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闲读 | 前人笔记拾趣六则

2018-05-18 17:06

茶余饭后,读点前人撰写的笔记,既增长文史知识,又平添几分乐趣,今举例六则,闲话片言。

刘寄奴的故事

《辞海》:“刘寄奴,中药名,菊科植物奇蒿草,功能活血通经,主治跌打损伤。”谈起此药名,与世居京口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有关。此说见于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

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薪新州,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臼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伤,合药敷之。”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返。

相传刘裕“收药而返”,该药可治创伤,后世因刘裕小名寄奴,故称此药为“刘寄奴草”。

“茅山”“金山”片言

茅山“华阳洞天”,景观犹存;金山“山下水府”(神话中的龙宫),已成往事;在历史上二者均享有盛名。此说见于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

天下名山洞府:江宁府华阳洞,杭州大涤洞,常州张公洞,庐山咏真洞,润州金山下水府,杭州钱塘江水府。

文中“江宁府华阳洞”,即句容茅山华阳洞,据《镇江要览》记载“句容在宋代属江宁府”。“华阳洞天”“金山水府”富有传奇色彩:“华阳洞天”有神话爱情故事,详见明代李昌祺的《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金山水府”有神话爱情故事,详见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晚霞》。

扬子江心水

万里长江镇江段,自古称之“扬子江”,唐代丁仙芝的《渡扬子江》诗云:“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扬子江是宜茶之水,如北宋苏东坡所说“活水烹茶,发其鲜馥”,品级上乘,与“蒙顶茶”驰誉全国。此说见于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

昔人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蜀雅州,采得其茶,可蠲百疾。

文中“蒙山顶上茶”,即“蒙顶茶”,是四川省名山县(古属雅州)的特产。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色名茶的总称,其中蒙顶甘露是蒙顶诸茶中的最佳代表,芽叶幼嫩,汤绿黄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这句俗话由来

老镇江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话由来,初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

盖人家每日不可或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杂剧《玉壶春》《度翠柳》《百花亭》《刘行首》等剧为便于演唱,流变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近代沈宗畸的《便佳簃杂钞》:“《打灶分家》田三嫂的出场词:为人千万莫当家,当家心儿乱如麻,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品读此词,颇有趣味。

轿子始于南宋

轿子是旧时的交通工具,方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外面套着帷子,两边各有一根杆子,由人抬着走,俗称“人轿”,始于南宋。此说见于明代王士性的《广志绎》:

人轿自宋南渡始,故今俗杭州最多最善。

据镇江文史学者孙金振老先生供给的资料:民国初年,镇江轿行有竹轿400余乘,藤轿145乘,可见其时城区的交通工具主要靠轿子。

明代的鹤林寺

镇江南山鹤林寺,旧名竹林寺,创建于东晋,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有叙述鹤林寺的笔记一则:

余与徐道寅过润州,鹤林寺有马素塔,唐人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即此地也。

文中“马素塔”,“马素”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鹤林寺住持僧元素,“马素塔”亦称“马祖塔”。唐人诗“因过竹院逢僧话”,详见李涉的《题鹤林寺壁》。“马素塔”是古代鹤林寺八景之一,明代邬佐卿的《马祖师塔》诗云:“浮图旧迹半成尘,雨歇郊原墓草新,秋色满山千树月,只今谁是坐禅人。”这则笔记也是该景观在明代犹存的佐证。

(编辑  花蕾)

46

茶余饭后,读点前人撰写的笔记,既增长文史知识,又平添几分乐趣,今举例六则,闲话片言。

刘寄奴的故事

《辞海》:“刘寄奴,中药名,菊科植物奇蒿草,功能活血通经,主治跌打损伤。”谈起此药名,与世居京口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有关。此说见于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

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薪新州,见大蛇长数丈,射之伤;明日复至,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臼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伤,合药敷之。”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返。

相传刘裕“收药而返”,该药可治创伤,后世因刘裕小名寄奴,故称此药为“刘寄奴草”。

“茅山”“金山”片言

茅山“华阳洞天”,景观犹存;金山“山下水府”(神话中的龙宫),已成往事;在历史上二者均享有盛名。此说见于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

天下名山洞府:江宁府华阳洞,杭州大涤洞,常州张公洞,庐山咏真洞,润州金山下水府,杭州钱塘江水府。

文中“江宁府华阳洞”,即句容茅山华阳洞,据《镇江要览》记载“句容在宋代属江宁府”。“华阳洞天”“金山水府”富有传奇色彩:“华阳洞天”有神话爱情故事,详见明代李昌祺的《剪灯余话·洞天花烛记》;“金山水府”有神话爱情故事,详见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晚霞》。

扬子江心水

万里长江镇江段,自古称之“扬子江”,唐代丁仙芝的《渡扬子江》诗云:“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扬子江是宜茶之水,如北宋苏东坡所说“活水烹茶,发其鲜馥”,品级上乘,与“蒙顶茶”驰誉全国。此说见于清代刘献廷的《广阳杂记》:

昔人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蜀雅州,采得其茶,可蠲百疾。

文中“蒙山顶上茶”,即“蒙顶茶”,是四川省名山县(古属雅州)的特产。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色名茶的总称,其中蒙顶甘露是蒙顶诸茶中的最佳代表,芽叶幼嫩,汤绿黄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这句俗话由来

老镇江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话由来,初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

盖人家每日不可或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杂剧《玉壶春》《度翠柳》《百花亭》《刘行首》等剧为便于演唱,流变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近代沈宗畸的《便佳簃杂钞》:“《打灶分家》田三嫂的出场词:为人千万莫当家,当家心儿乱如麻,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品读此词,颇有趣味。

轿子始于南宋

轿子是旧时的交通工具,方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外面套着帷子,两边各有一根杆子,由人抬着走,俗称“人轿”,始于南宋。此说见于明代王士性的《广志绎》:

人轿自宋南渡始,故今俗杭州最多最善。

据镇江文史学者孙金振老先生供给的资料:民国初年,镇江轿行有竹轿400余乘,藤轿145乘,可见其时城区的交通工具主要靠轿子。

明代的鹤林寺

镇江南山鹤林寺,旧名竹林寺,创建于东晋,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有叙述鹤林寺的笔记一则:

余与徐道寅过润州,鹤林寺有马素塔,唐人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即此地也。

文中“马素塔”,“马素”即唐代开元、天宝年间,鹤林寺住持僧元素,“马素塔”亦称“马祖塔”。唐人诗“因过竹院逢僧话”,详见李涉的《题鹤林寺壁》。“马素塔”是古代鹤林寺八景之一,明代邬佐卿的《马祖师塔》诗云:“浮图旧迹半成尘,雨歇郊原墓草新,秋色满山千树月,只今谁是坐禅人。”这则笔记也是该景观在明代犹存的佐证。

(编辑  花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