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77人的“78天”——2020战疫·镇江援鄂医疗队远征纪实(22)
王景曙
【续昨日《第五章 两边,几多牵挂》之第32节(上)。今日3800字】
32.“这边”挂念“那边”(下)
2月15日,武汉下起一场大雪,镇江这边也是“小雨转小雪”。当晚7点至次日凌晨1点,是奚柏剑第一次进仓上班。下午4点26分,风雨中登上通勤车的奚柏剑,在“快乐家族”群里发了句“我出发了,明天跟你们联系”。当出仓下班回到住地的奚柏剑终于躺到床上,已过了凌晨3点,她向家里报平安的内容刚发出,父亲和老公就分别予以“秒复”——原来,他们一直在静悄悄守着。
“上阵父女兵”。身为扬中当地村党委副书记的奚柏剑父亲,不仅在守着女儿的前线消息,同时也在村口执勤守护一方平安,他三天轮一次晚班,当晚正好与女儿“同班”。简短对话中,父亲迫切地问女儿上第一个班的感受“你适不适应”,而女儿则叮嘱父亲“雪天路滑”。
与刘宁利对父亲的评价一样,王玉眼中的父亲也是个“不擅表达感情的人”,所以,她一直没有从父亲言语中感受到他有什么特别的担心,叮嘱最多的无非就是要做好防护之类,“穿熟练了,你也不能麻痹大意!”王玉明白,父亲的担心“只是不挂在嘴边而已”,“怕增加我的心理负担”。以前从没牙疼过的父亲,唯一一次“给女儿增加心理负担”,就是那天在视频中告诉王玉“最近不知怎么回事,老是牙疼。”
时隔80多天后,随镇江最后一批队员从前线归来并解除休养隔离回到家的王玉,一天跟随父亲坐上电动自行车的后座出行,顿时吃惊地发现,父亲头上竟然明显发生变化,“一小半的头发都白了”。王玉讲述,49岁的的父亲在这之前也已有了白头发,但只是“零零星星的”,而现在,“站在老远都能看得出”。王玉由衷体会到,父亲“这几个月肯定是很难熬的”。
父子之间,则是另一种情形。伏竟松讲述,在他报名请战之后,父亲还替他“做了很多我妈的思想工作”。伏竟松印像里,身为党员的父亲一直充满正能量,记得有一次,台风刮倒了公路旁的大树,把路堵了起来,险况面前,当地镇政府一时联系不上施工队,父亲闻讯后二话不说,冒着暴雨开卡车就去把树给挪走了。
抵达武汉前线后,伏竟松在父亲的鼓励下,向组织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得知伏竟松被批准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兴奋的父亲竟改了口,开始称儿子为“小伏同志”。
26岁的“方舱姑娘”谢念叶,则是以一封写往老家江苏淮安的前线家书,抚慰父母对自己的挂念。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这是女儿长这么大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没想到这第一封信是在抗疫战场上写下的,感觉有千言万语想和你们说,但落笔时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也许是因为毕业后就离开淮安老家,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不在你们身边,习惯了自己承担和面对所有事情,其实还是怕你们担心,有些情绪就自己悄悄“消化”了。
我必须要向你们道歉,“对不起,爸妈,你们的女儿太任性了!”当初看到医院发出援助湖北的号召,我想都没想就立刻写了请战书报名,等正式成为医疗预备队员,才想到要告诉你们这个消息。我自己直接做了这个决定,没有经过你们的同意,也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现在想想,也许是因为知道你们一定会支持我的决定,所以才有底气和勇气直接冲上抗疫一线的战场。
最想说的是“爸,妈,你们辛苦了!”从小到大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你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远在异地工作,又让你们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些担心。前段时间得知我即将踏上援助湖北抗疫的征程时,你们的心里一定也承受了许多。特别是妈妈,虽然您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但我知道您一定悄悄抹眼泪了,在我面前却又表现出很坚强的一面,尊重我的选择,默默支持我。
爸、妈,谢谢你们对我无条件的支持, 响应祖国号召,为战疫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我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做的!有大家才有小家!请一定相信你们的女儿,我身边有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身后有暖心的医院保障,还有强大的祖国后盾,你们不必担心,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后,我一定会平安凯旋,依然是你们面前活蹦乱跳、神气活现的小叶子。
你们是我心中最坚强最勇敢最棒的父母!
