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冬季,桃树要修剪,还得压肥,那边草坪也要打理,就我们夫妻俩,天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近日,句容市后白镇小罗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罗荣霞顶着寒风在农场里忙碌着,虽说现在不是收获的季节,但这对不惑之年的夫妻组合,却在乡村奋斗得十分起劲。
回乡接活,或许是当下不少年轻农场主的共同经历。对罗荣霞来说,2017年回乡接过父辈经营了小半辈子的农场,她得心里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过去,我们在外打工,也干着辛苦活,赚着辛苦钱。回家经营父辈的心血,同样是干活,却是为自己奋斗,所以干起来也更有劲头。”
从工人转职为农民,罗荣霞坦言,夫妻俩碰到的第一个困惑的是栽培模式的“旧”。“父亲那代人,都是以产量为王,不疏果,一棵桃树最多时结了超过150公斤果子,这就造成果子不但个头不大,口感也不行。”罗荣霞笑着说,刚回来那年,桃子只能卖出10元3斤的批发价,加上产量太多,还得雇几个工人在附近菜市场销售,这样忙了一季也赚不到钱。
忙又赚不到钱,那就得变。“我们第一个想法是剔除过去的求量路线,改为求质,打造精品。但怎么打造?如何才能种出优质的果子?这些都需要学习。”为了做好水果产业,罗荣霞和丈夫开始学习各种果树种植技术,从每年桃树和梨树的疏花疏果,到病虫害的防治用药,再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措施,除了向周边优质种植户学习,还外出取经。罗荣霞的丈夫至今还跟着一位梨树种植专家学习。
有了技术支持,罗荣霞和丈夫开始对果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果园面积,最初53亩的果园对于夫妻俩来说管理压力太大,特别是面对疏花疏果的集中时段,每天都累得抬不起手臂,于是夫妻俩将果树种植面积压缩了一半,而且还将桃树的品种以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了重新布局。其次是果树的精细化管理,以桃树为例,将过去的一棵树150公斤的产量压缩至一半,每个枝条只留3-4个桃子。同时,使用更加精准的防控手段,促使桃的品质提升,个头变大,口感更好。
让罗荣霞津津乐道的是销售。“过去,父亲申请了‘要好’这个品牌,如今我也一直沿用。从6月份开始到11月份,早桃以12元-14元/公斤的价格销售,晚桃效益更好,每公斤售价达到20元,还供不应求。在控产提质之后,桃子的价格不但提高,收益也跟着涨了起来。”
如今,罗荣霞将更多重心转移到了晚桃上,“早桃上市量太大,雇了工人也难妥善处理好。晚桃不但避开桃子大量上市时期,还有着更高的收益,自然要大力发展。”
有了好产品,还得有好环境。2021年,果园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泥土路得到了简单的硬化处理,游客入园采摘更加方便。同时,花费7万多元建设的5亩大棚,将晚桃全部保护了进去,为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提供便利。“今年,农场获得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鼓励。”罗荣霞笑着说,果树产业发展的同时,她还在腾出来的土地上种上了草坪,果园的配套设施也会更加完善,“奋斗在新时代的乡村,真好!”(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尤恒 祝启成)
编辑:万嘉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