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上周日(2月19日),镇江康盛剧社在江一社区广场举行“淘文化网”戏曲专场演出,现场热闹非凡,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了戏曲文化的魅力。
流畅的琴韵融合轻快的鼓板,扬剧《白蛇传·上金山》选段吟唱出难断的情愫;京剧《贵妃醉酒》堪称经典,张金华一亮相便惊艳全场;锡剧《双推磨》打的是诙谐幽默牌,可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典型;京剧《廉锦风》的道具鱼竿很出彩,体现了梅派柔和的闪展腾挪身段;越剧《送凤冠》演得有情有义,即使在今天的生活中仍能听到这种劝解方式;作为压轴戏的京剧《白蛇传·游湖》选段,则汇集了剧社最强阵容……8个节目历时一个半小时,居民群众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
戏曲专场演员谢幕
记者身边碰巧有位文艺志愿者,五六十岁。其自报家门,说是附近江二社区合唱队的成员,经常来这里参加培训,因此对这边活动了如指掌。显然他已经欣赏了不止一场戏曲专场,属于一位“准戏迷”朋友。这样的“准戏迷”,能根据台上唱腔大致分清戏曲种类,对一些著名选段也能跟着哼唱,且对台上的“名角”比较熟悉,能够说出子丑寅卯。
为啥说戏曲专场是沉浸式演出?开场前,社长吕国泰曾表示戏曲专场其实不适合室外演,在室内效果会更好。但记者偶然发现了室外演的若干好处:譬如之前舞台边有一帮人在打牌,里里外外围着不少人观战,等到开场锣鼓响起,这扑克显然没法打了,完全被铿锵激越的锣鼓点压制,于是这群人火速变成了观众,一个不落;再比方几位锣鼓师都安排在舞台右首,他们一敲起来,就有不少市民围观,甚至有的人宁愿不看戏,也要看他们敲,那里面确有一把京胡,特别有腔调。
不过,记者还是被舞台上的精彩所吸引,整场戏的次序安排颇见匠心,前后三个《白蛇传》节目,将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很多市民对戏曲的理解,可能只限于每年央视春晚的那个戏曲大串联节目,虽热闹,然而远不如真人在你面前挥舞水袖有震撼力和冲击力,记者坐第二排,可明显感受到这种张力。举个例子,因为这个舞台不大,两人略嫌空,三人刚刚好,四个人就感觉有点挤了。前面节目都是一两人演,当三个人在台上时,男演员一走台就能从其宽袍大袖中听闻呼呼风声,这种真切感在屏幕上是无法体会到的。
当然,台上台下的演职员都很辛苦:比如特邀的吴宝成夫妇,吴先生原为丹徒锡剧团主要演员,尽管剧团上世纪末撤销了,但他仍坚守戏剧阵地;再如从上海特地赶来的扬剧演员万宝山,无论演出还是排练,均一场不落;另有主持人张媛媛,预先告知各剧目特点,让观众的心理期望值瞬间拉满;还有人全程录像,换句话说,这台戏可通过线上观看;现场剧务人员也不少,搭台、调音、搬凳子、发节目单,一场演出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
这次演出由葛克瑛和金桂芬两位老艺术家负责化妆,演员装扮极养眼,特别是在午后暖阳的衬托下,色彩饱和度达到了极致。某种程度上,这身打扮就是自带的美颜滤镜,且脸部依旧不僵硬,表情收放自如,引来观众频频拍照、拍视频,发朋友圈。台上演得起劲,台下看得带劲,高低婉转的吟唱像磁石般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舞台外围的很多人基本上是站着看完了全场,掌声、叫好声、与主持人的互动不绝于耳。偶尔还有人点评,看到演员亮绝活不禁脱口而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快结束时,边上一位老太问记者,“明天还有吗?”(文/图 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何冰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