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跨越半个世纪的乡村文化坚守——记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戴耀明

2023-02-26 20:58

今日镇江讯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过: “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文中的主人公,半个世纪如一日,坚持只做一件事——振兴乡村文化事业,而且做到了极致。

他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战士,曾获评江苏省先进退伍军人;他是一家乡镇剧院的负责人,善于烹调“无米之炊”,曾获评江苏省明星剧场明星经理;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曾获评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他无怨无悔坚守乡镇剧院50载,曾受到国家6部委联合表彰,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他,就是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扬中市新坝大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耀明。

这位中国演出行业高级演出经纪人和演出职业经理人,从事乡镇剧院管理工作50年,始终坚持“二为”方向,为广大乡村群众组织了数不胜数的文艺演出,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血脉、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中积极作为,得到父老乡亲们,乃至省、市和全国的关注和认可。

在荣誉和光鲜的背后,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折射出他的酸甜苦辣,印证他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拼劲、重实干的人。



△工作中的戴耀明 图片来源“中国新坝”

大会堂蝶变大剧院

1974年,戴耀明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扬中市新坝镇,当时乡领导把管理公社大会堂的任务交给了他。大会堂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当时是“室内无桌椅,窗上无玻璃”,管理混乱,戴耀明接手的时候可谓“烂摊子”。上任伊始,戴耀明便进行了多项改革:打破大锅饭,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实行聘用制;年终奖与工效挂钩;禁止看“白戏”,看戏一定要买票。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能够采取这样的举措不仅超前而且大胆,这也是新坝大剧院能够在扬中乃至长三角地区声名远扬、并取得良好业绩的逻辑起点和内在依据。

1985年,戴耀明自筹资金30万元,在公社大会堂的基础上建成拥有815个座位的新坝影剧院;2002年,影剧院重建;2008年,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拥有1118个座位的新坝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硬件”之外,戴耀明更注重的是剧院的“软件”——演出内容。记者在新坝大剧院陈列室里看到很多来演出过的艺术院团和演员的照片,包括:中国京剧院、中国广播艺术团、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锡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京剧院、安徽黄梅戏剧院等院团和国外演出团体;王文娟、徐玉兰、萧雅等著名戏曲艺术家,以及宋祖英、刘欢等歌唱家。陈列室的这些照片是新坝大剧院自改革开放以来演出剧目的编年史,也是新坝镇老百姓改革开放以来观看演出的记录簿。

敢为人先的拓荒牛

上世纪80年代孕育出的扬中“四千四万”精神在戴耀明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信奉“出路出路,出了门有千条路万条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万事难”的他,勇立演艺市场的潮头。

那个时代,演出业受到多种新兴娱乐行业冲击而日益滑坡,要想谋求新的发展,还得走“以副促文,多业助文”的道路。于是,征地、筹资、承包……一项接一项,他甩开膀子干起来。1984 年开始,戴耀明先后办起了服装、印刷、电器、动力程控厂和招待所5个副业。在副业的有力支撑下,1989年,新坝大剧院注册成为全国首家民营剧场。随后,由于政策变动、剧院改制,戴耀明将这些工厂转让出去后成立了专门的演出公司,开始自己组台演出。“跑断腿, 磨破嘴”是戴耀明对这段工作的总结,也正因为率先“走出去,请进来”才让扬中的百姓有机会看到多种优秀艺术院团和明星的演出,让剧院至今屹立在新坝镇上。

1991年,戴耀明被文化部、人事部等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在人民大会堂表彰大会上做了发言。他说:“我正在考虑花几年时间,在新坝镇上建起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群众文化娱乐中心,我心目中未来的新坝大剧院将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2008年,戴耀明这个当年有些“超前”的梦想实现了。

50年演出千余场

为弘扬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新坝大剧院坚持多形式文明优质服务,在观众与剧团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凭借戴耀明的活力和人格魅力,前述陈列室列出的各院团相继到新坝大剧院演出,除了京剧、越剧、锡剧、黄梅戏外,还有歌舞、杂技、东北二人转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宋祖英、毛阿敏、殷秀梅、刘欢、蒋大为等演艺明星都给热情的扬中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50年来,新坝大剧院共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000多场,观众100多万人次。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乡镇剧院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除了疫情防控时期,新坝大剧院仍然生意红火,好戏连台。他们坚持“政策驱动、公益特征、市场运作”相结合,送电影进村,送戏下乡,用文化惠民的实际行动树立新坝大剧院的品牌形象。

为了让观众知晓,每次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前,戴耀明总要精心设计制作海报进行宣传,力求主题鲜明突出。为张贴海报,他足迹遍布扬中的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多年来,他张贴海报一万余张。多少个除夕夜,当千家万户已吃完年夜饭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时,妻子做好年夜饭,热了又冷,冷了又热,戴耀明却在外面张贴春节期间的演出海报。想到此,他总觉得愧对妻子、女儿。妻子陶纪珍说他“ 把大剧院当成家,把家当成招待所”,女儿则说他“把大剧院当成自己的儿子,情有独钟”。

