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请接受渔政执法检查!”不久前的一个凌晨,在丹徒区高桥镇跃进闸江面上,一名电捕鱼作案人员被区渔政监督大队和公安联合执法人员逮个正着。现场查获非法捕捞江鳊、鳙鱼等渔获54公斤,收缴用于作案电动三轮车1辆、载人木盆1个、电捕鱼工具1套。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自2021年正式实施长江全面禁渔以来,丹徒区围绕“分工负责、联动协同、信息共享、统筹推进”目标,加强人防、技防、群防、预防“四防”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犯罪行为,“全链条”构筑长江禁渔防线,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编制落地”让“人防”更专业
丹徒区域内长江奔流,运河逶迆,拥有65.2公里的长江岸线和4个沿江乡镇,水域环境极其复杂。为了适应禁捕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该区成立了以区“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结合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立渔政监督大队,按区域综合设置3个中队。渔政监管执法机构围绕“按标配备、统筹调剂、动态调整”原则,按照“1.5公里配备1名执法人员”的要求,核定执法大队事业编制43名,优选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渔政执法岗位上,实现机构、编制、人员配备“三到位”。
同时,在高桥、高资、江心、世业4个沿江地区设立护渔执勤点,每个地区明确2名人员负责禁渔工作,在沿江17个行政村按每村3人标准,共配备了51名巡护员,形成“专业化执法、常态化巡查、区域化巡护”的长江禁捕管护模式。
“数字装备”让“技防”更智慧
去年以来,丹徒区在切实强化渔政执法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禁渔“技防”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一方面,整合利用区水利部门的基层防汛预警监控平台,在沿江4镇已有20个长江禁渔可用视频监控设备的基础上,选择在违法捕捞和非法垂钓易发的重点江段、区域交叉共管水域,新增设8个高清监控,并与市级监控平台联网运行,有效改变了渔政执法人少、点多、线长的不利局面。
另一方面,对照执法规范化要求,为渔政执法的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望远镜等装备。同时,为沿江乡镇购置了4架无人机和18辆电动自行车,用于日常巡护。一艘能够满足全天候执法巡航的执法艇预计月底“列装”。
“随着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渔政执法的线索发现能力,降低了取证、固证工作难度,极大地提升了禁渔‘技防’水平。”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吴晓东介绍,得益于智慧“技防”,今年上半年渔政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查获电捕鱼案件2起,下网捕鱼案件1起,抓获违法垂钓人员40余人次。
“联合执法”让“群防”更有力
禁渔退捕,为期10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丹徒区十分注重发挥“群防”作用,通过“联合执法”构筑起区域协同、执行有力、高效顺畅的禁捕执法监管格局。
自去年6月份开始,该区就成立了包括区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人社、城管等6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建立了每周例会制、计划推进制、交办督办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共同查处举报案件。今年以来,已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余次,出动执法船18次、执法车辆70次、执法人员339人次,清理残留废弃网具100余条,办结非法垂钓行政处罚案件33起。目前,已有2起案件移交公安部门,有效震慑了不法行为。
为全面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该区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有奖举报电话,推广应用“禁渔随”手拍微信小程序,积极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累计接受、查处各类举报案件21起,有5起经查实并按照规定给予了举报人现金奖励。
“网格助力”让“预防”更有效
“一直认为网鱼是小事,没想到触犯法律了。”在一次村网格员“送法”宣传活动中,高桥镇一位钓鱼爱好者有感而发。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丹徒区按照分级负责、各尽其职原则,制定出台“长江丹徒段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及基层网格员工作职责,确定了全区禁捕江段(河段)的网格责任人、基础网格员和具体界址范围等,在17个网格段分别树立网格信息公示牌对外公示并接受群众监督,初步构建了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促进源头治理,区农业农村局还联合各相关部门、沿江乡镇开展预防宣传,通过制作展板、悬挂横幅、流动播报、印发禁渔公告(禁售通告)以及与餐饮服务单位签订承诺书等各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禁渔政策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长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在全区营造“不捕、不售、不买、不食”长江野生水产品的浓厚氛围。(全媒体记者 崔宁华 通讯员 戴斌飞)图:吴晓东 摄
编辑:陈路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