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国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无双国士,国之脊梁。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离世一周年,我们和稻田都很想念他。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同志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学习袁老高贵品质、传承他的伟大精神,做像他一样的好种子,扎进田间地头,深植为民情怀,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砥砺初心,在甘于奉献的土壤中厚植家国情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在全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座谈会上,袁老说:“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科技工作者、合格的知识分子,就应该学习种子精神,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袁隆平从小便立志“要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他把稻田当成家,以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辉,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超高产双季稻、海水稻、巨型稻……他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实现。赓续精神传承事业,是对袁老最好的缅怀。做一粒爱党爱国、热爱人民的种子,把初心使命写在祖国大地和人民心中,汇聚成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夙夜奉公,在执着追求的土壤中积蓄奋进力量。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矢志不渝,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1964年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使全国平均亩产达350斤;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稻田“守望者”袁隆平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推进,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成就了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吃饱到吃好,他用一粒稻种书写一生传奇,用一捧稻谷填满中国粮仓,用百万粮仓喂养祖国人民。铭记是最好的缅怀,奋斗是最好的告慰。让我们握紧手中接力棒,在中国大地上播撒拼搏奋进的种子,努力成长为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
躬身实践,在开拓创新的土壤中孕育事业辉煌。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袁隆平正是凭着这种创新无止境的精神,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让国人“端牢饭碗”“填饱肚子”。从1997年开始的超级杂交稻一期亩产700公斤到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突破;从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到巨型稻“巨丰5号”喜迎丰收……为了实现梦想,袁老用一生致力于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他努力拼搏、革故鼎新的最好证明。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我们要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种子,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敢闯“无人区”、勇攀“最高峰”,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做一粒好种子,以实际行动传承袁隆平的精神和遗志,“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苏州新闻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