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今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的阅读理解中出现“镇江元素”——季札(子),成为不少市民近期关注的热点话题。7月8日,镇江日报和京江晚报分别以《你知道吗?高考语文卷也有“镇江元素”》和《如何“理解”诚信镇江的“季札挂剑”》为题进行了报道。作为今年高考的直接参与者,考生和各校老师对于高考试卷中频现“镇江元素”这一现象持什么样的观点?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关注度又如何?连日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区部分应届考生和高中老师——
关于季札的典故:
有些同学对此很熟悉 而有些则不完全了解
受访者:
应届高考生 王若凡
作为应届高考生,省镇江中学的王若凡对于前不久在语文试卷中“遇到”的季札,记忆犹新:“关于季札的典故,我曾经在书中读到过,当时发现原来和我们镇江丹阳有关,就比较感兴趣。后来还特意去搜了关于季札的生平和介绍。了解这些典故,对于我在阅读理解的答题,还是有帮助的,毕竟语文的阅读理解,重要的是理解二字,在提前知悉文化名人背景故事的情况下,对于全文的理解就会好一些。
“我觉得本土文化一定要好好传承,不仅是我们镇江值得引以为豪的本土特色,而且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王若凡说。
受访者:
高二学生 杨乐
对于明年将参加高考、省镇江中学高二的学生杨乐来说,今年高考试题中出现本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作为一个镇江人,平时会比较关注本土文化,加上今年高考题中有季札的典故,我会更加注重于学习和了解镇江本土文化。我觉得虽然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兴的电子产品随处可见,但传统的文化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本土文化,还是全中华文化,都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刻在骨子里的自豪感,也应该一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
采访中,尽管有不少同学对于季札的典故比较了解,但也有些同学不无遗憾地表示,“平时对本土文化没有很关注,这次考试中,对于季札这个人物也不是特别了解,当时看到阅读材料时,有点懵,对于理解来说,肯定会起一些负面作用。”
对于高考试题中的“镇江元素”
老师们欣喜之余,也颇有感触——
除了高中生、应届考生之外,作为传业、授道、解惑的老师们,对于高考试题中出现“镇江元素”也极为关注。
连日来,记者走访省镇江中学、省镇江第一中学,只要谈到这个话题,老师们都表示早已知晓,并有很多感慨。采访中,老师们谈及最多的词便是“自豪”“传承”;同时记者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已是日常课堂的一部分。
【江苏省镇江中学】
受访老师,严倩:
“本土文化具有独特性与纯粹性,是本土独创的一种文化形式。”严倩告诉记者,“有幸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本土文化这笔宝贵的财富,我会尽可能地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及和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今年,季札这位和镇江息息相关的先贤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让我们感觉到亲切而惊喜。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在课堂上融入优秀的本土文化,更好地教书育人。”
“人无信不立。市委马书记曾多次提及季札的典故,不止是宣扬我们镇江悠久的本土文化,增强我们的自信和自豪感,更是给了我们一个目标和承诺:以信立世,以信治政,以信取民,我觉得非常的开心和自豪。”
受访老师,施灵美:
作为一名外地人,施灵美对镇江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初选择镇江这个城市实现我的教育梦想,也是因为被镇江的本土文化所吸引。”她告诉记者,“镇江的本土文化显得与众不同,她既有江南的风韵,又包含着中原的豪迈。本土文化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前提,学生是带着文化的痕迹走进教室的,了解本土文化其实也是研究学情的一部分。”
对于高考试题中出现“镇江元素”,施灵美表示是“意料之中”:“我觉得镇江的本土文化横跨岁月,包容性强,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时代印记,这样的沉淀必然会吸引各方面的注意。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这份资源,不仅仅是因为考试才去关注,应该成为每一个镇江市民的自觉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这份优势彰显出来。”
受访老师,童珊:
“每一座城市的本土文化,都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和名片。”童珊告诉记者,“在日常的授课当中,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运用镇江的本土文化资源,让学生去品味文化。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任镇江知府时曾写下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里面写了很多关于京口的典故,我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带学生实地考察北固山,感受沿途看到的相关文化遗产,从而让学生领略这些文化,学生既兴致盎然,理解也更深刻。”
“对于高考试题,出现了镇江本土文化,我觉得很欣喜也很自豪。高考是高规格的考试,其中出现了镇江元素,充分说明了镇江史上名人的风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座有文化的城市,都应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其名片。在试题中出现镇江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作为镇江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利于传播镇江文化。”
受访老师,严燕汝:
“镇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的古都,了解本土文化非常重要且很有必要。不仅有利于每个镇江人对本土文化进一步了解,同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有极大的帮助。”
“这次高考试题中出现了‘镇江元素’,身边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话题,而且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季札的典故。我觉得可以让人自发了解镇江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镇江,起到宣传镇江的作用。”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受访老师,张婷娜:
“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是最基本的文化底色,是传承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展示镇江本土优秀人物的事迹,介绍文化名人与镇江美丽的邂逅,提炼地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结晶,无疑是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本土文化自信的最好方式。一旦让同学们对本土文化感兴趣,他们就愿意主动传播本土文化,也会成为最好的本土文化传承人。”
谈到今年高考试题中的“镇江元素”,张婷娜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师,看到这样的现象是非常欣喜的,这体现了镇江悠久的历史和吴文化的巨大魅力。季札这一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形象非常符合高考试卷的价值取向。”
受访老师,肖颖: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本土文化相关。一些传统文化的古诗文,本身就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本土文化还为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肖颖告诉记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将本土文化很好地融入课堂,“比如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可以向学生展示文天祥在京口脱险遗址的图片;学习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可以给学生讲镇江的都天庙奉祀都天大帝张巡的由来;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让学生登上多景楼,体会当年词人写作的心境……”
肖颖告诉记者,“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出现关于季札的内容,去年大市联考题目中也选取了叶兆言《西津古渡》内容,这些都是语文对传统文化关注的体现,本土文化元素在试题中频繁出现,带动命题人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如今,社会各界对于高考试题中出现“镇江元素”的关注仍在继续,季札这位中国道德史上的里程碑人物,也在近日不断出现在市民讨论的话题中。如何进一步关注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理应是放在每个镇江人面前的一道“试题”。(全媒体记者 张翼 通讯员 高国新 徐进)
图片:创新镇江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