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园区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正如全市项目攻坚暨产业强市大会要求:不能“把西装的料子做围裙”,坚持长远布局、精心裁剪,用“绣花功夫”真正把“好料子”用好。项目攻坚,园区尤须挑大梁、扛重责,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切实打造成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尖子生”、“领头羊”。
把“好料子”用好,要“察料”在先,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
一“察料”,要搞清楚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仔细、全面地盘一盘,而不是想当然。近年来,重庆旅游业逆袭,他们正是“察料”在先,城市“网红”起来之前就沉下心来做基本功。2017年,重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两年完成38区县、33个区块,共计82375平方千米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2018年,重庆再次启动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涉及范围包括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23个亚类、110个基本类型。家底清晰、数据扎实,决策就有方向。
二“察料”,是搞清楚“好料子”好在哪。这个好,在内,要特别注意时代变化区域变迁,好的标准也在变。以前的确良是好料子,现在,纯棉才是优选。再比如,交通便捷,是镇江自古以来的城市优势,但在交通大建设的今天,再拿这个说事,已然是不起任何涟漪。这个好,在外,更要深刻理解产业的特点和现状,从行业聚集度、增长潜力、技术变革趋势以及城市发展方向、园区总体规划等多维度综合考虑。符合时代趋势、潜力空间巨大且与地方契合度高的产业才是好,才适合定位、深耕。
把“好料子”用好,要“备料”精心,在承载能力上实现大突破。
一“备料”,在园区载体建设、服务配套。融合产业的特性设计、规划和建设,增强园区功能品质,瞄准产业本身的特点、企业发展的需求和痛点,创新服务。提升园区生产支撑度,多方开拓投融资渠道,加快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培育和发展研发、物流、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园区办事便利度,有条件的实现“园内事园内办”;条件不具备的,建立代办服务、开设“绿色通道”、设置驻点窗口,最大程度为园区企业提供便利。提升园区生活舒适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园区生态圈。
二“备料”,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坚决“去行政化”,推动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集聚;实行“赛马”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活力动力,加快形成“万马争先”局面;落实园区联动发展机制,借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开放融合、共赢发展。完善项目评估机制,努力让每一个项目都能释放“黄金效益”;完善调度推进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破解、工作高效运转;完善列统考核机制,让考核指挥棒指得准、用得灵。
把“好料子”用好,还要“等得起”“肯留白”。
“等得起”,因为产业培育要持续投入、需时间积淀。做围裙,不需要多少工序,立等可取、随即可用。但做西装,少则数十道工序,多则上百道工序,手工定制的顶尖西装,更多达200多道工序,当然要“等得起”。近两年,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吸睛聚焦。但人家早在2010年就把新能源产业列入“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十多年坚持在同一个赛道深耕,方有如今的产业集群爆发与城市发展荣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功成不必在我”,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然后,才会有“功成必定有我”。
“肯留白”则是“看不准的宁可留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始终为长远计、为子孙后代计,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符合规律、多方共赢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对于看不清的、拿不准的、沽名钓誉的、现在不具备条件做的事宁可不做,也不要给后来人丢下“包袱”。(辛平)
编辑:金凯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