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白沙自然村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好。“4月中旬栽秧,7月下旬收获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能再收一季水稻,这个再生稻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今年81岁的赵亚夫,依旧保持着每周前往戴庄村两到三次现场指导农户的习惯。
资料图:赵亚夫 辛一 摄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时,同为农业园提供技术服务和领办支持的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亲切交谈。“总书记当时对我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赵亚夫告诉记者,不仅要写好科技富农的小论文,更要写好共同富裕的大论文。
打开赵亚夫的微信朋友圈,里面既有图文并茂的戴庄秧苗、水台春茶,也有新颖前沿的专家观点、农业报道。“电脑写作、QQ、微信,他都能熟练使用。”长期跟随赵亚夫学习的戴庄村村干部汪厚俊说,赵亚夫一直注重知识的更新,最近在研究句容土种蜜蜂自然放养,将为戴庄生物多样性增添重要一环。
在现代高效农业基础上,赵亚夫提出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认为生物多样性不只是关注珍稀、濒危动物,而是通过自然培育生物多样性,丰富、完善生态系统,辅以健康栽培技术和健康饲养技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去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首批全国生态农场。“今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促进乡村生态振兴行动计划》中,专门提到推广‘戴庄经验’,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赵亚夫说,与时俱进的论文,才是一篇好论文。
贵州省沿河县中界镇高峰村,原是国家级贫困村,在赵亚夫的指导规划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2019年年底提前1年完成脱贫。“这不是我个人功劳,都是团队的力量。”赵亚夫说,“论文”要想一直写下去,需要众人、尤其是年轻人执笔。
2018年5月,亚夫团队工作室挂牌成立,至今培育农村科技人才达1200余名。汪厚俊、王忠立、李有意等38名新农菁英,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发起成立亚夫团队工作室科技兴农青年集体,在全国累计推广农业“三新”面积30万亩,惠及4万余农户,助农增收近30亿元。
将论文写在多领域。“2015年以前,丁庄葡萄种植户竞争激烈,最多的时候全村有70多个品牌。”丁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静说,在赵亚夫指导下,2015年8月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成立,统一品种育苗、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质标准、统一品牌销售,聚合起1927户葡萄种植户、2万亩葡萄园。丁庄葡萄不仅步入高端市场,还走出国门,成为我省首个出口的葡萄类鲜果农产品。全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2万余元增长到2021年4万余元。
“无论合作社还是合作联社,其根本目的是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局面,目前天王镇戴庄稻米专业合作联社已经成立,白兔草莓产业合作联社正在筹备。”赵亚夫说,只要是有利于农民共同富裕,都可以写成“论文”,不局限于农业技术。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赵亚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从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与证书时,总书记对我说,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赵亚夫说,这既是肯定,更是激励,只要自己还干得动,就要把更多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