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7月26日,我市文史研究者蔡庆来首次向记者公开了他收藏的700多件镇江当年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的相关物件,揭开了镇江为抗美援朝贡献力量的光荣历史。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我国在11个省建立66所康复医院,江苏共有10所,镇江也有一所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的康复医院,这就是老镇江熟悉的“康复医院”(现市第一人民医院)。
缘起:一本泛黄的流水账本
“修补历史文化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蔡庆来对这段历史的资料长达十几年的搜寻和整理来源于2004年夏天一个早上。当天他在大西路一家旧书店翻阅老资料时,偶然在书店墙角的一个旧麻袋里发现一本泛黄的流水账本(已经捐给市第一人民医院)。
“封面上‘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触动了我的神经。”熟读历史的蔡庆来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医院的名字和抗美援朝有关系,但是否与镇江医院有关系,他当时并不确定。记者在他提供的照片上看到了这本流水账本,里面用毛笔字工工整整记载着一笔笔收购食物和物品的清单,每一页清单下面还盖有红章。
为了确定“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是否是镇江的医院,蔡庆来翻拍照片、上网、发帖、寻找知情人员……在2004年最热的一个月,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这本流水账本上,终于迎来转机,蔡庆来说:“我母亲一位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告诉我有一位曾在镇江医疗系统的退休老人可能了解相关情况。”
揭秘:见证一段尘封的历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蔡庆来联系这位老人得知,“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就是现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他还清楚地记得账本中一位名为“朱建中”的队长就是当时医院的后勤采购人员。
通过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蔡庆来最终查清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1951年6月9日,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当时总部在金山附近)奉命接管镇江基督医院。1952年5月改名为“苏南第三康复医院”。
1953年,苏南、苏北行署合并,江苏成立省康复医院管理局,将全省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的医院整编为10所康复医院,其中镇江的第三康复医院更名为江苏省第六康复医院,任务是收治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119名志愿军伤病员。
后省政府拨款征地,在原镇江基督医院内动工兴建了总面积5730多平方米的3幢病房大楼,医院从2个病区、100张床位增加到8个病区、450张床位,其间又收治了110名志愿军伤病员。1957年,随着志愿军伤病员相继康复出院,医院开始对地方群众和部队休养员同时诊治。
传承:将红色记忆留给下一代
从200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蔡庆来为了收集整理与“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三后方医院”有关资料,走遍了镇江大街小巷的各个旧书店和旧货店。“我当时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缘分牵引着我去寻找抗美援朝与镇江这段特殊的历史。”蔡庆来说。
记者在他提供的大大小小700多件“老物件”中,看到了包含当时医院的食堂报销单、采购笔记以及药费存根等资料。特别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其中志愿军伤病员的伙食报销单纸张“五花八门”,其中一张1951年的报销单,居然是用一张广告包装纸背面空白处做成的。“说明当时国家还很困难,没有多余的纸张去专门制作报销单。”蔡庆来告诉记者,最让他感动的是其中一张在丹徒荣炳收购猪肉的“收购条”。“据我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当时猪肉是特别金贵的食品,为了保障伤病员的营养,只有这种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的医院才能享受这种打‘收购条’的特殊待遇。”
蔡庆来表示,他已经捐出一小部分老物件给市第一人民医院,他建议院方在院史馆设专门的抗美援朝区,以纪念镇江收治志愿军伤病员这段历史。其余物件他会陆续整理,将红色记忆留给下一代。(记者 景泊)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