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早安镇江 | 兔年,我们“要”这样干!

2023-02-01 06:41

担当,首先是个“敢”字。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会议上说:“我们全力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兔年到底“要”怎么干?镇江“新春第一会”给出了答案!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这样干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强调“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这次省“两会”期间,省委信书记在省政协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省之基、强省之要”;许省长到镇江代表团参加讨论,要求我们“牢记嘱托、负重奔跑,把精力更多转到发展上来,把产业做精做专做出规模”。



镇江兔年“要”这样干

镇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全会和省“两会”部署,按照市委全会和市“两会”安排,久久为功发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引导全市上下以攻坚之势、聚攻坚之力、打攻坚之仗,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提升,全力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打造长三角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城市,为建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攻认识提升之坚

全市上下进一步把思想和精力聚焦到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上来,形成最广泛共识、最强大合力。

如何筑牢产业根基,归根结底靠源源不断的好项目。实践反复证明,离开项目谈产业只能是空口白话,脱离项目抓发展也只能是缘木求鱼;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稳定经济运行才有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才有支撑,应对区域竞争才有底气。

我们清醒看到,当前我市项目工作与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无论是热度、力度还是体量、质量都相对落后。

我们直面问题、奋起直追,把精力、资源聚焦到项目工作上来,尤其要把重大项目作为稳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解决招商氛围不够浓、项目质效不够高、方式创新不够多等突出问题,推动项目工作加快实现整体性突破,让聚焦项目攻坚成为镇江发展的“主基调”、产业强市的“最强音”。

攻招引建设之坚

从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角度,还做到四条:


开拓招引多渠道。

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紧扣“四群八链”定位,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深挖项目信息、扩大项目来源、充实项目储备,吸引和推动更多优质重大项目落地镇江。

创新外招方式。

坚持向内挖潜。特别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对接服务,深入了解他们的投资意向,只要符合镇江产业政策、用地标准、环保要求,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都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把项目留住、投资留住、税源留住。

技改项目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引导相关企业抓住用好机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商务部门牵头建立招商信息统筹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信息的把关,畅通调配渠道,引导各地按照产业布局开展精准招商,避免各自为政、互相内耗,推动大项目好项目适得其所、加快落地。


紧抓园区主战场。

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

进一步加快项目集聚。

进一步严把准入关口。

进一步探索合作共建。


做好要素全保障。

精准“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积极“争”,充分认识“对上沟通协调也是生产力”,方面主动向上沟通争取,为镇江项目发展争得最大支持。

全域“统”,对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要素,要加大市域内统筹力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向潜力大、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倾斜。


完善工作好机制

再接再厉、继续提升,用“好机制”助力“大发展”。

完善项目评估机制。

完善调度推进机制。

完善列统考核机制。

攻主体培育之坚

我们释放一个信号——镇江一定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健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

牢记“寒冬落魄你不在,春暖花开你是谁”,坚持让企业当主角、让企业家站“C位”,深入落实“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方案,加快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区域性营商环境。


让企业强信心

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尊企爱企,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特别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让企业能放心

注重加强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稳定性,不搞“大转弯”、不踩“急刹车”,不要层层加码或层层递减。


让企业更舒心

针对企业急难愁盼下好“及时雨”、送好“雪中炭”,通过常态化助企纾困、放管服改革、落实帮扶政策等方式,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企业舒心经营、稳健发展,有更强获得感。

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与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当好“店小二”,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攻作风改进之坚

市各层各级、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稳”的基调、“跑”的状态、“争”的追求、“实”的导向,在产业强市、项目攻坚的赛场上比学赶超、争先争强。


树牢大局意识,不打“小算盘”

大局意识不是喊口号,落到行动上、见到成效中。

自觉增强系统观念,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

各地各部门站高谋远,勇于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觉为全市大局谋、为城市未来计,聚焦项目攻坚这盘“大棋”,条线之间顺畅、板块之间互动、条块之间也协同,不打“小算盘”、不搞“小九九”,找准定位、合力作为,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强化担当精神,不划“太极拳”

广大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树立正确政绩观,杜绝推、躲、绕,整治庸、懒、散,在推进经济工作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以舍我其谁的大气担当,更好展现“干部敢为”。

各个板块是抓发展、稳增长的前沿阵地,破除路径依赖,敢于新路超越,在顶层设计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更好展现“地方敢闯”。

企业是强产业、上项目、抓创新的重要力量,引导激励广大企业家始终保持创业兴业的雄心壮志,满怀信心干实业,心无旁骛攻项目,加快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上移,更好展现“企业敢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力、创新智慧,更好展现“群众敢首创”。


提升专业能力,不当“门外汉”。

各地聚焦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建设,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懂经济、通政策、会谈判、善招商的专家人才,探索市场化方式,落实奖励激励举措,加快打造专业化招商、服务队伍。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注重在干中学、学中干,多向企业家、金融家等学习请教,加快提升抓经济、抓产业、抓项目的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工作推进中尤其注重提升“算账”能力,结合本地本部门目标与实际,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确保看得准、拎得清、抓得成。


