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1岁男宝少个“蛋蛋”,医生手术帮娃找回

2023-03-02 23:28

今日镇江讯   “老公,你快来看下,孩子这边怎么空空的?”日前,市民周欣(化名)在给1岁的儿子洋洋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孩子两边阴囊不一样——右侧比较饱满,左侧却非常空瘪,吓得她赶紧喊上老公,带娃到江大附院检查。

经泌尿外科主任马克钧诊断,洋洋患上的是一种名为隐睾症的疾病。该病虽然很多人都不认识,但其实发病率并不低,在当下热播的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中,4岁的明中就在一次发烧就医时,被发现没有“蛋蛋”,全家瞬间崩溃。

医生表示,隐睾症危害不小,若不及时治疗,可致不育,家有男宝的家长还需多加了解。

消失的“蛋蛋”去哪儿了?

正常男性有双侧睾丸,1岁的洋洋为何只能摸到一侧睾丸,另一个去哪儿了呢?超声检查给出了答案。

洋洋的B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阴囊内未见睾丸回声,于左侧腹股沟区体表标记处见睾丸回声。没错,这枚消失的“蛋蛋”就躲在腹股沟那儿呢。

“男宝宝的睾丸并不是生来就在阴囊里的,在胎儿时期,睾丸起初在肚子里,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到腹股沟,最后才降入阴囊。”马克钧解释,当一侧或双侧睾丸没有按照正常发育流程降至阴囊内,就出现了隐睾。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为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小于1.5千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发生率高达60%—70%。约70%的未降睾丸可以在出生后第1年内自然下降,然而约1%的患儿将保持隐睾状态。自发下降多见于出生低体重及阴囊较大的患儿,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双侧的发生率占10%—25%。

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大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大多位于腹股沟部,近20%的未下降睾丸或触摸不到的睾丸可能位于腹腔内,其中15%位于腹膜后,其余5%位于其他部位。

“蛋蛋”为什么会“躲起来”?

“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很多隐睾患儿的家长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疑惑。《我们的日子》剧中,明中的妈妈认为是自己孕期偷喝了咖啡、偷吃了松花蛋,才导致孩子发育出现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马克钧说,目前,隐睾的确切病因还未明确,内分泌调节异常和(或)多基因缺失可能是主要原因。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摸到空瘪的阴囊,就代表孩子一定患上了隐睾症,睾丸容易受到情绪、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哭闹不止或天气寒冷的时候,睾丸也会“躲起来”,又叫回缩睾丸。

隐睾的诊断要结合泌尿外科医生的手诊和超声检查,当医生手诊后判断为阴囊内不可扪及睾丸,需要通过超声来判断是否有睾丸以及睾丸的具体位置,而如果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睾丸,仍需进行手术探查。

“蛋蛋”没了后果很严重

马克钧介绍,隐睾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对男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不育症。正常情况下,阴囊的温度比人体体温低2—3℃,而处在阴囊以外区域内的睾丸,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出现上皮萎缩,如果不及时治疗,到6—7岁时,该睾丸的生育能力就基本丧失了。所以,隐睾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恶性变。在所有睾丸肿瘤中,约10%来自隐睾。隐睾症男性睾丸肿瘤发病率的相对危险程度是一般人群的2—8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隐睾所致的睾丸肿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

睾丸扭转。隐睾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

治疗隐睾要抓住时机

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都已经非常成熟,及时手术就能够治愈。

马克钧提醒,隐睾症虽然能够治愈,但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睾丸自行下降可发生于出生6个月内,之后可能性减少,1岁后一般无自行下降可能。因此,隐睾的最佳决定性治疗时机是出生6—12个月内,至少在18个月之前完成。治疗时机会影响成年后精子生成、激素分泌及肿瘤发生。

回缩睾丸需定期监测并维持到青春期,它们多随患儿生长几乎总能下降入阴囊并保留在那里。通常睾丸离阴囊越远,自行到达正常位置的可能性越小。

对可扪及隐睾且精索血管长度足够者推荐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于所有不可触及睾丸的诊断可应用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手术探查是诊断未扪及睾丸的“金标准”。自体睾丸移植也是一种治疗方式,但要求手术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一般不推荐为常规手术方式。

激素治疗通常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等。激素治疗的成功率不确切,且用药后成功降至阴囊的患儿中约有20%再次出现睾丸回缩至腹股沟区,睾丸位置越高,激素治疗的成功率越低。

接受正规治疗的单侧隐睾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不比正常对照人群显著降低,然而双侧隐睾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比单侧者和正常对照有明显降低。隐睾术后应定期复诊,及早发现有无萎缩、回缩、恶变等。

家有男宝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蛋蛋”,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166

今日镇江讯   “老公,你快来看下,孩子这边怎么空空的?”日前,市民周欣(化名)在给1岁的儿子洋洋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孩子两边阴囊不一样——右侧比较饱满,左侧却非常空瘪,吓得她赶紧喊上老公,带娃到江大附院检查。

经泌尿外科主任马克钧诊断,洋洋患上的是一种名为隐睾症的疾病。该病虽然很多人都不认识,但其实发病率并不低,在当下热播的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中,4岁的明中就在一次发烧就医时,被发现没有“蛋蛋”,全家瞬间崩溃。

医生表示,隐睾症危害不小,若不及时治疗,可致不育,家有男宝的家长还需多加了解。

消失的“蛋蛋”去哪儿了?