千箱蜜桃上江堤

戴耀明认为,作为一个文化企业的负责人,更应承担社会责任,厚植人民情怀,热心公益,奉献爱心。他积极参加家乡的修桥铺路、捐资助学、帮困解难等公益活动。

2020年7月,扬中防汛形势吃紧,江潮水位日益增高,江风怒号,浊浪排空。从小生长在扬中岛上的戴耀明心里明白,江堤是扬中人的生命线,必须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看到防汛一线的干部群众在江堤上严阵以待,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就与妻子商量,为防汛抗洪做点儿实事,妻子心领神会。于是,戴耀明自掏腰包10.8万元,从无锡购买了1800多箱阳山水蜜桃,利用早晚时间,不辞辛劳,开车上堤慰问。

从栏杆桥到西来桥,从上洲到下洲,每一处防汛站点,都留下了戴耀明赠送水蜜桃的身影。防汛将士现场对他表达感激之情:站在百里江堤上迎风顶浪,意想不到能吃上水蜜桃,真是嘴里甜甜的,心里暖暖的,精神足足的,对夺取防汛抗洪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当年春天,在扬中抗击疫情紧张期间,戴耀明又捐出3000元现金,支援当地双新村抗疫。

饮水思源谢党恩

戴耀明告诉记者,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在灯下回想,50年的坚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坎坷。命运百般挤兑,他总能咬紧牙关挺过来,因为他始终坚信:“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信春风唤不回。”每天看着朝升夕落的太阳,守望着新坝大剧院这所精神家园,他的心里明白,相比走了多远,更为重要的是方向。

如今的新坝大剧院在全国乡镇剧院中不仅规模大,设备现代化程度高,而且邀请国内外演出团体,获得的荣誉层次也高;持续稳步发展时间长、宣传引导、组织观众上座率高,在全国同行业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谈到这些喜人的变化,戴耀明坦言,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扬中市委、市政府和新坝镇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就没有新坝大剧院今天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文化惠民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采访结束时,戴耀明即兴赋诗一首:“坚定不移跟党走, 文化惠民不松手,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神家园定长久。”表达了这位74岁老党员对党的文化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戴耀明50年坚守振兴乡村文化事业的事迹也先后引起《人民日报》 《中国文化报》 《新华日报》 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为他拍摄了专题片。(童本宽 孙富民 周树新)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64

今日镇江讯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过: “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文中的主人公,半个世纪如一日,坚持只做一件事——振兴乡村文化事业,而且做到了极致。

他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战士,曾获评江苏省先进退伍军人;他是一家乡镇剧院的负责人,善于烹调“无米之炊”,曾获评江苏省明星剧场明星经理;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曾获评镇江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他无怨无悔坚守乡镇剧院50载,曾受到国家6部委联合表彰,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他,就是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扬中市新坝大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耀明。

这位中国演出行业高级演出经纪人和演出职业经理人,从事乡镇剧院管理工作50年,始终坚持“二为”方向,为广大乡村群众组织了数不胜数的文艺演出,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血脉、歌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中积极作为,得到父老乡亲们,乃至省、市和全国的关注和认可。

在荣誉和光鲜的背后,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折射出他的酸甜苦辣,印证他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拼劲、重实干的人。



△工作中的戴耀明 图片来源“中国新坝”

大会堂蝶变大剧院

1974年,戴耀明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扬中市新坝镇,当时乡领导把管理公社大会堂的任务交给了他。大会堂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当时是“室内无桌椅,窗上无玻璃”,管理混乱,戴耀明接手的时候可谓“烂摊子”。上任伊始,戴耀明便进行了多项改革:打破大锅饭,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实行聘用制;年终奖与工效挂钩;禁止看“白戏”,看戏一定要买票。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能够采取这样的举措不仅超前而且大胆,这也是新坝大剧院能够在扬中乃至长三角地区声名远扬、并取得良好业绩的逻辑起点和内在依据。

1985年,戴耀明自筹资金30万元,在公社大会堂的基础上建成拥有815个座位的新坝影剧院;2002年,影剧院重建;2008年,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拥有1118个座位的新坝大剧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硬件”之外,戴耀明更注重的是剧院的“软件”——演出内容。记者在新坝大剧院陈列室里看到很多来演出过的艺术院团和演员的照片,包括:中国京剧院、中国广播艺术团、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锡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京剧院、安徽黄梅戏剧院等院团和国外演出团体;王文娟、徐玉兰、萧雅等著名戏曲艺术家,以及宋祖英、刘欢等歌唱家。陈列室的这些照片是新坝大剧院自改革开放以来演出剧目的编年史,也是新坝镇老百姓改革开放以来观看演出的记录簿。

敢为人先的拓荒牛

上世纪80年代孕育出的扬中“四千四万”精神在戴耀明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信奉“出路出路,出了门有千条路万条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万事难”的他,勇立演艺市场的潮头。

