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镇江文化 | 这位清代治河能臣与镇江的渊源,你了解吗?

2023-02-24 21:42

文 / 朱昌勤

陈鹏年(1663—1723),为清代官吏,曾任河道总督兼摄漕运总督。陈鹏年在任时突出的政绩主要体现在重视水利、治河有策上,被康熙帝誉为“中国第一能臣”。不过陈鹏年也遭遇过贬谪,曾谪居镇江,在镇江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故事。

清朝时期镇江大运河的运输主要依靠徒阳河发挥作用,由于大运河镇江段是典型的高岗夹河之地理形势,为保证河道畅通,疏浚工程频繁。据载,清朝统治二百多年间,徒阳河疏浚达47次之多。而这些疏浚工程的有效实施,与当时陈鹏年制定的一系列治河策略有着密切关联。

陈鹏年行书

陈鹏年曾负责江南河工的管理,其间陈鹏年针对当时河道淤积、水患严重的状态,制定了《河工条约》。陈鹏年认为,河工效力官员因当取其身家殷实,尤必择其才具优长,方可委以重任。陈鹏年在保证各地官员自愿的情况下,严格河员的投报条件,有步骤地进行人员的审核与选用,最终将大批德才兼备者选拔到了河员岗位。在清代河道关系到河防、漕运的顺利进行,陈鹏年要求各地专门建立了河库银,同时陈鹏年加大了河道管理和监督。在治理河道上,特别注重分工,河员各司其职,保证各个环节正常运行,不致有亏。陈鹏年注重河道的科学治理。针对运河水道汛期时有险情,部分河段大有崩塌之势,他注重河道治理的空间分流、时间分流。面对江南春夏之际较为严重的涝情,陈鹏年根据时节、人力对水道治理加以时间上的分配。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当时社会、民生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鹏年虽然身为高官,但他为政清廉、体贴河工。有史书评价:陈鹏年“胸有定力,不以荣辱、毁誉、生死动其心,慨然以泽不被于民、道不伸于己为耻”,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因而深受百姓的爱戴,有“陈青天”之称。镇江老字号“唐老一正斋”药店,就记录着这样一段历史:康熙五十年(1711年),陈鹏年督管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山西等七省水利,河工患上腰肌劳损、腿脚扭伤等病者甚多,陈鹏年以“一正膏”疗之,解除了广大河工的病痛疾苦。后来陈鹏年自己也患筋骨疼痛之症,贴了“一正膏”后,于不知不觉中痊愈,并闻到一股膏药的香味,深切感受到膏药疗效卓著,于是他以良药的典故“橘井”,赐题“橘井流香”匾额送给了“唐老一正斋”。

陈鹏年诗集

陈鹏年不仅治河成绩卓著,他还是一位学者,著有《道荣堂文集》,他又是一个诗人,在镇江留下了他的诗歌。陈鹏年字沧州,因而有《沧州近诗》。陈鹏年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无意计较个人得失,其诗风格从容平和,他写过一首《京口即事》:“京江四月无雨泽,井泉竭尽秧苗枯。小麦待收怕久涝,欲晴欲雨天踟蹰……刈麦要晴秧要雨,天公惆怅难自主。”诗中流露出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陈鹏年酷爱书法,尤其对前人书法大家金石拓本情有独钟。1712年前后陈鹏年谪居镇江,其间他找来多种《瘗鹤铭》石刻拓本,终日习字临摹,作为寄托。可是他发现这些拓本非常混乱,理不出头绪,到底哪个版本才是真正的《瘗鹤铭》?

原来矗立于焦山江畔的《瘗鹤铭》石刻,由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历经千年,早在唐朝及明朝洪武年间两度断裂坠入江中,要想理清真伪就要设法打捞起江中的断石。陈鹏年遍阅史料,判断出《瘗鹤铭》残石坠江的大致区域,1713年他募集资金招人开始了江中打捞行动。经过三个月的打捞,共从江中打捞出碑文残石五块,文字已残断不全,仅有完整文字81个,残损字12个。虽然碑文残缺,但笔力劲挺、飘逸俊秀,依然保存着《瘗鹤铭》原碑的风采。时间又过去了300多年,如今稀世书法珍宝《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是镇江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位治河能臣、学者、诗人、书法家,陈鹏年对镇江作出的历史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图为朱昌勤提供。

