小市口通往东门的一条通道。因为乌风岭是镇江古城“三山五岭八大寺”“五岭”之一,乌风岭山坡,故名东门坡。东门坡有条三台栈巷,因紧靠府学和考场,三台栈巷又是步入考场、府学的必经巷道。这里开设了客栈,方便考生投宿。三台栈巷取“三台”,寓意并祝考生高中“三台”。“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之简称。

青云门的古迹

铁瓮城南城门,建筑在青云门的坡顶。城门上的城楼叫谯楼,又叫钟鼓楼。城楼上钟鼓虽然以节昼夜,但是,也向人们提示警醒。《寿邱晓钟》警句云:“亿千万劫山长在,一百八声天未明。”警句虽然是佛语,但钟鼓之声却告诫人们要勤劳自律,奉公守法。铁瓮城,无论是作为东吴治所,还是郡城,城门口,都有威严的军士把守,彰显这座古城府署的庄严。

顺青云门而上,镇江府署正门前,凿留有“龙眼”(井)一对。明代王朝刚建时,朱元璋看不得北固山龙脉风水,派刘伯温在钟鼓楼正中地面,筑一石笋,称“歼龙石”,以此石为“定石”,定住镇江龙脉风水。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用飞机携带炸弹炸毁了钟鼓楼。

镇江铁瓮城是龙脉风水宝地。汉代,汉荆王刘贾墓葬在青云门坡顶偏东的位置,即现在的鼓楼岗二村一号院内。青云门大街东侧是镇江“三山五岭八大寺”“三山”之一的日精山、“八大寺”之一的灵建寺、北宋年间建有的镇江府学和孔庙、民国时期江苏省教育厅。府学原址,现为三五九医院。青云门大街西侧原称八卦阵,后改现名城隍庙东。

陆秀夫祠也建在青云门大街。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京口人,登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第,时年十八。陆秀夫初为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幕僚。咸淳十年(1274)为参议官。德祐二年(1276),任礼部侍郎。宋朝末年,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继续抗元,进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端宗景炎三年(1278),在元军的追击下,流亡于海上的赵昰病逝。他们又拥立赵昺为皇帝,陆秀夫为左丞相,坚持在广东崖山一带抗元争取复宋。陆秀夫44岁那年,崖山兵败,陆秀夫视死如归,先驱妻子、儿子跳入大海,自己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清同治十二年(1873),陆秀夫裔孙陆长庆,把建在镇江南山鹤林寺毁损的陆秀夫祠移建到了青云门大街。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青云门位于北固山下的地理位置没有改变,考古部门考古的铁瓮城谯楼下城墙遗址,已经大面积展现给世人。铁瓮城,已经列为全国文保单位。青云门,千古地名记载着千古故事。

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