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今日时评 | 抓住关键环节 推进“双减”试点

2022-04-28 00:10

“双减”工作也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大事要事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镇江市在推进省“双减”试点工作中,围绕“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总体目标,结合寒假春节、学校开学、疫情防控等重要时间节点,同步抓好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扎实推动“双减”工作从专项治理到长效监管,从全面推开到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明确首要工作和重要抓手

我们坚持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作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首要工作和重要抓手,切实抓出实效。

出台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系列文件。配套“双减”文件形成“1+X”政策体系,31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制定“双减”行动方案,多部门联合出台广告管控及专项整治、预收费管理、宣传引导和风险处置等专项方案,教育系统连续印发审核验收、查处变相违规培训等近10个文件,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提供规范性依据。

压减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三不批、三不准”政策(即,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通过疫情防控验收不准复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通过审核验收不准复课,暑假存课未全部消完不准招新生、开新班、收新费),联合开展校外培训督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培训,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8.96%。

加强整治工作的风险防控。通过镇江教育信息网、镇江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而告之”,两次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提醒家长不要新缴费用,并为所有培训机构制作、张贴“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提醒标牌。在此基础上,又对全市32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幼儿园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未消课时费及剩余课时数,评定机构风险等级,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间节点,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

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类+共治”工作思路,加大隐形变异违规行为执法力度,加紧学科类培训机构消课进程,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加快非学科类培训分类审批。

全力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对学校课后服务实施全过程管理,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课后服务全覆盖。2021年秋学期开始,全市203所义务教育学校均按照“5+2”要求,100%实施课后服务,参加学生占比为92.88%,参与教师占比为90.72%。为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全市开展了课后服务专项检查、现场推进会、“一校一案”和精品活动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答疑试点,组织170名语数英物化等5门学科骨干教师成立线上答疑辅导团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

强化作业研究与管理。全市100%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1001%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各校均将作业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体系,从作业结构的合理性、作业分层的精准性及作业类型的丰富性等方面反复推敲、集思广益,研制量精质优的好作业。聘请144名学科专家和骨干,利用寒假时间研制作业和微视频。以课时为单位,研制各学段各学科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样例,研制突破重点和难点学习的微视频,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无偿使用。目前全市一、二年级小学生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基本都能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初中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开设晚自习的学校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

推动各地各校自主创新。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习初始水平研究,重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方式,组织“一校一案”优秀案例评选,提炼、推广一批课后服务优秀案例和精品活动案例,建立社会公共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规范,统筹做好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和兴趣特长培养等工作。并出台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将分数评价转变为素质评价,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并与高中入学挂钩。

深化改革推进育人方式转变

为持续深入推进“双减”,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向改革要效益。

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组建47个义务教育学校集团,推动骨干教师流动,完善集团制度建设,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等,建立管理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的集团质量保障机制。

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建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沟通联络制度和年度履职报告制度,建立“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启动研学课堂实验。“双减”要落地见效,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研学课堂改革通过自主申报、组织遴选,在全市确定了首批70 所实验学校,相关实践研究也已经启动。

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通过优化编制管理办法、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引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教师流动占符合条件比例、骨干教师占符合流动比例均超过19%,有效促进教师队伍人才均衡配置。

目前,在多部门协同努力下,镇江“双减”试点工作已初显成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双减”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7.84%和97.95%。(刘元良)

编辑:缪小兵

132

“双减”工作也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大事要事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镇江市在推进省“双减”试点工作中,围绕“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的总体目标,结合寒假春节、学校开学、疫情防控等重要时间节点,同步抓好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扎实推动“双减”工作从专项治理到长效监管,从全面推开到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明确首要工作和重要抓手

我们坚持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作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首要工作和重要抓手,切实抓出实效。

出台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系列文件。配套“双减”文件形成“1+X”政策体系,31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分别制定“双减”行动方案,多部门联合出台广告管控及专项整治、预收费管理、宣传引导和风险处置等专项方案,教育系统连续印发审核验收、查处变相违规培训等近10个文件,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提供规范性依据。

压减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三不批、三不准”政策(即,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通过疫情防控验收不准复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通过审核验收不准复课,暑假存课未全部消完不准招新生、开新班、收新费),联合开展校外培训督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培训,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8.96%。

加强整治工作的风险防控。通过镇江教育信息网、镇江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而告之”,两次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提醒家长不要新缴费用,并为所有培训机构制作、张贴“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提醒标牌。在此基础上,又对全市32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幼儿园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摸清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未消课时费及剩余课时数,评定机构风险等级,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间节点,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

在此基础上,按照“分类+共治”工作思路,加大隐形变异违规行为执法力度,加紧学科类培训机构消课进程,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加快非学科类培训分类审批。

全力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对学校课后服务实施全过程管理,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课后服务全覆盖。2021年秋学期开始,全市203所义务教育学校均按照“5+2”要求,100%实施课后服务,参加学生占比为92.88%,参与教师占比为90.72%。为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全市开展了课后服务专项检查、现场推进会、“一校一案”和精品活动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答疑试点,组织170名语数英物化等5门学科骨干教师成立线上答疑辅导团队,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

强化作业研究与管理。全市100%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1001%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各校均将作业研究纳入校本教研体系,从作业结构的合理性、作业分层的精准性及作业类型的丰富性等方面反复推敲、集思广益,研制量精质优的好作业。聘请144名学科专家和骨干,利用寒假时间研制作业和微视频。以课时为单位,研制各学段各学科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样例,研制突破重点和难点学习的微视频,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无偿使用。目前全市一、二年级小学生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基本都能在校内完成书面家庭作业,初中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开设晚自习的学校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

推动各地各校自主创新。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习初始水平研究,重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方式,组织“一校一案”优秀案例评选,提炼、推广一批课后服务优秀案例和精品活动案例,建立社会公共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规范,统筹做好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和兴趣特长培养等工作。并出台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将分数评价转变为素质评价,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并与高中入学挂钩。

深化改革推进育人方式转变

为持续深入推进“双减”,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育人方式转变,向改革要效益。

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市组建47个义务教育学校集团,推动骨干教师流动,完善集团制度建设,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等,建立管理共建、资源共享、教学共研的集团质量保障机制。

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建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沟通联络制度和年度履职报告制度,建立“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启动研学课堂实验。“双减”要落地见效,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研学课堂改革通过自主申报、组织遴选,在全市确定了首批70 所实验学校,相关实践研究也已经启动。

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通过优化编制管理办法、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引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教师流动占符合条件比例、骨干教师占符合流动比例均超过19%,有效促进教师队伍人才均衡配置。

目前,在多部门协同努力下,镇江“双减”试点工作已初显成效。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双减”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7.84%和97.95%。(刘元良)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