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之变

2022-02-10 21:15

华翔

北京冬奥会,再一次,中国文化、中国创意闪耀开幕式,惊艳全世界。于是,不禁想起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同样是中国文化、中国创意,同样是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震撼。对比之下,我们却深深地感受到,十四年过去,变化的不仅仅是季节,还有很多。

先看表现内容。十四年的那场开幕式,一幅徐徐拉开的画卷,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音乐、汉字、书法、太极拳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向世界阐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文化意涵清晰且浓烈。而冬奥会开幕式,同样是强烈的文化展示,却已然从文化的具象走到了文化的理念,譬如从“立春”开始的二十四节气倒放,讲的是我们的季节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向阳而生、生生不息向未来的生命轮回理念。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汇流成河,是奔腾入海,是融入世界,是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不断融合发展向前的文化信念。

再看表现手法。2008年的开幕式,是借助有形的器物来展示。有岩画、陶器、青铜器和兵俑,有古琴、竹简、指南针和活字印刷字盘,有礼乐、京剧、昆曲和古典舞……而这一次,却是不穿古装,不用古物,不讲五千年的故事,以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整体呈现中华文明,更彰显出文明已然内化于心、流淌于血脉。

还有演出人群。在这届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中,没有一个明星,甚至没有歌唱家、舞蹈家等职业演员,整台演出所有的演员都是大中小学生和市民。从专业人员到普通群众,不就是在说明文化不仅在殿堂、在院校馆所里,更是在民间、在百姓生活中。

最后,一个贯穿了整场开幕式的线索必须要提,即“一朵雪花”的故事。从倒计时短片、参赛国家(地区)名称引导牌、演员服装、致辞的背景、和平鸽的表演再到主火炬的点燃,雪花始终在。然后便是——“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在一起便组成了冬天。这同样是文化的意涵,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开幕式的叙事逻辑,已然从十四年前的“讲历史”到今天的“向未来”。从战略谋划上讲,就是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战略定位与“找魂”到“我要去哪里”的战略谋划与设计。这就让属于历史的文化与面向未来的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举办奥运会要立足于本国的文化。冬奥会开幕式之后,新京智库举办了“立春和冬奥会相遇的中西文化对话”圆桌研讨会。研计会上,一个主题让各路专家纷纷发言,即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姬德强姬德强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人可以看到,中国在尝试着去打开自己的叙事边界,让所有人看到中国的现代化,通过这种高级的文化呈现方式,让外界了解中国,这其实很重要。《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认为,讲好让世界受益的中国故事,是我们讲故事的新的中心点,“一个世界愿意听的中国故事,同时也是世界的故事。”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意涵。而这样一个命题,落地在我们的城市,则是讲好镇江故事。文心人心,化人化境,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审美慧觉,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嬗变蝶变”。尤记得市委书记马明龙在“文化金山”微信公众号开篇词是这样写道:我们要讲好镇江故事,就是要用最动情的笔触、最鲜活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去挖掘她、理解她、感受她,讲予远朋、讲予世界,也讲予我们自己……让每一个镇江人,都能理解和体味这座城市的内在面貌,让每一个听过并来过镇江的人,都能观照镇江,问候世界。

用文化的方式探索创新,用文化的方式面对挑战,用文化的方式思考未来。以创意破题、用创新纾解,通过创意创新来激发文化的生命力并赋能于城市,必能使城市爆发出聚变的力量。从展现传统到融合当代、面向未来,从文化传承到打开边界、赋能发展,北京两场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之变,恰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与榜样。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165

华翔

北京冬奥会,再一次,中国文化、中国创意闪耀开幕式,惊艳全世界。于是,不禁想起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同样是中国文化、中国创意,同样是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震撼。对比之下,我们却深深地感受到,十四年过去,变化的不仅仅是季节,还有很多。

先看表现内容。十四年的那场开幕式,一幅徐徐拉开的画卷,用充满中国特色的方式,向世界观众介绍了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音乐、汉字、书法、太极拳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向世界阐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文化意涵清晰且浓烈。而冬奥会开幕式,同样是强烈的文化展示,却已然从文化的具象走到了文化的理念,譬如从“立春”开始的二十四节气倒放,讲的是我们的季节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向阳而生、生生不息向未来的生命轮回理念。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汇流成河,是奔腾入海,是融入世界,是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不断融合发展向前的文化信念。

再看表现手法。2008年的开幕式,是借助有形的器物来展示。有岩画、陶器、青铜器和兵俑,有古琴、竹简、指南针和活字印刷字盘,有礼乐、京剧、昆曲和古典舞……而这一次,却是不穿古装,不用古物,不讲五千年的故事,以最新的科技手段来整体呈现中华文明,更彰显出文明已然内化于心、流淌于血脉。

还有演出人群。在这届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中,没有一个明星,甚至没有歌唱家、舞蹈家等职业演员,整台演出所有的演员都是大中小学生和市民。从专业人员到普通群众,不就是在说明文化不仅在殿堂、在院校馆所里,更是在民间、在百姓生活中。

最后,一个贯穿了整场开幕式的线索必须要提,即“一朵雪花”的故事。从倒计时短片、参赛国家(地区)名称引导牌、演员服装、致辞的背景、和平鸽的表演再到主火炬的点燃,雪花始终在。然后便是——“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在一起便组成了冬天。这同样是文化的意涵,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开幕式的叙事逻辑,已然从十四年前的“讲历史”到今天的“向未来”。从战略谋划上讲,就是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战略定位与“找魂”到“我要去哪里”的战略谋划与设计。这就让属于历史的文化与面向未来的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举办奥运会要立足于本国的文化。冬奥会开幕式之后,新京智库举办了“立春和冬奥会相遇的中西文化对话”圆桌研讨会。研计会上,一个主题让各路专家纷纷发言,即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姬德强姬德强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人可以看到,中国在尝试着去打开自己的叙事边界,让所有人看到中国的现代化,通过这种高级的文化呈现方式,让外界了解中国,这其实很重要。《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认为,讲好让世界受益的中国故事,是我们讲故事的新的中心点,“一个世界愿意听的中国故事,同时也是世界的故事。”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意涵。而这样一个命题,落地在我们的城市,则是讲好镇江故事。文心人心,化人化境,需要守正创新,需要审美慧觉,需要薪火相传,更需要“嬗变蝶变”。尤记得市委书记马明龙在“文化金山”微信公众号开篇词是这样写道:我们要讲好镇江故事,就是要用最动情的笔触、最鲜活的文字、最真挚的情感去挖掘她、理解她、感受她,讲予远朋、讲予世界,也讲予我们自己……让每一个镇江人,都能理解和体味这座城市的内在面貌,让每一个听过并来过镇江的人,都能观照镇江,问候世界。

用文化的方式探索创新,用文化的方式面对挑战,用文化的方式思考未来。以创意破题、用创新纾解,通过创意创新来激发文化的生命力并赋能于城市,必能使城市爆发出聚变的力量。从展现传统到融合当代、面向未来,从文化传承到打开边界、赋能发展,北京两场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之变,恰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与榜样。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