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走访企业200余家,推动高校与区内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40余份,牵头多家企业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6个党建联盟,主导引进的万科集团高科技种养循环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与丹徒区正式签约,预计实际投资2.55亿元以上……这些都是丹徒区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组建一年来取得的战绩。
一年来,丹徒“科技14团”已融入地方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助力丹徒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
7人抱成“团” 汇聚大能量
一支仅7人的团队到底有多大的能量?
2021年8月30日,丹徒区副区长、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团长施展见到了他的新团员。连续两届担任科技镇长团团长的他对这批新成员很满意:包括他自己在内,7名成员中有5名来自高校,这意味着丰富的高校资源。
根据组织安排,团员们要在不同的乡镇板块分别挂职。他们需要挂职一个乡镇的同时再联系另一个乡镇,每个人就有了两块“责任田”。为了种好这两块“田”,他们需要与政府对接了解地方概况,与企业对接了解他们的技术需求与困难,与高校对接了解最新科研成绩,从实际出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从高校教师转变为政府工作人员,对大家都是全新体验。”施展说。去年8月30日下午是大家报到的时间,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他们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党建引领写入团队基因。8月31日,也就是成团第二天,丹徒“科技14团”全体团员带着两名投资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连跑了3家企业,行动之迅猛令企业连连称赞,也让团员们迅速进入了角色。
丹徒区科技镇长团力求团员们能参加每一场活动,即便中间由于疫情原因,有老师被困在高校出不来,大家也会视频开会、沟通,甚至在走访企业时“现场直播”,保证每一个团员紧跟团队步伐,发挥出最大能量。
整团加速跑起来后,团内还会定期谈心谈话,组织“擦亮初心,主动作为”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强化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大家凝聚成一个有向心力、有战斗力、遵章守纪、作风过硬的工作团队。
主动做“红娘” 牵线校地企
在走访一家企业时,有团员发现企业工人在手工打磨钻头,需要3名工人三班倒。该团员立即告诉企业:某高校研发出了成本低廉的自动化机械手,可以代替人工。企业负责人听闻后非常惊喜,立即在其牵线下与高校对接。
以前,企业与高校之间沟通渠道不畅,企业和高校互相不知道对方有什么、缺什么,且缺乏信任。科技镇长团的出现相当于“红娘”,通过两头介绍让企业与高校友好牵手。一年时间,丹徒区科技镇长团多次带着企业人员深入高校、走入实验室;也曾多次带着高校老师深入企业、参观流水线,牵线搭建了6个校地企党建联盟,将校地企三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丹徒“科技14团”成团的时候还是夏天,团员们常常顶着烈日到处奔走,帮助企业像帮助自己的亲友,发动自己的老师、师哥师姐等一切高校力量,用尽专业资源优势搭建沟通桥梁,为地方招引项目与人才。有一名团员甚至通过自己孩子在高校的导师来寻找专业对口人才,用尽了“洪荒之力”。
扎根在基层 创新推动发展
镇江恒昇船舶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经过近2年的发展后,他们很想参与科技和人才项目,但是不知道如何运作。科技镇长团便邀请丹徒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洪林和区科技局副局长吕杰到企业现场宣传、解读有关科技和人才政策,为企业提供权威的政策辅导。
一年时间内,丹徒“科技14团”通过基层走访,在200多家企业中深度挖掘出了一系列问题,他们不断创新办法,为企业逐个破解,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企业的发展思路。
在走访调研帝高力装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的时候,团员了解到企业对地板对花自动化有技术创新需求。需求反馈到了团里,大家根据团员专业技术情况和后方单位情况进行排序,最终由专业最贴合的团员负责对接,帮助企业找到了掌握技术的高校。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丹徒“科技14团”助力企业解难题时有一套创新办法:在团员对接企业需求时,如果第一名团员遇到问题,则会由第二序位的团员接着负责并依次排下去。如果轮转一圈,本团仍未解决,他们会再协调由其他团或单位给予支持。这就像跑接力赛,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企业需求“一棒一棒”接下去,既避免了同质化资源浪费,又能打破版块局限,充分发挥团员后方单位技术及资源优势,使企业需求“不落空、不断档”。
一手抓科技、一手抓人才,扎根基层、锐意创新,丹徒区科技镇长团作为一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以“冲锋团”的姿态、“攻坚团”的作风、“模范团”的标准,“零距离、零误差、零阻力”开展工作,激情奔跑在十里长山脚下,用汗水与智慧为镇江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全媒体记者 王露 通讯员 王淼)
图片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