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蒋建萍提供
暖暖的橘色灯光下,爸爸和女儿拨弦而鸣、低吟浅唱——
“有一天也许会走远,也许还能再相见。无论在人群在天边,让我再看清你的脸。”
“任泪水铺满了双眼,虽无言泪满面。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坐在一旁藤条圈椅里的妈妈应着节拍、低声和着旋律,沉醉在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的合奏中。这首《只要平凡》是她近两年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屋外冬雨瑟瑟,屋内温暖惬意,音乐缓缓流淌心田。
这则父女联弹的小视频近日在很多镇江人的微信朋友圈里热传。此情此景,应该就是岁月静好的模样吧……
“三古”音乐之家的由来
人们总说“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在镇江,却有这样一个随时可以弦歌雅集的音乐之家——妈妈蒋建萍弹古筝,爸爸毕军抚古琴,女儿毕文清目前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毕文清戏言,他们是“三古之家”。
蒋建萍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是镇江较早一批从事古筝教学的从业者。一般人想象中,古筝老师应该是温婉娴雅、气质古典,但记者眼前的蒋建萍率真自然,风趣活泼。她笑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折腾。截至目前,朋友圈对她最贴切并高赞的评价是:“做得了背包客,玩得转小清新。当得了好闺密,治得了小魔头。爱生活,能折腾,这就是我们最爱的蒋老师,折腾出炫目精彩。”
蒋建萍喜欢旅游、徒步、收藏、写作,朋友们评价她是“最爱折腾的女人”。面对种种好奇和迷惑,她展现出一个女性的自由精神和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和蒋建萍在一起聊天,你会发现她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天马行空的创意。教学之余,她热衷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户外活动,她说喜欢看孩子们在大自然里任性地撒欢追逐,打滚嬉闹。因为这样的玩耍更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她喜欢与家长分享自己陪伴孩子的体验:“能学会玩”才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童年的“能学会玩”可以让我们在今后漫长的生活中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懂得生活,更加会生活。
聊到天马行空的玩耍,蒋建萍说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那场大雪。夫妻俩突发奇想,携琴冒雪共赴南山,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抚琴赏雪。悠悠琴声,寂寥四野,唯有二人独享其中,别有一番浪漫。因为,大雪与雅兴不可被辜负!
蒋建萍、毕军从事音乐行业多年,因琴结友,交友广泛。他们也常在家开小型音乐沙龙,邀请古筝成人学员做美食,品茶听琴。抑或冬日里约三五好友,围着红泥炉烤年糕,小酌微醺,抚琴听筝,品茗发呆、人生乐事。
音乐滋养见证彼此成长
蒋建萍的先生毕军是上海人。当年上海支内建设,他随父母去了陕西汉中,在汉中长大。毕军父亲的一位同事会弹吉他。当他向父母表示自己也很喜欢吉他,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质条件并不宽裕,父母毫不犹豫为他买了一把72元的红棉吉他,从此将一位喜欢音乐的懵懂少年带上了音乐之路。
不管工作和生活如何变迁,毕军一直坚持学习吉他。他觉得,心情美丽抑或低落,拨弄几下手中的六弦琴,优美的琴声便会缓解驱散心中的烦忧。毕军22岁那年来到镇江,缘分使然,他和蒋建萍一起成为古琴学习班的同学,共同的爱好使他们彼此非常欣赏并认可对方的积极努力。
相对而言,毕军性格沉稳,蒋建萍活泼生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也是蒋建萍的创意和想法更多一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他们的风雅颂艺术培训中心精心组织策划了近十场“筝心向党·筝情绽放”古筝音乐会和名师讲堂活动。家长们都知道,蒋老师和毕老师是绝对的黄金搭档,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多年的配合,默契十足。
“三古”之家中,最有范的应该是小毕老师了。毕文清幼儿园中班就跟着妈妈开始音乐启蒙,学习古筝演奏。不过,蒋建萍想起那段时光颇有感慨:没有学琴,母慈子孝;学习一年多,鸡飞狗跳。家庭和谐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还是爸爸心疼女儿,看不下去因为练琴母女俩剑拔弩张的局势,转而征求孩子的意见。毕文清后来自己选择了古典吉他演奏。
谁知自此以后,母女俩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爸爸的高质量耐心陪伴和鼓励使毕文清慢慢喜欢上了古典吉他。多年的坚持和刻苦用心,她也获得了丰硕的回报——先后获得三次全国青少年古典吉他邀请赛全国冠军,一次香港国际古典吉他大赛第二名,2016年以文化课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2019年再以“双第一”的成绩升入天津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继续深造。
