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三农”稳,则预期稳、大局稳。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强化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明确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提出了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多项“三农”方针。本期“金色田野”就来看一看今年镇江三农“一号文件”中的热点。
粮食稳农至关重要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将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提出要坚持粮食稳农,扛实扛牢稳产保供政治责任。其中,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0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8万亩以上,其中大豆种植面积7.8万亩,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8000亩;实施良种补贴和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补贴。同时,要求强化综合产能,落实“菜篮子”市(区)长负责制;加强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分级设立调控基地;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实施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强化耕地保护,文件要求各地要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强耕地利用优先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精准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产业强农动力更足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农业产业稳定高效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速度和后劲。文件提出,要坚持产业强农,做特做优现代乡村产业。围绕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优质粮油、应时鲜果、生态茶业、特色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以乡镇或区域为中心,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提升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镇江特色的农业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围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深度融合,新增乡村休闲示范企业(园区、村)4家以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全年建设项目超50个、投资额超50亿元;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特色产业强镇建设,推进句容市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文件还提出,要大力繁荣县域富民产业,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强“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建设;建设各类创业创新园区、星创天地、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和孵化实训基地。同时,大力强化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放大“戴庄经验”示范效应,加强省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力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各地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推进禁捕退捕,深化非法捕捞专项整治。
生态宜农凸出底色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拥有什么样的乡村环境,才能拥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文件提出,要坚持生态宜农,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各地编制“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专项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新建农村生态河道35条;新建省级绿美村庄20个,争创5个“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10个“镇江市特色田园乡村”。同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建立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43公里;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广电网络全光网改造覆盖率超过40%,基本实现5G网络普遍覆盖率达到65%;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依法严格规范合村并居,强化农房建设审批管理。此外,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城乡发展统筹规划,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升乡镇功能,形成主导功能鲜明的小城镇空间布局;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治理为农方显成效
美丽乡村,光有景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完善的治理体系和更文明的乡风。文件提出,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完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路径;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村社区逐步配备专职网格员;推广扬中市新坝镇“两长”融合(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治理模式,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的新路径。同时,要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实施“村(社区)文艺播种计划”,加强基层文化旅游骨干培养,培育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76%;推动建立乡贤会和村民议事会,深入推进“援法议事”活动。深化婚丧礼俗改革。
为强化乡村的各项配套服务,文件还提出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加大定向教师培养;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成果,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水平,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新模式;实施“智慧助老”行动;继续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工作。
稳安全才能稳民心。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安全稳定。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全警进网格、入户送平安”活动,推进农村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推动乡村扫黑除恶常治长效。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扎实抓好农村地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农业重大灾害防范应对与安全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
改革促农激发活力
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站在共同富裕的高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文件提出,要抓实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土地承包“三权分置”改革;落实宅基地管理职责,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因地制宜开展宅基地线上审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探索创新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巩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时,深化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认定和救助帮扶;深化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土地、金融等保障要素落实;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经营管理人员待遇报酬增长挂钩机制;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
金融是振兴的“血脉”,人才是振兴的“动力”。文件提出,要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深化“金穗行动”“金穗行动镇镇行”活动;加强政银农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国家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试验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出台我市乡村人才振兴意见,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系和政策机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三定向培养;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推进农业农村人才职称评聘工作;建设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培训基地和创业园。(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刘常珍)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