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退伍老兵”到“调解老兵” 16年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

2022-01-20 19:52

今日镇江讯 在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张承斌老兵工作室”是不少居民都熟悉的地方,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大家都喜欢到这里坐坐,和“老兵”张承斌说说。自2005年从部队转业后,张承斌就一直工作在矛盾调解一线,圆满地调解了300余起矛盾纠纷案件,成为大家都信任的“老兵”。近日,曾被评为“高新好人”的张承斌,又被省司法厅评为“江苏省优秀司法所长”。

张承斌现任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司法所所长、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同时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承斌老兵工作室”“张承斌好人工作室”的主任。

“基层调解工作的确繁琐,当事人的诉求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调解人员能够娴熟地运用法、情、理等措施,绝大部分纠纷都能比较圆满地调解成功。前提是要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说起自己转业后16年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张承斌认为“信任”两字值千金。

2021年8月,五洲山村一名80多岁的老人来到“张承斌老兵工作室”,泪眼婆娑的告诉张承斌,自己经常“进不了家门”。一杯清茶,细细寒暄后,张承斌得知,老人有两个儿子,前些年拆迁的时候,两个儿子协商好,母亲的房子由大儿子继承,同时由大儿子承担赡养义务。拿到拆迁房后,老人一直和大儿子住在一起,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矛盾不断。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在基层矛盾调解中,“家务事”有时又不得不断。经过与老人两个儿子的多次沟通,张承斌得知,老人的大儿子并不是不愿意赡养老人,主要还是因为生活习惯等原因,老人与儿媳之间矛盾较多。考虑到老人大儿子除了现在自住的房子,在别处还有一套小房子,张承斌建议老人是不是考虑分开住。由于和张承斌多次接触,老人及其大儿子都对他建立起了信任,最终,他们都同意老人搬到另一套房子居住,同时大儿子同住一段时间,帮助老人适应“新家”。这一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这不是张承斌第一次“断家务事”,早在2013年,他就成功调解过一起让人棘手的家庭矛盾。2013年,润州区岗子下居民韩某找到张承斌。“我是家中的长子,父母亲一直和我居住在一起,后来父亲去世母亲也一直是由我来照顾,今年我们这里拆迁了,我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听说了此事后,纷纷来到我这里,要求分割祖产,但之前父亲已留下遗嘱,因我一直照顾他们,把该房屋产权留给我,但他们一致要求平分,请张主任评评理!”

经过走访,张承斌得知,韩某兄妹五人,其两个妹妹在外地,家境不错,很少回镇江,两个弟弟在拆迁之前也很少过来看望父母,父母一直由韩某照顾。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并且口头表示以后将该房屋留给韩某。兄妹五人在继承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其弟弟妹妹采取上门阻止签订拆迁合同的方式来要求获得拆迁补偿款。这是一起因遗产继承引发的房屋拆迁纠纷案。

在调解室里,大家坐在了一起。首先张承斌向韩某详细讲解了《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告知韩某其兄妹五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都享有继承权。随后,张承斌又告知韩某的弟弟妹妹,其父亲生前有口头遗嘱,并由其母亲和一位长辈共同证明。讲完“法”后,张承斌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又从“情”和“理”的角度,慢慢唤醒兄妹之间的情意。

经过数个小时的调解,最后弟弟妹妹都松了口,愿意将父亲留下的遗产留给哥哥,而哥哥也同意拿出一部分补偿款分给弟弟妹妹。一场至亲之间的遗产纠葛最终在张承斌的调解下圆满收场。

“我就是冲着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又不是本地人,应该没有什么偏袒,相信他!”这是很多群众在矛盾纠纷调解完后发出的感慨,韩某也是其中之一。16年间,张承斌的足迹踏遍了蒋乔街道的每个村庄,圆满地调解了300余起矛盾纠纷案件。

“很多人说我没有偏袒,但其实我是有偏袒的,法律之外,还有情理,做调解工作,要有对法律的尊重,还要有对老百姓的感情,对弱者的同情。”从“退伍老兵”到“调解老兵”,角色变了,不便的是对百姓的感情。张承斌说,新的时代,人们的诉求越来越多,相应也会出现不同类别的新矛盾,但是,只要怀着情感,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有些矛盾即使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老百姓也是能够理解的。(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陆丽琴)