在长期独自求学的过程中,需要相当的耐力、毅力和自律能力。所有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纠结和无奈,徘徊和坚持。记得刚刚送孩子进入附中学习,蒋建萍焦虑情绪严重,因为孩子从没有离开家那么远,要去那么久……懂事的毕文清反劝妈妈:别担心!您看我的实际行动吧。
一晃几年过去了。蒋建萍最欣慰的是,通过坚持不懈的音乐专业学习,塑造了孩子积极、乐观、善良、独立的个性,这也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收获与美好。
“风雅颂”成为更大的家
2001年是全国教培行业萌芽发展阶段,当时的镇江工人文化宫开设有古筝兴趣班。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专职老师,外聘老师也常常因为客观原因,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一个额外的契机,蒋建萍接手工人文化宫的古筝教学工作,并于2007年成立了风雅颂艺术中心。聊到这段往事,记者问她:创业至今有没有最想感谢的人或事情?蒋建萍哈哈大笑:“我之所以拥有当下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必须好好感谢曾经的、现在的、一直踏踏实实努力的自己!”因为幸运,他们碰上了教培行业最蓬勃发展的20年。但是,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深深感谢镇江各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感谢爱人毕军为家庭付出的温柔与爱,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促进成为彼此最大的财富和幸福。
在教学上,蒋建萍一丝不苟,宽严并济。20多年来,她说自己从来不敢有半点懈怠,因为孩子学琴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家长的信任和托付是她心中最重要的力量。现在学琴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许多曲目都不能好好理解和感受。在做曲目分析时,蒋建萍鼓励孩子有自己的视角和想象力,甚至对一些经典传统曲目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这给枯燥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惊喜。
这不,蒋建萍布置的今年寒假功课中,有一项传统必做科目是:除夕夜或过年期间小朋友必须着中装,为家里的亲戚朋友演奏古筝曲,用这样的仪式感祝福大家新年快乐。
“我们要让孩子们知来处、明去处,让数千年中华文化得以流传和延续,更加丰富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蒋建萍说。
多年严谨细致的教学,蒋建萍的许多学员相继考入专业艺术院校学习深造,其中较早一批学员已经成长为镇江艺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和艺术工作室的创业者。
值得收获更好的未来
记者采访“三古”音乐之家时,偶遇小毕老师的一位同学知音。这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曹宇康目前就读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古典吉他专业,也是毕文清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时的校友。
此次曹宇康回乡途中短暂停留镇江,是为了与毕文清共同完成一部重奏作品,光乐谱就达20多页。器乐重奏需要非常的默契与实力。寒假伊始,两人每天的练习量都超过5个小时。
蒋建萍、毕军说,看着两个孩子一起认真排练,一起讨论曲子需要改进的地方,禁不住欣慰“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确如此,在家庭的影响下,近年来毕文清与父母一道,多次组织公益活动,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小小正能量。前年7月,毕文清在西津渡小舞台一场小型义演,现场筹得善款2700多元,全部捐献用于江心洲抗洪抢险救灾。
两年来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疫情,也让蒋建萍一家感慨良多。她喜欢的曲子《只要平凡》,是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曲。这部电影讲述了疾病、生命和希望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像极了疫情期间顽强的我们,虽然没有神的光环,依旧不向困难屈服。而是将无数个平凡努力的日子,过出闪耀的光芒,而又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蒋建萍亦钟爱筝曲《出水莲》。因为这首曲子清丽、典雅、中庸、悠闲。映衬出她心里想要的模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遇而安、安之若素。
少言寡语的毕军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坦言:我们夫妻俩踏踏实实做音乐培训20多年,经常互相调侃是最佳合伙人。我们非常享受通过自己热爱的工作和生活结识了更多精彩优秀的好朋友!
毕文清今年是大三的学生,目前正在努力学习德语,她说自己近两年的目标就是本科毕业选择出国考研,继续古典吉他的深造学习。我们祝福她在音乐的道路上逐梦追光,走得更远,可以成为更加精彩的音乐人。
这个不平凡的“三古”音乐之家将继续用他们不竭的深情,诚意礼赞这平凡的生活!(翟进)
来源:京江晚报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