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近期,《通胀削减法案》成为美国与欧洲的矛盾焦点,贯穿了美欧之间的一系列经贸和外交互动。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痛批《通胀削减法案》“造成西方出现裂痕”。而且相关争议还覆盖了12月5日举行的“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第三次部长级会晤,冲淡了外界对于该会晤本身的关注焦点。
欧洲对《通胀削减法案》的核心关切在于美国向其本国以及北美国家制造的电动汽车、绿色制氢、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产品提供的高额税收抵免补贴,其总额预计达到3690亿美元。欧盟和各成员国则认为,相关补贴法案对于包括欧洲产品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造成了严重歧视,而美国产品则在本土获得了不公平的贸易待遇。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这一政策意在重振美国在清洁能源等前沿产业的竞争力和主导地位。其实现途径则是通过不公正补贴让外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遭遇歧视和赴美投资之间二选一,通过挖他国产业根基墙脚的方式来实现强化本国产业的目的。这一做法再次暴露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和本国优先的本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指出,《通胀削减法案》中的补贴政策对欧盟的电动汽车、电池、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密集型等行业构成歧视,并呼吁欧洲企业在美国应受到公平对待。
而对于当前经济深陷多重困境的欧盟而言,美国此举无疑是在张开背刺盟友的黑手来趁火打劫。目前,欧洲经济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天然气供应的紧张以及对俄“石油限价令”的落地,将使欧洲的能源成本进一步水涨船高,加剧其经济下行风险。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预计仅能达到0.3%。
与此同时,各国制造业的盈亏平衡被能源动荡打破,停减产现象大面积出现。欧洲企业纷纷看衰本土制造业前景,德国巴斯夫表示,将“永久性削减”欧洲产能,比利时化工巨头索尔维宣布,将在美国建立新工厂。德国《商报》报道称,仅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前往投资扩展业务,其中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阿尔迪和费森尤斯。这四家公司最近累计扩大投资近三亿美元。
与此同时,欧盟对于美国在经济领域攫取私利,不顾盟友利益的态度愈发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抨击美国以高于本土天然气售价3-4倍的价格出售天然气,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美欧企业的“双重标准”,将其称为“对待盟友的错误方式”和“不公平行为”。欧盟官员近期接受美国Politico网站采访时发表爆炸性言论,直接将美国向欧洲高价出售军火和能源的行为称为“发战争财”。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经贸问题上的做法实际上仍是本国利益优先的利己主义,而“重视盟友”“重振多边主义”不过是掩盖其隐性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外交话术,打着“中产阶级外交”旗号的拜登政府实际上在坚持着“美国优先”的底层逻辑。
在此背景下,欧盟和各成员国都纷纷要求以强硬方式应对美式产业掏空。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欧洲需要努力对《通胀削减法案》作出“充分的回应”。捷克工业和贸易部长西卡拉表示,美补贴政策加上高能源价格因素,或将能源生产从欧洲“推向更有利的市场”,并呼吁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欧盟委员会分管内部市场的委员蒂埃里·布雷顿指出,若美国不能修正国内法案,欧盟应当向世贸组织上诉,或采取贸易反制措施。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警告称,美国正在实施“极具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大西洋两岸的贸易争端有升级的态势。
《通胀削减法案》仅仅是一个缩影,揭示了美国为一己私利将道义、规则纷纷抛之不顾的虚伪本质。曾经有战略界人士指出,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做美国的盟友更危险。面对乌克兰危机下欧俄互相伤害,美国坐收渔利的现实,欧洲或许真应当思考是否要更加坚定和果断地维护自身的产业利益,因为这不仅关乎其短期经济前景,更事关长远的产业竞争力和战略影响力。(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来源:中国网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