编辑:黄昕彤

审核:滕建锋

119

文 / 朱昌勤

陈鹏年(1663—1723),为清代官吏,曾任河道总督兼摄漕运总督。陈鹏年在任时突出的政绩主要体现在重视水利、治河有策上,被康熙帝誉为“中国第一能臣”。不过陈鹏年也遭遇过贬谪,曾谪居镇江,在镇江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故事。

清朝时期镇江大运河的运输主要依靠徒阳河发挥作用,由于大运河镇江段是典型的高岗夹河之地理形势,为保证河道畅通,疏浚工程频繁。据载,清朝统治二百多年间,徒阳河疏浚达47次之多。而这些疏浚工程的有效实施,与当时陈鹏年制定的一系列治河策略有着密切关联。

陈鹏年行书

陈鹏年曾负责江南河工的管理,其间陈鹏年针对当时河道淤积、水患严重的状态,制定了《河工条约》。陈鹏年认为,河工效力官员因当取其身家殷实,尤必择其才具优长,方可委以重任。陈鹏年在保证各地官员自愿的情况下,严格河员的投报条件,有步骤地进行人员的审核与选用,最终将大批德才兼备者选拔到了河员岗位。在清代河道关系到河防、漕运的顺利进行,陈鹏年要求各地专门建立了河库银,同时陈鹏年加大了河道管理和监督。在治理河道上,特别注重分工,河员各司其职,保证各个环节正常运行,不致有亏。陈鹏年注重河道的科学治理。针对运河水道汛期时有险情,部分河段大有崩塌之势,他注重河道治理的空间分流、时间分流。面对江南春夏之际较为严重的涝情,陈鹏年根据时节、人力对水道治理加以时间上的分配。这一系列的措施,对当时社会、民生的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鹏年虽然身为高官,但他为政清廉、体贴河工。有史书评价:陈鹏年“胸有定力,不以荣辱、毁誉、生死动其心,慨然以泽不被于民、道不伸于己为耻”,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因而深受百姓的爱戴,有“陈青天”之称。镇江老字号“唐老一正斋”药店,就记录着这样一段历史:康熙五十年(1711年),陈鹏年督管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山西等七省水利,河工患上腰肌劳损、腿脚扭伤等病者甚多,陈鹏年以“一正膏”疗之,解除了广大河工的病痛疾苦。后来陈鹏年自己也患筋骨疼痛之症,贴了“一正膏”后,于不知不觉中痊愈,并闻到一股膏药的香味,深切感受到膏药疗效卓著,于是他以良药的典故“橘井”,赐题“橘井流香”匾额送给了“唐老一正斋”。

陈鹏年诗集

陈鹏年不仅治河成绩卓著,他还是一位学者,著有《道荣堂文集》,他又是一个诗人,在镇江留下了他的诗歌。陈鹏年字沧州,因而有《沧州近诗》。陈鹏年心胸坦荡,光明磊落,无意计较个人得失,其诗风格从容平和,他写过一首《京口即事》:“京江四月无雨泽,井泉竭尽秧苗枯。小麦待收怕久涝,欲晴欲雨天踟蹰……刈麦要晴秧要雨,天公惆怅难自主。”诗中流露出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陈鹏年酷爱书法,尤其对前人书法大家金石拓本情有独钟。1712年前后陈鹏年谪居镇江,其间他找来多种《瘗鹤铭》石刻拓本,终日习字临摹,作为寄托。可是他发现这些拓本非常混乱,理不出头绪,到底哪个版本才是真正的《瘗鹤铭》?

原来矗立于焦山江畔的《瘗鹤铭》石刻,由南北朝时期文人创作,历经千年,早在唐朝及明朝洪武年间两度断裂坠入江中,要想理清真伪就要设法打捞起江中的断石。陈鹏年遍阅史料,判断出《瘗鹤铭》残石坠江的大致区域,1713年他募集资金招人开始了江中打捞行动。经过三个月的打捞,共从江中打捞出碑文残石五块,文字已残断不全,仅有完整文字81个,残损字12个。虽然碑文残缺,但笔力劲挺、飘逸俊秀,依然保存着《瘗鹤铭》原碑的风采。时间又过去了300多年,如今稀世书法珍宝《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是镇江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位治河能臣、学者、诗人、书法家,陈鹏年对镇江作出的历史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图为朱昌勤提供。

编辑:黄昕彤

审核:滕建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