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的县长父亲》获征文一等奖后被删除,作者发声

2022-09-20 15:23 浙江在线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推送一篇“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我的县长父亲》获得征文一等奖,随后获奖信息遭删除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联想到此前火爆的《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中的经典场面——袁华同学的作文获得比赛一等奖,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

“我的区长父亲”成为调侃的梗,还有网友称:“一切文艺作品都来源于现实”。

然而不少网友认真读完全文后表示,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文思俱佳,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作风。

家人眼中“无情”的父亲

受百姓爱戴得“好官”

作者于忠东在文中介绍“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

文章中,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展现自己眼中对家人“无情”“抠门”“一根筋”的父亲,侧面反映了父亲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

此外,8月3日,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平台曾发布一篇推文,文中作者庞伟伟记载了读老县长于志明“129本工作日志”有感。

文章指出,于志明1929年生于辛店镇东于村,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入党。曾任禹城“王寨区”区长、县民政科科长、宣传部长、禹城六区区委书记,1955年10月年仅26岁的于志明成为禹城县第一届人代会选举的县长。

困难时期坚持捐款

一门心思改变盐碱地

文章介绍,翻开于志明一本本的工作日志,记载着从麦田串种棉花到帮助村民抬粪施肥;从抗旱防涝到和农民一起生产自救;从深入基层调查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到改造盐碱涝洼地......

当时的人都知道,于县长家里穷。穷到什么程度?在困难时期家里5个孩子没饭吃,揭不开锅。

然而,在于志明1960年的工作日志中,夹着两张1960年和1961年的汇款单,两年汇出三十五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了。

原来不仅是这两年,而是从五十年代“供给制”到后来的“工资制”35年来,于志明履行烈士任荣贵的嘱托,一直向烈士亲属陈英贤汇款,直到陈英贤去世。不仅如此,1962年,于志明甄别平反后又将复职补发的1000多元工资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七十多年前,禹城80万亩耕地中,盐碱地有三十多万亩,于志明在当县长的时候,日志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就是种树、打井、抗旱、改碱等字眼,他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改变盐碱地、沙土窝,让庄稼多产、高产,让老百姓吃上饭。

于志明女儿

曾将91本日记捐赠给党史研究中心

据齐鲁网3月31日报道,近日,德州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收到了一份由热心市民捐赠的珍贵礼物——来自上个世纪的91本工作日记。日记的作者是14岁就参加抗日的老党员于志明。

据悉,于志明是禹城首任人民选举产生的县长,于忠东是于志明的小女儿,她介绍,每次搬家,他的父亲都会随身携带两个大木箱,都是工作日记。

这91本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从1951年4月1日到1978年12月21日,于志明工作的这27年间,党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落实情况。

其中一本日记中记载着,1964年,禹城市春季水利工程的完成情况。经过几代水利人的努力,禹城市保证了粮食连年增产。

作者发声:想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

9月19日下午,于忠东回应记者说,写作投稿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日记当废纸卖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没考虑获奖,也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关注。

针对网友对《我的县长父亲》的讨论,于忠东表示:

昨天晚上,我就没睡着觉,我都60多岁了,一身病。弄这个事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工作日志当废纸卖了,没寻思获奖。

我就是想把老爷子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他们那一代人都是这样。我退休好几年了,没别的想法,不想争名,也不想争利。

写这篇文章起题目时,是怎么想的?于忠东说:

我父亲一辈子做的这些事,不容易。我还写了一篇《我的母亲》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表,有40多万点击量,还真有看的人呢。

我就想再给老爷子写个传记,老爷子一直初心不改,应该弘扬。

去年开始整理老爷子写的这些工作日志,今年就随手写了,父亲节之前发表了。

一开始的题目是《逝去的背影》,内容是根据时间段一步一步写我的成长过程,写老爷子对我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写了1万多字,当时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了。

后来德州征文,要求是3000字以内,老爷子这一辈子做的,我确实觉着挺敬佩的,朋友劝我删改一下投稿,就改成了现在这样。

部分人只看到题目,可能被误导了。对此,于忠东表示:

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想象不出那时候人的“傻”劲。

去年回老家,熟悉我父亲的人都说他是“焦裕禄式的干部”。大家可以来我们这里实地探访一下

网友:一篇因名字

而遭到误解的好文章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后遭删除,从一开始只看到题目时让人无限联想,到看过原文后,对这位德州老县长钦佩和感动。

