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日前,在镇江本土作家写作心得分享会上,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原主任蔡永祥带来了新作《茅以升评传》,并与大家分享了创作心得。
《茅以升评传》的现实意义何在
“我们谈文学,讨论一部作品的好与不足,通常是以有难度的写作为标尺。我写《茅以升评传》这部书的过程,算是一种修炼,一次别样的挑战,姑且称之为一次有难度的写作。”蔡永祥说。
“《茅以升评传》的写作难度之一,就是工程专业术语多。在作品中,如何将这些术语运用文学的语言呈现出来,还要说到点子上,如何把枯燥无味、平面化的技术词汇转化成文学的表达,需要去重新建构,这是将两个不同门类的事物进行整合转型,确实有些难度。
其次是茅以升的青少年时代,距今时间较长,有些人和事,漫漶不清,如何厘清历史真相,还原当时的情景,也需要做许多功课。
还有就是纪念、写作茅以升的作品比较多,但大多数都比较单薄,有的大话套话比较多,文本的秩序混乱。各人的写作经验不同,如何在这些已有的作品中取舍、剪裁,从而得到我所需要的东西,我需要用一个新的秩序来写,还要尊重前人的创作,这并不是件易事。
事物的真相,其实就隐藏在那个你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那个表达困难、说不出来的地方说出来了,那你在这个人世间的道行、眼界和本事就长了一层。
作为一部评传,如何在这部作品中,力求做到‘辞达’?这就需要把他者的文章都读懂、读透,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经典事例、有价值的灵魂标题,而不是简单拼凑、简捷拼装,同时又不能面面俱到,琐碎不堪。这就需要有高的站位,需要厘清逻辑顺序,还需要在形式上注意美学形态,从而在主题上开掘思想深度,站在传主所处的时代,宏观地把握传主的思想、行为、情感,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来展现他的一生。”
那么,《茅以升评传》的现实意义何在?
蔡永祥感慨地说,茅以升忠诚爱国的情怀,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这部作品在呈现茅以升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目的就是要用爱国主义来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茅以升对中国桥梁事业的贡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品中,对茅以升的大胆创新和克服困难的故事,有许多展现,就是用茅以升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和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的奋斗精神,来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一座桥,就是大地上最美的山水景观。茅以升对中国教育和科普事业的贡献,如同一幅道法自然的山水画,影响深远。在教学方法上,他把中国古代的“教学相长”和西方教学思想的精华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深得学生好评。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把科普看作中国通向现代化的桥梁,主张科研和科普相应发展。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所以,茅以升的贡献,影响深远。
桥是路,是渡,渡我们从此岸到彼岸。茅以升本人就是一座永恒的“桥”,这桥连结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对镇江来说,尤为珍贵。
茅以升一生尽管只有五次回到故乡,但他以自己是镇江人为荣,一口乡音,终生不改。家乡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找到他,他都会一口应允。镇江人民也一直以茅以升为荣,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杰出的桥梁专家。在茅以升逝世后就设立了“茅以升家乡土木工程奖”和“茅以升家乡教育奖”,这两个奖项截至2020年11月28日已交替评选了28届。
立体丰富地展示一代学界泰斗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评价: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是影响巨大经历丰富的大科学家。作家蔡永祥人在镇江,有天时地利之便来了解、观察、思考茅以升这位出生于镇江丹徒的一代人杰,更以多年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生活洞察、体贴的人性理解走近茅以升的科学生涯、建桥实践、情感生活、家族往事。
明代有茅坤、茅元仪祖孙,彪炳史册,是因为精心文墨,分别以《唐宋八大家文钞》《武备志》而享誉士林。茅以升也被毛泽东称作“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他的《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与新桥》,都是精彩好读而非正襟危坐的生硬文字,。据说,茅以升先生能够背诵《京都赋》。丹徒以茅以升为代表的茅氏家族,多学工科,成绩斐然,门第鼎盛,令人炫目。茅以升侄子茅于轼迄今仍旧活跃,颇具影响。蔡永祥先生解剖这一家族的文脉传承家风不辍,浓墨重彩地展示茅以升在设计建造、炸毁、修复钱塘江大桥的曲曲折折,热情讴歌危难岁月一代科学家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报国情怀,更有茅以升参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人民大会堂在新中国的倾心付出卓越贡献。
蔡永祥也理解体贴地道及茅以升在特殊年代的感情生活,他在发妻戴传蕙与外室权桂云之间的纠葛彷徨、痛苦焦灼以及因此而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挣扎、心底波澜,从而活生生立体丰富地展示出一代学界泰斗的斑斓人生生活多面。
用永恒的语言文字书写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钱俊梅说,每个作者所站的角度不同,主张不同,成文的内容各异,漏笔在所难免。一步不慎就容易落入窠臼中,或者会同质化。写评传要贴着现实中的人物行走,句句需要切中要害。这有很大的难度,也有挑战性,写作者就是这样在难度中开笔的。同时,这本书又是作者在膝关节受外伤后写的。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床上,弓腰曲背坐着,一张巴掌大点的小桌子上,饭碗撤掉后摆上笔记本,床上铺着书,开始了一本书的远征,靠一大堆的资料来还原茅以升的一生。
蔡永祥出生在大运河畔的蔡家湾,茅以升出生在市区一个叫草巷的地方。茅以升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和小女儿闹着要回镇江,镇江是他的血脉之地,这种东西是一种刻在一个人血脉里的东西。桥梁专家茅以升和作家蔡永祥的故乡在江南镇江,他们都是背负着父母的希望离开故乡的人。
如果这个世界有某些事件能让你泪流满面,内心世界必定有敢于面对现实的东西存在。曾经的草巷和蔡家湾都是寂寂无名的地方,一缕缕炊烟像无声的语言,飘向游子的耳边,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乡。茅以升从走出故乡到回到故乡,并成为故乡的一个文化符号,他有限的生命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这只蝴蝶是桥梁的蝴蝶,也是成就这一方热土的文学蝴蝶。许多现实中的真相,为我们在混沌的语言中寻找亮点,并通过不同的亮点拥抱这亮光,则语言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评传的语言便是如此,有别于通俗意义上的文学语言,更加严谨,庄重,与人物的内心世界浑然一体。用永恒的语言文字书写这片永恒的土地,亲切而忧伤,都会给人以活力。”
需要大力宣传从家乡走出去的乡贤
“当下的镇江,需要大力宣传从家乡走出去的乡贤,用他们的精神来引领,用他们的事迹来激励。《茅以升评传》以文学的方式,全面细致地刻画了茅以升光辉灿烂的一生,深入解读和诠释了茅以升的精神实质,这对于推动镇江快马加鞭跑起来,当有助力作用。”
“对于文学,历来是孤独的事业,但它能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可以栖息的家园。坚持难度写作,就是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始终保持精神的纯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写作趋势,不媚俗,不放弃,力图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翅膀是用来翱翔的,作家脚踏大地,仰望头顶上的天空,他要孤独地越过城市的喧嚣,还要决绝地穿过狂欢的人群,并要在一种自觉的精神放逐中坚守,方能抵达他所理想的地方,那是朝霞的远方,一颗崭新的太阳,正将喷薄而出。”蔡永祥如是说。(全媒体记者 笪伟)
编辑:金凯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