正常男性有双侧睾丸,1岁的洋洋为何只能摸到一侧睾丸,另一个去哪儿了呢?超声检查给出了答案。

洋洋的B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阴囊内未见睾丸回声,于左侧腹股沟区体表标记处见睾丸回声。没错,这枚消失的“蛋蛋”就躲在腹股沟那儿呢。

“男宝宝的睾丸并不是生来就在阴囊里的,在胎儿时期,睾丸起初在肚子里,随着生长发育,逐渐下降到腹股沟,最后才降入阴囊。”马克钧解释,当一侧或双侧睾丸没有按照正常发育流程降至阴囊内,就出现了隐睾。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为1%—4.6%,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小于1.5千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发生率高达60%—70%。约70%的未降睾丸可以在出生后第1年内自然下降,然而约1%的患儿将保持隐睾状态。自发下降多见于出生低体重及阴囊较大的患儿,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双侧的发生率占10%—25%。

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睾丸和未扪及睾丸两大类,约80%的隐睾睾丸可扪及,大多位于腹股沟部,近20%的未下降睾丸或触摸不到的睾丸可能位于腹腔内,其中15%位于腹膜后,其余5%位于其他部位。

“蛋蛋”为什么会“躲起来”?

“好端端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很多隐睾患儿的家长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疑惑。《我们的日子》剧中,明中的妈妈认为是自己孕期偷喝了咖啡、偷吃了松花蛋,才导致孩子发育出现问题,事实果真如此吗?

马克钧说,目前,隐睾的确切病因还未明确,内分泌调节异常和(或)多基因缺失可能是主要原因。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摸到空瘪的阴囊,就代表孩子一定患上了隐睾症,睾丸容易受到情绪、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哭闹不止或天气寒冷的时候,睾丸也会“躲起来”,又叫回缩睾丸。

隐睾的诊断要结合泌尿外科医生的手诊和超声检查,当医生手诊后判断为阴囊内不可扪及睾丸,需要通过超声来判断是否有睾丸以及睾丸的具体位置,而如果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睾丸,仍需进行手术探查。

“蛋蛋”没了后果很严重

马克钧介绍,隐睾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对男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不育症。正常情况下,阴囊的温度比人体体温低2—3℃,而处在阴囊以外区域内的睾丸,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出现上皮萎缩,如果不及时治疗,到6—7岁时,该睾丸的生育能力就基本丧失了。所以,隐睾症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恶性变。在所有睾丸肿瘤中,约10%来自隐睾。隐睾症男性睾丸肿瘤发病率的相对危险程度是一般人群的2—8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隐睾所致的睾丸肿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

睾丸扭转。隐睾可能有睾丸引带、提睾肌附着异常或睾丸鞘膜的附着异常,易于发生睾丸扭转。

治疗隐睾要抓住时机

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都已经非常成熟,及时手术就能够治愈。

马克钧提醒,隐睾症虽然能够治愈,但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睾丸自行下降可发生于出生6个月内,之后可能性减少,1岁后一般无自行下降可能。因此,隐睾的最佳决定性治疗时机是出生6—12个月内,至少在18个月之前完成。治疗时机会影响成年后精子生成、激素分泌及肿瘤发生。

回缩睾丸需定期监测并维持到青春期,它们多随患儿生长几乎总能下降入阴囊并保留在那里。通常睾丸离阴囊越远,自行到达正常位置的可能性越小。

对可扪及隐睾且精索血管长度足够者推荐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对于所有不可触及睾丸的诊断可应用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手术探查是诊断未扪及睾丸的“金标准”。自体睾丸移植也是一种治疗方式,但要求手术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一般不推荐为常规手术方式。

激素治疗通常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等。激素治疗的成功率不确切,且用药后成功降至阴囊的患儿中约有20%再次出现睾丸回缩至腹股沟区,睾丸位置越高,激素治疗的成功率越低。

接受正规治疗的单侧隐睾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不比正常对照人群显著降低,然而双侧隐睾患儿成年后生育能力比单侧者和正常对照有明显降低。隐睾术后应定期复诊,及早发现有无萎缩、回缩、恶变等。

家有男宝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蛋蛋”,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通讯员   钱小蔷 孙卉  全媒体记者  杨泠)

编辑:毛蕴劼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