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礼赞“最美科技工作者” | ​周铭成:科技之光照亮兴农路

2022-11-04 20:02

今日镇江讯 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涌起阵阵稻浪。秋高气爽,丹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周铭成正在丹阳市云阳街道双合村的田间地头察看水稻长势。谷粒是否饱满,茎秆是否粗壮,这都是他关心的问题。

“眼下水稻进入收获期,158天左右早熟晚粳稻在适期栽插的,目前看产量总体还行。”新品种示范田的测产,秋收秋种的准备,水稻优质高效清洁化生产技术培训……尽管已经退休,但闲不住的周铭成奔走在田埂与课堂之间,却比上班还忙。

从句容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周铭成没有一天离开过农业。他先后主持或参与部省级稻麦、土肥等项目10余个,获得国家和省市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含推广奖)10项,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农业科技论文达30余篇。攻关水稻新品种超高产800公斤,他不畏艰难,身先士卒。由他负责技术指导的水稻超高产展示方,通过省级超级稻验收的品种就有5个,先后8次作为省级大型观摩会现场,充分展示了“绿色、环保、优质、高产”的稻作水平。

2017年退休后,周铭成依旧心系农技推广、情牵农业发展。他说,有一分光,就得发一分热。受到市科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感召,他积极加入到科协事业中来,继续为粮油作物科技推广贡献余力。

今年水稻栽插期,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丹阳司徒镇固村村种粮大户田春龙的300亩机插稻田,因麦秸秆腐蚀产生大量毒素,导致僵苗不发。接到田春龙的求助电话,周铭成顶着烈日先后3次赶到现场“把脉开方”。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露田通气、脱水上水、适时适量施肥等技术措施,促进了秧苗早发稳长。望着满眼生机的稻秧,田春龙逢人便夸:“周老师真心为农,多亏了他的及时指导,否则今年栽插的秧苗就怕要泡汤了。”

作为市老科协特聘专家和亚夫专家团队成员,周铭成应邀参与省内外稻麦新品种推广应用的相关技术培训。“不只在镇江,苏北,甚至外省的安徽、浙江一直都有农户和我保持联络。”他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传授,将农业技术推广生动化、实用化,为省内外培育科技示范户累计180多户。目前,仅丹阳市就有近30个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与他结成“科技亲”。通过电话指导、田间查看、现场把脉等形式,老周为他们提供科技服务。”令他欣慰的是,一大批种粮大户通过农业科技的运用,已经成为科学种田的行家里手。

按照周铭成指导,小丫家庭农场主魏国良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运用,大力培育品牌、提升效益,改传统化肥撒施为有机肥当家。除了水稻分蘖期加施少量尿素氮肥外,整个生长前期和后期均不施化肥,而是采用新型生态有机肥。这种绿色种植技术,不仅逐渐改良了土壤,还培肥了地力,增加了种植效益,提高了稻米品质。由此,他在省内乃至全国优质米擂台赛中屡获殊荣。“老专家情系农民兄弟,多年来的科技指导,带出了种粮‘土专家’!”这是村民对魏国良返乡乐当新型农民,种粮种出了大名堂的点赞。

为助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建设,周铭成还牵线搭桥帮助科技示范户与有关米业公司对接,开展优质优价订单种植收购,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订单面积近万亩,探索出一条稻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快乐在田野,升华在课堂,勤勉在路上。”扎根田埂的周铭成,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乐在其中,发光发热,用满腔真情谱写了一曲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颂歌。( 陈志奎 张扬 蒋须俊)

编辑:万嘉

审核:曾海蓉

90

今日镇江讯 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涌起阵阵稻浪。秋高气爽,丹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周铭成正在丹阳市云阳街道双合村的田间地头察看水稻长势。谷粒是否饱满,茎秆是否粗壮,这都是他关心的问题。

“眼下水稻进入收获期,158天左右早熟晚粳稻在适期栽插的,目前看产量总体还行。”新品种示范田的测产,秋收秋种的准备,水稻优质高效清洁化生产技术培训……尽管已经退休,但闲不住的周铭成奔走在田埂与课堂之间,却比上班还忙。

从句容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周铭成没有一天离开过农业。他先后主持或参与部省级稻麦、土肥等项目10余个,获得国家和省市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含推广奖)10项,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农业科技论文达30余篇。攻关水稻新品种超高产800公斤,他不畏艰难,身先士卒。由他负责技术指导的水稻超高产展示方,通过省级超级稻验收的品种就有5个,先后8次作为省级大型观摩会现场,充分展示了“绿色、环保、优质、高产”的稻作水平。

2017年退休后,周铭成依旧心系农技推广、情牵农业发展。他说,有一分光,就得发一分热。受到市科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感召,他积极加入到科协事业中来,继续为粮油作物科技推广贡献余力。

今年水稻栽插期,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丹阳司徒镇固村村种粮大户田春龙的300亩机插稻田,因麦秸秆腐蚀产生大量毒素,导致僵苗不发。接到田春龙的求助电话,周铭成顶着烈日先后3次赶到现场“把脉开方”。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露田通气、脱水上水、适时适量施肥等技术措施,促进了秧苗早发稳长。望着满眼生机的稻秧,田春龙逢人便夸:“周老师真心为农,多亏了他的及时指导,否则今年栽插的秧苗就怕要泡汤了。”

作为市老科协特聘专家和亚夫专家团队成员,周铭成应邀参与省内外稻麦新品种推广应用的相关技术培训。“不只在镇江,苏北,甚至外省的安徽、浙江一直都有农户和我保持联络。”他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传授,将农业技术推广生动化、实用化,为省内外培育科技示范户累计180多户。目前,仅丹阳市就有近30个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与他结成“科技亲”。通过电话指导、田间查看、现场把脉等形式,老周为他们提供科技服务。”令他欣慰的是,一大批种粮大户通过农业科技的运用,已经成为科学种田的行家里手。

按照周铭成指导,小丫家庭农场主魏国良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运用,大力培育品牌、提升效益,改传统化肥撒施为有机肥当家。除了水稻分蘖期加施少量尿素氮肥外,整个生长前期和后期均不施化肥,而是采用新型生态有机肥。这种绿色种植技术,不仅逐渐改良了土壤,还培肥了地力,增加了种植效益,提高了稻米品质。由此,他在省内乃至全国优质米擂台赛中屡获殊荣。“老专家情系农民兄弟,多年来的科技指导,带出了种粮‘土专家’!”这是村民对魏国良返乡乐当新型农民,种粮种出了大名堂的点赞。

为助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建设,周铭成还牵线搭桥帮助科技示范户与有关米业公司对接,开展优质优价订单种植收购,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订单面积近万亩,探索出一条稻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快乐在田野,升华在课堂,勤勉在路上。”扎根田埂的周铭成,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乐在其中,发光发热,用满腔真情谱写了一曲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颂歌。( 陈志奎 张扬 蒋须俊)

编辑:万嘉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