那个时代,演出业受到多种新兴娱乐行业冲击而日益滑坡,要想谋求新的发展,还得走“以副促文,多业助文”的道路。于是,征地、筹资、承包……一项接一项,他甩开膀子干起来。1984 年开始,戴耀明先后办起了服装、印刷、电器、动力程控厂和招待所5个副业。在副业的有力支撑下,1989年,新坝大剧院注册成为全国首家民营剧场。随后,由于政策变动、剧院改制,戴耀明将这些工厂转让出去后成立了专门的演出公司,开始自己组台演出。“跑断腿, 磨破嘴”是戴耀明对这段工作的总结,也正因为率先“走出去,请进来”才让扬中的百姓有机会看到多种优秀艺术院团和明星的演出,让剧院至今屹立在新坝镇上。

1991年,戴耀明被文化部、人事部等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在人民大会堂表彰大会上做了发言。他说:“我正在考虑花几年时间,在新坝镇上建起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群众文化娱乐中心,我心目中未来的新坝大剧院将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2008年,戴耀明这个当年有些“超前”的梦想实现了。

50年演出千余场

为弘扬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新坝大剧院坚持多形式文明优质服务,在观众与剧团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凭借戴耀明的活力和人格魅力,前述陈列室列出的各院团相继到新坝大剧院演出,除了京剧、越剧、锡剧、黄梅戏外,还有歌舞、杂技、东北二人转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宋祖英、毛阿敏、殷秀梅、刘欢、蒋大为等演艺明星都给热情的扬中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50年来,新坝大剧院共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000多场,观众100多万人次。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乡镇剧院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除了疫情防控时期,新坝大剧院仍然生意红火,好戏连台。他们坚持“政策驱动、公益特征、市场运作”相结合,送电影进村,送戏下乡,用文化惠民的实际行动树立新坝大剧院的品牌形象。

为了让观众知晓,每次举行大型文艺演出前,戴耀明总要精心设计制作海报进行宣传,力求主题鲜明突出。为张贴海报,他足迹遍布扬中的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多年来,他张贴海报一万余张。多少个除夕夜,当千家万户已吃完年夜饭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时,妻子做好年夜饭,热了又冷,冷了又热,戴耀明却在外面张贴春节期间的演出海报。想到此,他总觉得愧对妻子、女儿。妻子陶纪珍说他“ 把大剧院当成家,把家当成招待所”,女儿则说他“把大剧院当成自己的儿子,情有独钟”。

千箱蜜桃上江堤

戴耀明认为,作为一个文化企业的负责人,更应承担社会责任,厚植人民情怀,热心公益,奉献爱心。他积极参加家乡的修桥铺路、捐资助学、帮困解难等公益活动。

2020年7月,扬中防汛形势吃紧,江潮水位日益增高,江风怒号,浊浪排空。从小生长在扬中岛上的戴耀明心里明白,江堤是扬中人的生命线,必须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看到防汛一线的干部群众在江堤上严阵以待,他心潮起伏,夜不能寐,就与妻子商量,为防汛抗洪做点儿实事,妻子心领神会。于是,戴耀明自掏腰包10.8万元,从无锡购买了1800多箱阳山水蜜桃,利用早晚时间,不辞辛劳,开车上堤慰问。

从栏杆桥到西来桥,从上洲到下洲,每一处防汛站点,都留下了戴耀明赠送水蜜桃的身影。防汛将士现场对他表达感激之情:站在百里江堤上迎风顶浪,意想不到能吃上水蜜桃,真是嘴里甜甜的,心里暖暖的,精神足足的,对夺取防汛抗洪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当年春天,在扬中抗击疫情紧张期间,戴耀明又捐出3000元现金,支援当地双新村抗疫。

饮水思源谢党恩

戴耀明告诉记者,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在灯下回想,50年的坚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坎坷。命运百般挤兑,他总能咬紧牙关挺过来,因为他始终坚信:“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信春风唤不回。”每天看着朝升夕落的太阳,守望着新坝大剧院这所精神家园,他的心里明白,相比走了多远,更为重要的是方向。

如今的新坝大剧院在全国乡镇剧院中不仅规模大,设备现代化程度高,而且邀请国内外演出团体,获得的荣誉层次也高;持续稳步发展时间长、宣传引导、组织观众上座率高,在全国同行业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谈到这些喜人的变化,戴耀明坦言,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扬中市委、市政府和新坝镇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就没有新坝大剧院今天的发展成就。他表示,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文化惠民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采访结束时,戴耀明即兴赋诗一首:“坚定不移跟党走, 文化惠民不松手,撸起袖子加油干,精神家园定长久。”表达了这位74岁老党员对党的文化事业的忠诚和担当。戴耀明50年坚守振兴乡村文化事业的事迹也先后引起《人民日报》 《中国文化报》 《新华日报》 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为他拍摄了专题片。(童本宽 孙富民 周树新)

编辑:万嘉

审核: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