综合: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平台、济南时报、九派新闻、齐鲁网、新浪微博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133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推送一篇“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我的县长父亲》获得征文一等奖,随后获奖信息遭删除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联想到此前火爆的《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中的经典场面——袁华同学的作文获得比赛一等奖,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

“我的区长父亲”成为调侃的梗,还有网友称:“一切文艺作品都来源于现实”。

然而不少网友认真读完全文后表示,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文思俱佳,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作风。

家人眼中“无情”的父亲

受百姓爱戴得“好官”

作者于忠东在文中介绍“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

文章中,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展现自己眼中对家人“无情”“抠门”“一根筋”的父亲,侧面反映了父亲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

此外,8月3日,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平台曾发布一篇推文,文中作者庞伟伟记载了读老县长于志明“129本工作日志”有感。

文章指出,于志明1929年生于辛店镇东于村,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入党。曾任禹城“王寨区”区长、县民政科科长、宣传部长、禹城六区区委书记,1955年10月年仅26岁的于志明成为禹城县第一届人代会选举的县长。

困难时期坚持捐款

一门心思改变盐碱地

文章介绍,翻开于志明一本本的工作日志,记载着从麦田串种棉花到帮助村民抬粪施肥;从抗旱防涝到和农民一起生产自救;从深入基层调查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到改造盐碱涝洼地......

当时的人都知道,于县长家里穷。穷到什么程度?在困难时期家里5个孩子没饭吃,揭不开锅。

然而,在于志明1960年的工作日志中,夹着两张1960年和1961年的汇款单,两年汇出三十五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了。

原来不仅是这两年,而是从五十年代“供给制”到后来的“工资制”35年来,于志明履行烈士任荣贵的嘱托,一直向烈士亲属陈英贤汇款,直到陈英贤去世。不仅如此,1962年,于志明甄别平反后又将复职补发的1000多元工资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七十多年前,禹城80万亩耕地中,盐碱地有三十多万亩,于志明在当县长的时候,日志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就是种树、打井、抗旱、改碱等字眼,他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改变盐碱地、沙土窝,让庄稼多产、高产,让老百姓吃上饭。

于志明女儿

曾将91本日记捐赠给党史研究中心

据齐鲁网3月31日报道,近日,德州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收到了一份由热心市民捐赠的珍贵礼物——来自上个世纪的91本工作日记。日记的作者是14岁就参加抗日的老党员于志明。

据悉,于志明是禹城首任人民选举产生的县长,于忠东是于志明的小女儿,她介绍,每次搬家,他的父亲都会随身携带两个大木箱,都是工作日记。

这91本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从1951年4月1日到1978年12月21日,于志明工作的这27年间,党在各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落实情况。

其中一本日记中记载着,1964年,禹城市春季水利工程的完成情况。经过几代水利人的努力,禹城市保证了粮食连年增产。

作者发声:想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

9月19日下午,于忠东回应记者说,写作投稿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日记当废纸卖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传承下去,没考虑获奖,也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关注。

针对网友对《我的县长父亲》的讨论,于忠东表示:

昨天晚上,我就没睡着觉,我都60多岁了,一身病。弄这个事的初衷,就是不想让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工作日志当废纸卖了,没寻思获奖。

我就是想把老爷子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他们那一代人都是这样。我退休好几年了,没别的想法,不想争名,也不想争利。

写这篇文章起题目时,是怎么想的?于忠东说:

我父亲一辈子做的这些事,不容易。我还写了一篇《我的母亲》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表,有40多万点击量,还真有看的人呢。

我就想再给老爷子写个传记,老爷子一直初心不改,应该弘扬。

去年开始整理老爷子写的这些工作日志,今年就随手写了,父亲节之前发表了。

一开始的题目是《逝去的背影》,内容是根据时间段一步一步写我的成长过程,写老爷子对我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写了1万多字,当时在媒体的客户端上发了。

后来德州征文,要求是3000字以内,老爷子这一辈子做的,我确实觉着挺敬佩的,朋友劝我删改一下投稿,就改成了现在这样。

部分人只看到题目,可能被误导了。对此,于忠东表示:

可能现在很多人不理解,想象不出那时候人的“傻”劲。

去年回老家,熟悉我父亲的人都说他是“焦裕禄式的干部”。大家可以来我们这里实地探访一下

网友:一篇因名字

而遭到误解的好文章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后遭删除,从一开始只看到题目时让人无限联想,到看过原文后,对这位德州老县长钦佩和感动。

综合: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平台、济南时报、九派新闻、齐鲁网、新浪微博

来源:浙江在线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