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连线党代表 | 马明龙接受新华日报采访:将与渭南携手奏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奏曲”

2022-10-20 23: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0月19日,新华日报就镇江如何携手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党的二十大代表、市委书记马明龙进行了探讨交流。



马明龙说


东西部对口支援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自1997年镇江和渭南对口协作以来,特别是2017年第一批镇江援陕干部,从长江之滨奔赴黄河之畔,开启了镇渭协作新阶段,在携手脱贫攻坚战、共筑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结下了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谱写了山海情牵、历久弥新的崭新篇章。




聚焦脱贫攻坚,筑牢全面小康“底板”


2017年以来,派出3批次党政干部、5批次“三支”人才,投入到渭南市经济发展一线、招商引资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教育医疗一线开展组团式帮扶,部门镇街、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等120余个单位与渭南相关单位开展结对协作,争取各级财政援助资金6.1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6万多人,涌现出句容草莓扎根蒲城、扬中“点线面链”消费帮扶新模式等一批对口支援协作亮点,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2021年,镇江、渭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产业先行,锻造高质量发展“长板”


镇江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产业发展作为协作重点和脱贫治本之策,在深挖当地特色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一批支撑性强、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帮助引进产业项目30个、实际到位投资23.7亿元。特别是富丹产业园紧紧依托柿子、奶山羊两大特色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把两条产业链做长做强。同时,积极对外招引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带动富平全域经济发展。目前已招引落地圣唐乳业、扬子江药业、中冶陕压PMC等项目10个,总投资33.5亿元,到位资金20亿元,落户项目直接吸纳就业1030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28人,吸纳脱贫人口就业207人。今年,镇江在澄城县开展丹澄产业园建设,项目首期投资1.8亿元,建设15栋标准化厂房,目前已招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3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3.5亿元,努力再打造一个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共建园区,在苏陕协作“区中园”建设中持续走在前列。



全面深化协作,补好共同富裕“短板”


镇渭协作既要“结亲戚”、更要“走亲戚”,使两地人民的心贴得更紧,携手绘就共同富裕的新画卷。坚持让援派干部当好“渭南人”、说好“渭南话”,与当地干部群众结对子、当亲戚、手拉手、交朋友,统筹推动结对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民生帮扶。大力实施“建立一个结对机制、做强一条特色产业链、兴办一批为民实事、组织一场特色活动、打造一项创新品牌”的“五个一”工作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创新引入社会资本,筹资1亿元组建了陕西省首个县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突出就业优先,搭建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劳务服务机构等15个合作平台,建设“社区工厂”、援建车间43个,定期开展“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镇江企业“千里送岗”、定向招收,共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11人,让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打造“一个展销馆、一个批发交易中心、一个电商商城、一批直营店和专柜、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直采基地”的“五个一”消费帮扶平台,构建起“供给+需求”双对接、“基地+保底”双保障、“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新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累计完成消费帮扶3.96亿元。积极探索智力协作新路子,先后派出支教、支医、支农专业技术人员450余人,帮助渭南提升公共服务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



马明龙最后说


江南名城到“三圣故里”,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镇江将与渭南携手奏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奏曲”,不断续写新时代苏陕协作“山海情”的生动故事。



文:胡建伟

图:吴胜

编辑:何冰

审核:杨佩佩


2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0月19日,新华日报就镇江如何携手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党的二十大代表、市委书记马明龙进行了探讨交流。



马明龙说


东西部对口支援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自1997年镇江和渭南对口协作以来,特别是2017年第一批镇江援陕干部,从长江之滨奔赴黄河之畔,开启了镇渭协作新阶段,在携手脱贫攻坚战、共筑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结下了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谱写了山海情牵、历久弥新的崭新篇章。




聚焦脱贫攻坚,筑牢全面小康“底板”


2017年以来,派出3批次党政干部、5批次“三支”人才,投入到渭南市经济发展一线、招商引资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教育医疗一线开展组团式帮扶,部门镇街、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等120余个单位与渭南相关单位开展结对协作,争取各级财政援助资金6.1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6万多人,涌现出句容草莓扎根蒲城、扬中“点线面链”消费帮扶新模式等一批对口支援协作亮点,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2021年,镇江、渭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产业先行,锻造高质量发展“长板”


镇江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把产业发展作为协作重点和脱贫治本之策,在深挖当地特色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一批支撑性强、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帮助引进产业项目30个、实际到位投资23.7亿元。特别是富丹产业园紧紧依托柿子、奶山羊两大特色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把两条产业链做长做强。同时,积极对外招引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带动富平全域经济发展。目前已招引落地圣唐乳业、扬子江药业、中冶陕压PMC等项目10个,总投资33.5亿元,到位资金20亿元,落户项目直接吸纳就业1030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28人,吸纳脱贫人口就业207人。今年,镇江在澄城县开展丹澄产业园建设,项目首期投资1.8亿元,建设15栋标准化厂房,目前已招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等3个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3.5亿元,努力再打造一个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共建园区,在苏陕协作“区中园”建设中持续走在前列。



全面深化协作,补好共同富裕“短板”


镇渭协作既要“结亲戚”、更要“走亲戚”,使两地人民的心贴得更紧,携手绘就共同富裕的新画卷。坚持让援派干部当好“渭南人”、说好“渭南话”,与当地干部群众结对子、当亲戚、手拉手、交朋友,统筹推动结对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民生帮扶。大力实施“建立一个结对机制、做强一条特色产业链、兴办一批为民实事、组织一场特色活动、打造一项创新品牌”的“五个一”工作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创新引入社会资本,筹资1亿元组建了陕西省首个县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突出就业优先,搭建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劳务服务机构等15个合作平台,建设“社区工厂”、援建车间43个,定期开展“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镇江企业“千里送岗”、定向招收,共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11人,让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打造“一个展销馆、一个批发交易中心、一个电商商城、一批直营店和专柜、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直采基地”的“五个一”消费帮扶平台,构建起“供给+需求”双对接、“基地+保底”双保障、“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新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累计完成消费帮扶3.96亿元。积极探索智力协作新路子,先后派出支教、支医、支农专业技术人员450余人,帮助渭南提升公共服务和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当地群众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



马明龙最后说


江南名城到“三圣故里”,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镇江将与渭南携手奏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奏曲”,不断续写新时代苏陕协作“山海情”的生动故事。



文:胡建伟

图:吴胜

编辑:何冰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