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报道,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为此必须继续坚持过紧日子,31省份预算报告均强调坚持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所有省份都强调今年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以腾出更多资金来保民生。
报道说,梳理发现,所有省份都强调今年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包括继续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等,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以腾出更多资金来保民生。事实上,近些年各地都坚持过紧日子,尤其是去年不少地方财政收入下滑,过紧日子力度加大。
政府如何过紧日子,成了近年来各地都绕不开的话题。重庆预算报告称,去年主动应对财政减收压力,提早调整预算,全市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20亿元左右。北京去年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及一般性支出40.6亿元。贵州去年压减一般性支出2.52亿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29.52亿元,全部统筹用于民生急需上和发展紧要处。
有意思的是,天津预算报告称,去年坚持真过紧日子,压减公用经费1.6亿元,压减部门行政支出3亿元。从这一说法看来,有些地方或有些时候,还存在并非“真过紧日子”的情况,无非是少数部门或人员在“过紧日子”问题上呈现出某种“躺平”姿态,不愿意拿出实际行动,仅仅是喊喊口号,装装样子,甚至弄虚作假,敷衍上级,哄骗群众。他们心里依恋的,恐怕还是过去那样花起公款来何妨大手大脚的“宽日子”,既舒适又风光,那才叫“官有官样”,而能不同于“普通百姓”,活得有滋有味啊。
报道说,山东今年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对省直部门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20%以上,业务类运转项目预算实行“零增长”,“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规模只减不增,从严控制资产购置,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一律不予安排。可以相信,这类要求如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那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将会在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获得进一步认可并实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会更加改善,有利于各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和发展。有道是:
政府“日子”还宜“紧”,公仆不忘百姓情;团结奋斗现代化,官民一致气象新。
当然,政府过“紧日子”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明确方针。这一做法的积极意义,绝不仅仅是省下了一点钱而已,它关系到公仆是否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当作自己的终身意愿,关系到共和国的“人民”性质是否永不变质的根本属性,因而必须坚持。果能如此,则人民对于“人民政府”的支持度,将会持续上升,国家的强大和兴盛,都是不言而喻的。
说到底,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亿万百姓才会真正过上好日子。(吴之如 文并画)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黄昕彤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