编辑:金凯

74

今日镇江讯 在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张承斌老兵工作室”是不少居民都熟悉的地方,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大家都喜欢到这里坐坐,和“老兵”张承斌说说。自2005年从部队转业后,张承斌就一直工作在矛盾调解一线,圆满地调解了300余起矛盾纠纷案件,成为大家都信任的“老兵”。近日,曾被评为“高新好人”的张承斌,又被省司法厅评为“江苏省优秀司法所长”。

张承斌现任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司法所所长、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同时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承斌老兵工作室”“张承斌好人工作室”的主任。

“基层调解工作的确繁琐,当事人的诉求也是五花八门,如果调解人员能够娴熟地运用法、情、理等措施,绝大部分纠纷都能比较圆满地调解成功。前提是要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说起自己转业后16年的矛盾纠纷调解经验,张承斌认为“信任”两字值千金。

2021年8月,五洲山村一名80多岁的老人来到“张承斌老兵工作室”,泪眼婆娑的告诉张承斌,自己经常“进不了家门”。一杯清茶,细细寒暄后,张承斌得知,老人有两个儿子,前些年拆迁的时候,两个儿子协商好,母亲的房子由大儿子继承,同时由大儿子承担赡养义务。拿到拆迁房后,老人一直和大儿子住在一起,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矛盾不断。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在基层矛盾调解中,“家务事”有时又不得不断。经过与老人两个儿子的多次沟通,张承斌得知,老人的大儿子并不是不愿意赡养老人,主要还是因为生活习惯等原因,老人与儿媳之间矛盾较多。考虑到老人大儿子除了现在自住的房子,在别处还有一套小房子,张承斌建议老人是不是考虑分开住。由于和张承斌多次接触,老人及其大儿子都对他建立起了信任,最终,他们都同意老人搬到另一套房子居住,同时大儿子同住一段时间,帮助老人适应“新家”。这一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这不是张承斌第一次“断家务事”,早在2013年,他就成功调解过一起让人棘手的家庭矛盾。2013年,润州区岗子下居民韩某找到张承斌。“我是家中的长子,父母亲一直和我居住在一起,后来父亲去世母亲也一直是由我来照顾,今年我们这里拆迁了,我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听说了此事后,纷纷来到我这里,要求分割祖产,但之前父亲已留下遗嘱,因我一直照顾他们,把该房屋产权留给我,但他们一致要求平分,请张主任评评理!”

经过走访,张承斌得知,韩某兄妹五人,其两个妹妹在外地,家境不错,很少回镇江,两个弟弟在拆迁之前也很少过来看望父母,父母一直由韩某照顾。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并且口头表示以后将该房屋留给韩某。兄妹五人在继承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其弟弟妹妹采取上门阻止签订拆迁合同的方式来要求获得拆迁补偿款。这是一起因遗产继承引发的房屋拆迁纠纷案。

在调解室里,大家坐在了一起。首先张承斌向韩某详细讲解了《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告知韩某其兄妹五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都享有继承权。随后,张承斌又告知韩某的弟弟妹妹,其父亲生前有口头遗嘱,并由其母亲和一位长辈共同证明。讲完“法”后,张承斌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又从“情”和“理”的角度,慢慢唤醒兄妹之间的情意。

经过数个小时的调解,最后弟弟妹妹都松了口,愿意将父亲留下的遗产留给哥哥,而哥哥也同意拿出一部分补偿款分给弟弟妹妹。一场至亲之间的遗产纠葛最终在张承斌的调解下圆满收场。

“我就是冲着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又不是本地人,应该没有什么偏袒,相信他!”这是很多群众在矛盾纠纷调解完后发出的感慨,韩某也是其中之一。16年间,张承斌的足迹踏遍了蒋乔街道的每个村庄,圆满地调解了300余起矛盾纠纷案件。

“很多人说我没有偏袒,但其实我是有偏袒的,法律之外,还有情理,做调解工作,要有对法律的尊重,还要有对老百姓的感情,对弱者的同情。”从“退伍老兵”到“调解老兵”,角色变了,不便的是对百姓的感情。张承斌说,新的时代,人们的诉求越来越多,相应也会出现不同类别的新矛盾,但是,只要怀着情感,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有些矛盾即使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老百姓也是能够理解的。(全媒体记者 朱秋霞 通讯员 陆丽琴)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