突出实效导向,不搞“花架子”。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坚持调研先行、深接地气。

坚持实干实绩、奖优罚劣。

编辑:高新、万嘉

审核:高新


66

担当,首先是个“敢”字。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省政协会议上说:“我们全力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兔年到底“要”怎么干?镇江“新春第一会”给出了答案!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这样干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强调“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这次省“两会”期间,省委信书记在省政协会议讲话中明确提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省之基、强省之要”;许省长到镇江代表团参加讨论,要求我们“牢记嘱托、负重奔跑,把精力更多转到发展上来,把产业做精做专做出规模”。



镇江兔年“要”这样干

镇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全会和省“两会”部署,按照市委全会和市“两会”安排,久久为功发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引导全市上下以攻坚之势、聚攻坚之力、打攻坚之仗,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提升,全力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打造长三角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城市,为建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攻认识提升之坚

全市上下进一步把思想和精力聚焦到抓项目、抓产业、抓发展上来,形成最广泛共识、最强大合力。

如何筑牢产业根基,归根结底靠源源不断的好项目。实践反复证明,离开项目谈产业只能是空口白话,脱离项目抓发展也只能是缘木求鱼;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稳定经济运行才有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才有支撑,应对区域竞争才有底气。

我们清醒看到,当前我市项目工作与周边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无论是热度、力度还是体量、质量都相对落后。

我们直面问题、奋起直追,把精力、资源聚焦到项目工作上来,尤其要把重大项目作为稳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解决招商氛围不够浓、项目质效不够高、方式创新不够多等突出问题,推动项目工作加快实现整体性突破,让聚焦项目攻坚成为镇江发展的“主基调”、产业强市的“最强音”。

攻招引建设之坚

从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角度,还做到四条:


开拓招引多渠道。

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紧扣“四群八链”定位,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深挖项目信息、扩大项目来源、充实项目储备,吸引和推动更多优质重大项目落地镇江。

创新外招方式。

坚持向内挖潜。特别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对接服务,深入了解他们的投资意向,只要符合镇江产业政策、用地标准、环保要求,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都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把项目留住、投资留住、税源留住。

技改项目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引导相关企业抓住用好机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商务部门牵头建立招商信息统筹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信息的把关,畅通调配渠道,引导各地按照产业布局开展精准招商,避免各自为政、互相内耗,推动大项目好项目适得其所、加快落地。


紧抓园区主战场。

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

进一步加快项目集聚。

进一步严把准入关口。

进一步探索合作共建。


做好要素全保障。

精准“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积极“争”,充分认识“对上沟通协调也是生产力”,方面主动向上沟通争取,为镇江项目发展争得最大支持。

全域“统”,对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要素,要加大市域内统筹力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向潜力大、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倾斜。


完善工作好机制

再接再厉、继续提升,用“好机制”助力“大发展”。

完善项目评估机制。

完善调度推进机制。

完善列统考核机制。

攻主体培育之坚

我们释放一个信号——镇江一定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健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

牢记“寒冬落魄你不在,春暖花开你是谁”,坚持让企业当主角、让企业家站“C位”,深入落实“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方案,加快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区域性营商环境。


让企业强信心

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尊企爱企,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特别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让企业能放心

注重加强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稳定性,不搞“大转弯”、不踩“急刹车”,不要层层加码或层层递减。


让企业更舒心

针对企业急难愁盼下好“及时雨”、送好“雪中炭”,通过常态化助企纾困、放管服改革、落实帮扶政策等方式,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企业舒心经营、稳健发展,有更强获得感。

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与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当好“店小二”,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攻作风改进之坚

市各层各级、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稳”的基调、“跑”的状态、“争”的追求、“实”的导向,在产业强市、项目攻坚的赛场上比学赶超、争先争强。


树牢大局意识,不打“小算盘”

大局意识不是喊口号,落到行动上、见到成效中。

自觉增强系统观念,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

各地各部门站高谋远,勇于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觉为全市大局谋、为城市未来计,聚焦项目攻坚这盘“大棋”,条线之间顺畅、板块之间互动、条块之间也协同,不打“小算盘”、不搞“小九九”,找准定位、合力作为,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强化担当精神,不划“太极拳”

广大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树立正确政绩观,杜绝推、躲、绕,整治庸、懒、散,在推进经济工作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以舍我其谁的大气担当,更好展现“干部敢为”。

各个板块是抓发展、稳增长的前沿阵地,破除路径依赖,敢于新路超越,在顶层设计框架内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更好展现“地方敢闯”。

企业是强产业、上项目、抓创新的重要力量,引导激励广大企业家始终保持创业兴业的雄心壮志,满怀信心干实业,心无旁骛攻项目,加快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上移,更好展现“企业敢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力、创新智慧,更好展现“群众敢首创”。


提升专业能力,不当“门外汉”。

各地聚焦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建设,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懂经济、通政策、会谈判、善招商的专家人才,探索市场化方式,落实奖励激励举措,加快打造专业化招商、服务队伍。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注重在干中学、学中干,多向企业家、金融家等学习请教,加快提升抓经济、抓产业、抓项目的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工作推进中尤其注重提升“算账”能力,结合本地本部门目标与实际,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确保看得准、拎得清、抓得成。


突出实效导向,不搞“花架子”。

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坚持调研先行、深接地气。

坚持实干实绩、奖优罚劣。

编辑:高新、万嘉

审核:高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