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出炉后,学生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高校近年来设置的新专业是考生和家长近日来搜索的大热之选,什么是真正的新专业?从新专业是否可以窥见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有的是“增设”有的是“首设”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其中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31种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2022年相关高校本科招生计划。
有关专家介绍,新增备案专业和新增审批专业都属于新增专业,但不同的是,新增备案专业是教育部现有专业目录中已有的专业,此前已有高校开设,只是有新的高校增设。而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以及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则须报教育部审批。
此次被列入目录的31种新专业,是原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均是在全国高校中首次设置,包含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智能地球探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工程、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等。其中,工科门类的新专业占近半数,跨学科专业增加,“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体现出专业建设方向的特点,体现出对数字时代前沿、尖端技术人才需求的回应。而“智慧+”新专业,体现出高校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对现有专业本身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
“智慧”打头,瞄准未来产业所需
记者了解到,在这31种新专业中,江苏有两所高校“上新”了3个专业——分别是河海大学的智慧水利专业、南京林业大学的木结构建筑与材料专业、智慧林业专业。
河海大学招办副主任倪扬介绍,智慧水利是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新工科”专业。智慧水利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行业中的水文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工设计、工程施工、安全监控、水利调度等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同样是“智慧”打头的专业,南京林业大学智慧林业专业也瞄准未来产业所需,加强林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该专业由曹福亮院士团队领衔,学校于2021年开设了‘智慧林业班’,从林学专业中选拔部分学生进行智慧林业差异化模块培养,同时向教育部提交了智慧林业新专业的申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林“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热门新专业,填报要冷静
除了首次设置的全新专业之外,其他新增审批专业均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比如东南大学新增的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河海大学新增的运动训练专业、南京森林警官学院新增的数据警务技术专业、苏州大学新增的儿科学专业、江苏大学新增的预防医学专业、扬州大学新增的兽医公共卫生专业、金陵科技学院新增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据介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代码的尾号加字母K组成,分为两类,一类是招生数量庞大需要国家进行控制布点,防止专业过于热门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另一类则是专业性强,但相对冷门的专业。
“作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为适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而设的一个新兴本科专业, 属于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之一。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数据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下,我们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密码理论、密码工程、通信保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立全表示,以往密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硕博阶段,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密码领域高端人才培养亟需向本科阶段“前移”。
新增备案专业往往聚集了一些热门专业。2021年新增备案的1773个本科专业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等数量居多,这其中,人工智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专业。
记者了解到,江苏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一共有111个。不少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应急管理等一批新专业。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胜红介绍,今年学校有5个新工科专业首度招生,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柔性电子学、储能科学与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这些专业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多学科交叉共融,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能源改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关键领域培养核心人才。”
“其实,即使有专业名称相同,新增专业在不同学校的特色和研究优势也会不同。”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表示,选择新专业,首先要看是否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相符,其次看开设新专业的院系师资和课程资源配备情况。“现在看起来热门的职业和专业,有可能几年后因为开设的学校太多而出现过剩。”对此,陈立全也表示,志愿填报不仅要结合兴趣,也要从国家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建议学生多研读政策性文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未来科研方向。”
记者注意到,今年省内不少高校的招生计划更多向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倾斜。吴胜红表示,新高考后,江苏采取“院校专业组”模式进行录取。一个批次有40个专业组,江苏的这种设置对于考生来说非常有优势,在考虑学校及专业特色之外,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擅长和兴趣进行多种组合,择优填报,“建议考生着重考虑5-10个左右专业志愿,把握好志愿填报梯度,尽可能让靠前的专业志愿起作用。”
来源:交汇点
编辑:何冰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