爱你们的女儿 谢念叶
2020年2月21日
出征湖北的77名镇江医疗队员中,像谢念叶这样的“90后”占了近1/3,业务上年富力强,而生活中的他们,要么是年轻父母、要么就是父母心中“还没长大的孩子”。
比谢念叶还要小三岁、镇江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汤倩,在援鄂的阵阵战鼓声中,因“感觉自己的职业被需要了”而激情涌动,这位从小就有强烈“女兵”情结的美少女,是瞒着父母“三次请战,终披战袍”(见第三章)。
自打女儿上了前线,汤妈妈就和赵甜甜的妈妈一样也开始常看电视新闻,医护人员紧裹着厚厚防护服的情景,让汤妈妈感同身受般觉得“一定很闷人”,并总是联想到自己的女儿“能不能受得了”。一天,宅在家中的老两口为给“最棒的宝贝女儿”打气:摆POS自拍了一组萌萌的照片,从中精选3张组成一张拼图发往武汉。这份暖意融融的亲情传递,被汤倩晒到自己的朋友圈。
只要作息节奏许可,汤倩每天都会不定时与家人联络一次——这也成为汤妈妈每天无论白昼还是夜晚的专心等待:“我们不给她打电话,都是她打给我们。”2月20日这天深夜11点10分,汤倩手机记录上显示“麻麻”的一个呼入电话,通话时长为“1小时4分钟”。汤倩讲述,那天夜里先是自己打给妈妈,未接,她等得困乏睡着了,醒来后就把电话追了过来。
汤倩如果与家里视频,镇江这边一般都是由妈妈与妹妹联袂出镜,汤爸则“总是不肯参与”——汤倩说,她能领会到父亲无言的心思。离家之后父女的首次视频见面,已是汤倩从前线归来正在休养隔离中的第三天。当天汤妈妈不在家,视频中,得知虽然人已在镇江但“还要再过十几天”才能见到女儿,汤爸讲着讲着就掉下泪来。这次视频中,汤爸第一次对女儿很直白地吐露“我想你”。而长这么大,印像里从未对父亲说过“爱”字的女儿,也在第二天上午的朋友圈中如是告白:“爸爸,我爱你。等我回家。”
汤家三姐妹中,老大已出嫁,老二汤倩与比自己小4岁的妹妹之间,多年来写就一段内涵独特的姐妹情。汤倩讲述,始于妹妹读初一,家长会都是由她作为代表去参加,父亲工作忙、母亲不识字,“妹妹学习上的事就全由我负责了”,并从这个时候起,姐妹间建立起每周谈心两次的沟通机制。进入高中后,汤倩就基本不再过问妹妹的学习,因为“她大了”,这个阶段汤倩重点是关注妹妹的心理状态,“不让她每天死学习”,常带她出去放松放松。2020年,也是妹妹经历人生转折的高考之年。
报名请战援鄂这件事,汤倩在家里试探“风声”之后,妈妈一开始是有心结的,“除非医院里指名要你去!”倒是闺房交心中,妹妹力挺姐姐:“姐,我觉得你应该去,你就做你自己想做的!”
后来的3月30日,距汤倩结束休养隔离回家已剩两天、姐妹俩眼看着即可重逢之际,在家复习迎考的妹妹却无法抑制心中对姐姐“全新的认识”,用宝贵时间、也用工工整整的笔迹,写去一封让汤倩“看得我流泪了,很暖心”的长信——不难看出这封信是事先打过草稿然后再誊抄的,通篇没有发生一处修改。
勇敢的姐姐: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已经平安归来。由于学业繁忙,我无法亲自迎接你,便写下这封信就当是一种特殊的“重逢”。都说见字如面,我想你也一定可以明白我的心意,感受到我的心情。
想来我们已一月有余未曾见面了,我始终记得当初那个多次请战援鄂、态度坚决的你;那个毫不犹豫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勇敢的你;那个不惧病毒一心只想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热血的你,这一幕幕画面都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想说:“作为你的妹妹,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当你赴湖北抗疫的那一刻,我觉得你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逆行者”,并且也让我看到了你的责任与担当,我心中暗暗想到: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一个不畏艰难险阻,勇敢报效国家与社会的人,你已然成为我的榜样,我想要成为的人。
你此次参加援鄂行动也让我对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突然间我觉得你不再是那个和我无话不说、分享趣事的可爱姐姐,而是变得十分成熟、勇敢、坚强,也许这些都是你一直隐藏在心底的另一个自己,通过这次的行动也让你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一面。我心中也是为你感到高兴,并且更加敬仰你,由于你在湖北支援工作繁忙,所以其实我们并没有什么时间联系、交谈,但我发现无论何时我们向你询问身体情况和衣食住行还有工作时,你总是会笑呵呵地说:“挺好的,一切顺利,别担心,我可以的。”其实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采访,我都多多少少了解到支援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工作强度绝不是一般人可以顶得住的,可是这些苦、这些累、这些汗,你愣是一个字也没和我们说起过,独自一人默默扛了下来,我也知道你是怕我们担心,所以只字未提,我想对这个“傻傻的”、只知报喜不报忧的你说说:“谢谢你!有你,真好!”
虽然,此时此刻我无法像你一样冲在前线保卫人民,报效国家,但我也身处于高考这个特殊的“战场”,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赢这场仗。作为高三学子,面对疫情,此刻,我们虽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一些实事来,可我们也应该拿起自己的笔杆子与高考一决高下。学习你那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抗疫的精神,我也理应全力以赴奋战高考,无愧于你们为我们拼得的平安条件,无愧于父母、老师多年的教育与培养,更要无愧自己多年来付出的努力,无愧青春,不负韶华。其实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你通过支援湖北抗击疫情来体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而我则是专心学习、努力拼搏来展现我的责任与担当。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是想让你知道,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始终与你在一起,你不要孤单。如今,你也已凯旋,我心中甚是喜悦,也希望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休养,期盼与你真正重逢的那一刻!
妹妹
2020年3月30日
【明日请看《第五章 两边,几多牵挂》之第33、34节】
编辑:陈路