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都戴着眼镜、名字的第2个字都是“文”——除此之外,很难通过肉眼从眼前的两位大男孩身上寻找到更多的共同点。
“我叫丁文博。””我叫顾文杰。”两位同学一边自我介绍,一边一笔一画地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图中左为 丁文博,右为 顾文杰
就在几天前,这两个名字还共同出现在了一本鲜红色的获奖证书上——
两位来自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11)班、看似并无太多共同点的少年,在赛场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默契:在6月11日结束的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上,一路过关斩将,从全省49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联袂荣获江苏赛区一等奖第一名。
赛事:
“未来太空车”项目夺冠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至今已举办8届,是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白名单中的一项赛事,由中国科协组织。
这项赛事共设两个赛题:创意作品单元—智慧社区、科普实验单元—未来太空车。其中未来太空车赛题考察青年学生对科学原理的基本理解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参赛学生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知未来”为原则,考虑未来太空车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技术难点,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制作演示模型。鼓励参赛者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创客融合,综合考虑,不但要有创意,还要动手设计、制作出越障能力较强的未来太空车模型,能够爬越不同高度、不同类型的障碍物。
比赛分5组平行赛道进行,要求各参赛队利用指定电动机,电池自行设计,制作、调试装置,在2分钟内完成赛道行驶和攀爬任务,以完成赛道任务和攀爬高度数值最大者为优胜。
丁文博和顾文杰,就是在“未来太空车”项目中,摘得了桂冠。
回顾:
决赛抓住最后一次机会
“老师在班上通知后,我俩就报了名,首先参加校内选拔,共有30多组近70人同场竞技。”丁文博回忆第一轮选拔赛的场景时说。
在初轮海选中,这对搭档脱颖而出。“运气还不错,最后我们取得了最好成绩,获得了参加省级比赛的资格。”顾文杰补充说。
但这对搭档能够胜出的关键,显然并不是运气。
“比赛前,我们一次次修改方案,一次次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各种场景都做好相应的预案。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再不行,再来……”丁文博说,“我们也互相打气,要‘以平常心去参加比赛’。”
尽管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比赛现场还是出现了两人完全没料到的状况——
“决赛只有两次跑赛道机会,取其中最好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尽管我们非常认真地组装了太空车,但第一次赛道行驶时,太空车竟然冲出了赛道,没有成绩,排名垫底……”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顾文杰依旧心有余悸,“当时没有退路,只能全力做好第二次,我们现场对太空车进行了紧急改装,由于时间有限,来不及做太多实验,我俩都鼓励对方,这次一定能行,一定行!”
面对两位少年的努力,胜利女神向他们露出了微笑。
“最后一次机会,我们的太空车非常稳健地冲过了终点,最终成绩在所有选手中排名第一,比第二名的攀爬成绩只多出1厘米,真的好惊险。”从两人一边回忆当时情景、一边忍不住笑的表情上不难看出,现场公布成绩时,这对少年搭档有多开心,“我们可以称得上是‘逆袭’。”
展望:
会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提起这次夺冠,顾文杰说,“我从小就对科技充满着好奇,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机械模型,央视科技频道上的节目,我非常喜欢。从初赛到复赛一路走来,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磨炼了参赛心态。这次获得好成绩,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团队精神的意义。这次获奖是我高中学习阶段又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会再接再厉,继续探索科学的海洋。”
顾文杰想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他们一直在鼓励、支持我,帮我在网上购置各种材料,让我进行模拟组装。”
和顾文杰一样,这次比赛丁文博也受益匪浅,“通过这次比赛,锻炼了我解决问题和协作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科学、探索未来的热情。科普创新与日常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今后要更努力联系社会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我们一定会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采访结束时,丁文博、顾文杰这对搭档搂着彼此的肩膀,开心合影。在他们看来,能不断追逐、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图/文 全媒体记者 张翼)
编辑: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