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我支持婚事新办,厚养薄葬……”近日,句容市边城镇大华村举行村规民约学习讨论会,村“五老”人员等围绕“拾宗禁约碑”,就移风易俗树新风展开讨论,经集体表决后,新的《大华村村规民约》正式使用。
走进大华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分类的垃圾桶、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大华村原名“花山村”,数百年来,定居此地的村民默默劳作、繁衍生息,自觉遵守着村规管理,这一精神力量的来源,村民都不约而同提到现存放于句容博物馆内的“拾宗禁约碑”。
“吾乡旧有宗禁,奉行日久,今邀十村公议,奉上司明文严立规条……”200多年前,边城镇大华村等10个村庄代表围桌公议,“拾宗禁约碑”就此诞生,从“各村演戏不许开赌”到“不得窃取田地五谷”,碑文事无巨细地列出涉及村民日常行为的15条禁令。200多年后,百年“约”定接续传承,新的《大华村村规民约》正式出台,引领村民文明新风尚。
在父母大寿时,子女会为寿星举办热闹的寿宴,表达对至亲至爱的孝心,今年70岁的赵梅根却主动向两个儿女提出了简办的要求。“过去到办寿宴的近亲家吃席,从帮忙采购到寿宴正式结束,要吃3天的席。”赵梅根笑着说,“我就生日当天摆了两桌,把近亲喊来吃了顿饭,聚聚就行。现在老百姓思想转变相当快,一切婚丧喜嫁从简,没必要铺张浪费和攀比。”
村规民约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如何进一步有效发挥乡村治理“助推器”作用?该村在“一条板凳”上听取收集村民建言和真实事例,以此为基础制定新村规民约,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村规民制、民约、民守。
“‘子女孝亲不啃老,孤独老人不丢掉’这条是村里真实发生的事情。”大华村妇联主席巫梦竹说,“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一王姓老人瘫痪在家,女儿女婿任劳任怨精心照顾多年,直到去年老人过世,身上也没长出褥疮,这样的孝亲精神值得学习。”
据悉,大华村新村规民约已被张贴在户外宣传栏的显著位置,20余条约定涵盖了村民行为规范、红白喜事、村风村貌等影响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条内容都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大华村是句容市“移风易俗树新风展”的缩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在句容已生根发芽,百年接续也让句容文明持续“保鲜”。(庭舒 步婷 庆海)
编辑:朱超
审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