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昨天(4日)闭幕。记者注意到,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同时加大了这一领域的自愿性认证体系建设。
在论坛举办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行业内率先发布了统一的自愿性认证标志。这一体系包括安全可靠、绿色低碳、智联电动、健康舒适四大维度,覆盖了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者关心的核心要素。比如,智联电动维度中的无忧出行续航,是行业首次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出行自由度和经济性方面的综合性能认证。而预期功能安全认证,是各国汽车行业公认的前沿认证领域,它是帮助汽车生产企业将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进行提前预判。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 刘卫军:通过自愿性的产品认证,除国家产品准入之外都是这一类,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相关的一些零配件,这种自愿性的认证我们称为拉质量高线的认证。
推动制度试点 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等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谓沙盒监管,是指要先划定一个范围,对在“盒子”里面的企业,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措施,同时杜绝将问题扩散到“盒子”外面,属于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行容错纠错机制,并由监管部门对运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管,以保证测试的安全性并作出最终的评价。
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升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十年来,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持续坚持将交通领域污染防治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持续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实现国六柴油标准,实现了车用柴油、船舶柴油新标准的实施。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 刘炳江:通过标准引领,我国发动机源排放控制水平全面升级,高效的三元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装置等后处理技术普遍使用,发动机零部件、整车产业环保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在新车方面,生态环境部搭建了全国统一的重型车排放监控平台,从2021年实施重型国六排放标准以来,累积接入企业403家、整车制造企业207家。全国1.2万家检测机构全部联网。全国建成了不停车自动排放监测点约3000个,基本消灭黑烟车,机动车环保高科技自动化监管平台和大数据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